晨雨老师讲伤寒论67,68条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脉浮紧,恶寒未发热,发热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本当发汗解,可是误用泻法吐法或是表里都有病,只治里没解表,泻吐最直接伤的就是肠胃,导致肠胃阳气空虚冿液亏损。
此时身体本能自我调节,充其不足救其位,调动津液充实肠胃,伤寒表邪本是发汗随汗而外出的,因泻或吐之后,津液向里补充不足之处,寒邪也随之入里到了不足之处,泻吐后里阳已经不足,无力气化津液,加入里的寒邪,脉浮紧变成了脉沉紧,寒主收,双重收津液于此,聚而成满,满而不下,其气上冲发眩晕不能站立,这是个眩晕症(水,风,痰)中的水眩,这三邪可单,可二,可三,相互交结狼狈为奸。
经络津气补充到肠胃本就不足,此时再来一个发汗,经络阳津空虚不能自主,振振摇动想得不能得。如第65条的心阳津液两空不能自主双手护胸一样道理。
第66条没有水饮而是虚胀,与这条治法也不同,个人体质差别的原因,这条是阳不化津水饮作满,证在心下,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平冲降逆,健脾生津,补其不足化其有余。饮去阳回,冲气得降,阴阳自和而愈。
如果有小便不利,手足凉畏寒怕冷明显者真武汤主之,
水饮犯上于心肺,心悸气短而喘,甚至不能平卧者,小青龙温肺化饮。
上中下都有,真武汤本可治中下,上加地龙葶苈子麻黄就行,此证理气也很重要的,气虚加黄芪,郁都柴枳一升一降气机顺畅,加味川芎利血利水利气。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后,表不解,可见表证仍在,无发热只有恶寒,用芍甘附肯定是错误的,当用桂枝加附子汤解表温阳才对,扶阳除恶寒,解表解表邪。
恶寒无汗桂二麻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