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探讨】“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关山听风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农村磨盘放置方位的一种禁忌。意思是说,家中的磨盘不能放在院子内厅堂(堂屋)门口,否则住在这种房屋的人,每代都会有贫贫之人。这种说法可不可信?为什么过去的农村人会如此说呢?

过去的农村,从粮食脱粒,到稻谷、粟等硬壳类的粮食需要去壳,以及其它的粮食要磨碎成面粉,都有一系列的传统加工的工具。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碓磨和石碾、石滚子(碌碡liù zhou)等。对这些工具,人们通常认为,碓和传统片式石磨(两片圆石做成,又称手磨)不可放在屋外,而磨盘、石碾、碌碡则不可放进室内。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这一系列的传统工具,因如今农村很少使用了,不是很了解,本文从介绍这些工具开始谈起,以便读者朋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1、农村的传统工具石碾和碌碡

这里不要说旧时农村,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这些六零后、七零后还亲手使用过这些传统工具,或者看到人们使用过这些传统工具。

那时,农村电力不足,并不是每个村都通电,即便通了电,大多只能是晚上照明,白天没有电。在那时农村首先普及的是柴油动力碾米机,虽然每个村都有,但是,一个村也就一台,柴油还得按指标去购买。挑一担稻谷去打米,或者挑一担麦子磨面粉,村(大队)加工厂前,往往要排排长长的队伍,费力又费时,还要付加工费。有时,如果柴油机烧瓦,或者机子出毛病,比如皮带断了,碾米机的米筛烂了,有的故障村里无法维修,得到镇上或者县上去修,而有的故障自己可以维修,但零部件要到县城购买。人们等待的时间就比较长,最长时间有时要等上半个月到一个月。

那时,农村一些传统粮食加工工具还保存完好,有的还依旧使用,有的则可以用来救急。比如,那时农村碾米机碾米是要收加工费的,最先是五角钱一百斤,后来收到七角、一块。那时的社会工资每天才一块到一块五,最高也不超过两块,议价猪肉,开始时每斤几角,后来定格在七角二分,很多年一直是这个价。有一些人家,为了省五角或七角、一块钱的加工费,一般不去加工厂碾米,依然使用传统的碾米工具。那时的农村,什么都很紧缺,只有力气和时间不缺,多花点力气和时间,等于少花钱出去。

在过去的农村,地理气候不同,各地使用的粮食加工工具也有一些差别。

南方溪流遍布,用的是水碾子,即水轮带动的碾子(石碾盘和石碾槽),这在当时农村来说,不用人力和畜力,也算是机械化了。

按照当时的农村传统习俗,石碾是不能进屋的,要放在外面。水碾子一般建有碾房,南方雨水多,怕碾米时粮食被雨淋湿,再说碾房大多在溪边,或者引水的水渠上,一般与房屋有一定的距离。北方的磨盘,大多为露天放置,除非家里建有专门的磨房。

碌碡主要放在室外碾场上用来给麦穗脱粒,因此,在北方用得比较多,而南方很少用,用副桶(谷桶)就可脱粒。不用说,碌碡在北方农村,一般也要在室外,大多数人家还放在院子外的碾场上。

随着农村的发展,电力设施不断改善,以及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活跃起来,农家大多买了小型电动碾米机、电机粉碎机、脱粒机等,方便高效。而传统的石碾、碌碡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基本荒废了,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过去农村里的“碓磨”是什么?

《宅经》中的“三要六事”之中,其内六事就有“门、灶、井、厕、碓磨”。这里所讲的“碓磨”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也是一种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工具。碓是一种捣粮食及其他物品使用的工具,磨是一种用来磨碎粮食的工具,两者的使用功能不尽相同。

一碓。碓为旧时农村捣米器具,是由原始的捣米器具发展而来,种类很多,有脚踏碓和水碓两种。

脚踏碓为人力机械,用两根木柱子架起一根比较大的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或者装一根短木头,木头的下端包起的铁。下面为碓形石臼,埋在地平面下,上沿与地面持平。把要去壳的稻谷,或其它要加工东西,放在石臼内,木杆另一端为踏板,人用力往下面踩踏,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有一些农村把这种脚踏碓称为“对”。

水碓是以水为动力的机械,原理与水碾子一样,都是通过水轮带动。一般在江南水乡使用得比较多,另外就是引水方便的一些农村也使用这种器具。水碓由竖起的水轮带动,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或者装一根短木头,下端包起的铁,下面为石臼,石臼内放稻谷或其它用于加工东西。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水碓是脚踏碓的一种机械化,利用水能,省去了人力。

碓与石碾的功能差不多,只是每次加工的粮食的数量不同,石碾加工的粮食比碓要多得多,一次可碾上百斤,而碓最大的也只能加工一斗,小一些的只能加工半斗。一座石碾可供几十上百户农家使用,而碓大多只能是个体家庭使用。

二磨。磨即石磨,农村俗称磨盘。在我国北方农村,石磨分为两种。

一种是手磨,即传统片式石磨,用手可推动的小型片式石磨。简单的手磨由两片圆石组成,高档的手磨在两片圆石下面还有一个槽盘,槽盘有出口。

另一种为磨盘,下面为一块大的圆形片石盘,上面为一个圆柱型滚子。使用时,或者用人力推,或者用驴拉。手磨一般放在室内,磨盘一般放在屋外的院子里。

我国南方农村,一般使用的石磨为手磨,很少使用磨盘,但农村有些农村也将手磨称为磨盘。

在农村,粮食磨碎工具就是石磨,比如将麦粒、高粱、玉米等磨成面,就用石磨,手磨和磨盘都可以,但是,像磨豆腐一类的浆状食物,就得使用手磨。

现在农村人家,大多购置了磨粉机、磨浆机等,代替了石磨的所有功能。但是,石磨在现在的农村,仍然有一部分人家不舍得丢弃,仍然还在使用。其中原因,农家做一些地方风味小吃,觉得机械磨出来的东西,没有石磨磨出来的东西味道纯正。这就像现在南方一些农村人家,生活上越来越讲究品质,家里虽有电饭煲、高压锅等餐具,只在农忙时才使用,农闲时,有些人家喜欢用传统鼎罐煮饭,他们认为鼎罐煮饭味道更好,更加“原生态”。也正合了农村一句俗语:“香油炒菜,各有所爱”。也就是说,直到现在,石磨在农村,只能说大部分已经淘汰了,还有一小部分依然在被人们使用。

旧时,石磨在农家的放置有特别的讲究,与磨盘相反,手磨不可放在室外,除此,其放置的方位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按照风水方面的要求放置。事实上“朱雀压磨盘”中的磨盘,包括了手磨和磨盘两种类型。

古人把碓磨列入住宅格局之中的“内六事”,可见,古人对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用来加工粮食工具,非常重视,摆放也就非常讲究,乱摆乱放成为古代农家的禁忌。

3、“朱雀压磨盘”得“朱雀”是什么意思?

“朱雀”原为古代用四种动物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也就是东方苍龙(又称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后来的古人运用到堪舆学(又称风水学),用四象来占相阳宅(住宅)和阴宅(墓葬)的地形、环境、结构、坐向,衍生出一系列的堪舆理论。

因我国古代民居以及墓葬,大多坐北朝南,这样,民居和墓葬前面方位为南方,称朱雀方位,北面为玄武,东面为青龙,右西面为白虎。但是,民间也有一些民居和墓葬,根据不同的地形,确定不同的朝向,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坐北朝南,也可以有其他朝向。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民居和墓葬中就不一定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而是指民居和墓葬的左、右、前、后的四个方位。民间称之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又称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明堂、后龙脉”。

因此,“朱雀压磨盘”的意思就是说,磨盘不能放在正屋的门前,尤其不能放在厅堂门口,也不能放在院子大门的门口。

4、“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句话的意思

过去,各地农村对“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有多种解释,且磨盘的类型不同,亦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旧时一些农村民众认为,朱雀形象为鸟,属火,象征太阳,能使万物生长。据说磨盘是人类最古老的谷物脱壳加工工具,在人类创世之初就有了石磨。朱雀位放磨盘,就意味谷物要脱壳后,而谷物脱壳后就不能生发芽生长,就生长不出粮食来。旧时,农耕经济时代,粮食是经济支柱,家里没有粮食,就意味着贫穷。因此,才有“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

这主要是因为旧时农村科学水平低,产生的一种联想性的禁忌,也说明旧时农村民众害怕粮食种子播下地里后,生长不出来,没有收获。这种说法当然没有科学依据。

二是石磨可让家里漏财的说法。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手磨而言的。手磨为传统片式石磨,上面的磨盘有一个流洞,要磨碎的粮食就灌入流洞内,磨碎后的粉末从两片磨盘中出来。这种加工方式让人联想到家里财富的破碎和流失,人们因此认为,磨盘是财富漏掉和流失的象征,因此,忌讳将磨盘放在正屋门口的明堂内。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联想禁忌,一种迷信说法,不足为信。

三是居宅风水的说法。

由于磨盘的形状与类似于太极形状,磨盘内所刻的纹沟分布成旋转形状,与古代的卦象相似,人们认为石磨是最原始的卦象。因此,磨盘在民间被赋予了风水内涵。

在风水中,磨盘被古人看成是“青龙”,磨盘上的滚子被看成是白虎。由此,磨盘既代表青龙,又代表白虎。这样,磨盘在风水上摆放也就与东方和西方,或者说正屋的左边和右边,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以正屋为中轴线,磨盘要摆放在东北,或者西北。从院子的整体来说,磨盘摆放在院子的东北角,或者是西北角。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比较玄奥,比如要根据九宫地位测数,确定具体地位。

总的来说,风水上认为,磨盘不能摆在朱雀位置,即正屋门前。风水俗语中有“碾磨挡门,尸骨无存”之说。其中的说法比“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条农村俗语更夸张,也更让人害怕。《宅经》之中的“三要六事”认为,碓磨不能放在正房门口,认为碓磨阴气很重,会对家庭不利。

事实上,过去在门前摆放磨盘,抛开一此唯心论的说法,最主要有两种现实方面的原因。

一是院落的格局和整洁。门前摆磨,对家里人出入不方便,有一种磕磕绊绊的感觉,北方农村过去用驴拉磨,对家里形成一定干扰,把地面踩踏坑坑洼洼,同时免不了要在正屋前拉屎拉尿,不利于院子的整洁。过去农村,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忌讳牛马驴从正屋前走过,院子有专门为牛马驴出入的角门。

二是对磨盘不卫生。一般农家院子里都养了鸡鸭,免不了到处拉屎尿,还有农家的院子总会有人来串门,来人一不留神就坐到了磨盘上。磨盘是用来粮食加工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是要吃入人肚子里的,因此,让人看起来就很不舒服。过去,农村的饭桌最忌讳鸡上桌子拉屎,更忌讳有人坐到饭桌上去,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认为极不雅观和卫生。

至于“代代有人穷”之说,既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也是传统俗语中常常使用的吓唬人的手法,人是否贫穷与门前放磨盘没有任何关系。

(0)

相关推荐

  • 亮眼睛!郁南农村:10大神器,你认识不?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 与超跑的距离就是观与展的距离 展位上的每一辆超跑 拥有着完美的车型流线 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 当工业文明渗透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当商业大潮席卷了生活的每个细节, 那些曾经日出而作. ...

  • 【方志四川•散文】曹燕辉 ‖ 石磨伴我成长的岁月

    石磨伴我成长的岁月 曹燕辉  石磨,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也是过去农村常用的工具,把米.面磨成粉末.传统的石磨用人力或畜力驱动:到了近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叫水磨:现在大多数是电力带动:但农村 ...

  • 老话说:“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啥意思?什么是朱雀压磨盘

    很多农村俗语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之中,对一些现象和事物的总结.比如有句农村俗语说:"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到底什么是"朱雀压磨盘"呢?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 ...

  • “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是啥意思?

    前两天上网,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门前安石碾,麻烦无了断:家中安石磨,田荒也能过".当我看到这句农村俗语后,着实是仔细揣摩了老半天,但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揣摩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 ...

  • 碾子: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农村才有,城里人大多数没见过

    碾子记忆 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爷爷的身后,绕着碾子转来转去,转晕了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牲口套上去,就这样一转就是一下午.如果是一个人去推碾子,还真的推不动,必须有驴或者马拉着才行. 在记忆中,这种 ...

  • 【美文选粹】史光荣 丨半扇碾盘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垣曲,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在省市报刊杂志及微信平台上发表有多篇论文.诗歌及小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学 半扇碾盘 作者:史光荣  ...

  • 忘不了村中的——碾子

    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造就了许许多多人类为之骄傲的工具. 穿心碾子图片 石器时代至今,我们的先祖的大智慧被更加先进的工业文明,及当下互联网时代替代品的出现,失传的工具数不胜数.先祖们为了把粮食加工成 ...

  • 农村俗语:“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为何石碾不能安在家里?

    在以前的农村,几乎每个村里都有石碾,老人们说:石碾安装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村里比较热闹的地方,而且石碾一般与山头相对,据说是为了压住煞气.因此石碾一般是不会安装在家里的.有句农村俗语叫做:& ...

  • 张存金:磨的怀想

    我家里原来有一盘磨, 坐落在主房旁边那间独立的平房里.这是附近30多户人家惟有的粉碎粮食的用具.现在磨面都是机器一条龙加工,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农村,要把庄稼颗粒转化成精细的粉面,主要依靠的就是这种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七】锻磨匠

    锻磨匠又称凿磨匠,是从石匠中分出来的一类专业匠人.过去将粮食磨成粉,都是用石磨来磨的,石磨用久了沟平齿钝,就要锻凿一下石磨的沟槽,这种石匠称为"锻磨匠". 石磨分为上下两扇,分别用 ...

  • 推磨(回忆性散文)

    推磨一词,百度上这样解释:推磨,在没有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叫"推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西屋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