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在西园中浸淫玩乐,却并非不论政事,看他如何搞定动乱危局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十三)外传《宦者列传》(十)赦党风云
文:小A斯蒂芬
从汉桓帝时期开始,东汉政府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基本上每年都会要大赦天下,有的年份里甚至出现两次。
这种情况其实是中国古代当权者为了粉饰太平而搞出来的维护形象的政策,也是家天下制度中的一个极大的弊端。因为他使得当权者可以在违法乱纪为所欲为之后,合理合法的免于受到处罚。宦官们正是利用这一点,不断的躲避惩罚。这也是党锢之祸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就在阳球诛杀王甫之后,汉灵帝就进行了一次大赦天下。在这次大赦天下中,《后汉书》特别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诸党人禁锢小功以下皆除之”。也就是说在这次大赦天下的时候,把被禁锢的党人中涉案较轻,过错较小的人划入到了赦免之列。
李贤注释《后汉书》的时候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和一个叫做和海的上禄县长的冒死上书有关。范晔在给《后汉书党锢列传》作序言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件事,原文是这样:“光和二年,上禄长和海上言:'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疏末。而今党人锢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帝览而悟之,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解释。”
个人感觉,汉灵帝这样做恐怕并不完全只是因为和海的上书。更大的因素恐怕是与当时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发生的动乱、叛乱有关。由于对党人的不断禁锢,导致东汉朝廷在地方上失去了世家士族的支持,并出现部分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当这些地区发生动乱叛乱的时候,朝廷又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这才让汉灵帝意识到对党人的过度禁锢,是会导致政府对地方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这样才出现了陆续解除对党人禁锢的现象,并且从此而后再没有出现禁锢党人的事情发生。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汉灵帝来说,宦官依然是他必须要仰仗的重要势力。毕竟在抑制权臣出现方面,宦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灵帝刘宏在历史上虽然是以昏庸著称,主要表现在他贪图玩乐以及“卖官卖爵”之上。除此之外他还算是个聪明人。虽然他宠信宦官,但是宦官们也的确能够为他所用。不管是协助他玩乐,还是治理国家,都是他皇权能够波及到的一种延续。并没有出现宦官势力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情况发生,基本上都是在汉灵帝的掌控之中。
而士族们就不会如此的听话,他们所依仗的家族背景往往会形成相当强大的势力,进而衍生权臣的出现。这其实是每一个当政的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汉灵帝就在这种对宦官和士族的权衡之中维持着东汉政府的存在。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公元184年,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大事件,那就是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一场动乱,后世一般认为正是这场动乱动摇了东汉一朝的根本,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不过这场动乱却给士族势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黄巾之乱爆发之后,在三月份,朝廷以大将军何进率兵屯驻都亭,并设置八关都尉官以护卫京师。
都亭在洛阳近郊。八关分别是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从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关隘都是位于京师洛阳的周围。
然后又“大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唯张角不赦”
也就是说,东汉政府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彻底的结束了对党人的禁锢政策。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汉灵帝要解除党禁呢?一般认为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面对黄巾之乱的危局,汉灵帝不得不向士族妥协,打算任命皇甫嵩和朱俊为平定黄巾之乱的将领。但是这个时候皇甫嵩提出了解除党禁的上书。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
皇甫嵩认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这里的“中藏钱”指的是汉灵帝的私房钱;“西园厩马”指的是汉灵帝所收藏的好马。
所谓的“西园”其实可以称作是汉灵帝的私人游乐园。虽然不可能像我们现在的游乐园那样,但是在这个园子里,记录了汉灵帝所有沉溺于玩乐的时光。据史书记载,汉灵帝正是在这个园子里:模拟市场,当过叫买叫卖的商贩,让宫女和大臣们来买东西;还让大家在这里互相盗窃,以便更为形象于市井;养过狗,让狗穿上大臣们的衣服帽子嬉闹;驾驶过四头驴拉的车子从这里出发周游京师,结果导致百姓争相效仿。并且也是在这个园子里,汉灵帝在宦官们的出谋划策下开出了官职爵位的价码,货卖以营利。
汉灵帝就是在这个园子里,在诸多宦官的怂恿鼓动之下,做出许许多多荒唐可笑的事情。
那么皇甫嵩的建议汉灵帝同意了吗?
同意了!《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大赦天下党人”的记载就是证据。但我认为他只同意了一半!因为如果不是宦官吕强对这件事表示了赞同,汉灵帝恐怕未必会同意赦免党人。
吕强字汉盛,河南成皋人,初为小黄门,再迁中常侍。汉灵帝大封宦官的时候,吕强被封为都乡侯,可是他坚持不肯受封,最后汉灵帝也无可奈何。所以吕强实际上是当时宦官中少有的几个“清忠奉公”的人之一。
在皇甫嵩建议大赦天下党人之后,汉灵帝是有些犹豫的,于是就去征求吕强的意见。吕强私下对汉灵帝说道:“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吕强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且不论吕强说这句话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以当时黄巾之乱的声势,如果再继续实行党锢,导致这些走投无路的党人投效到黄巾军的阵营中,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他们将会成为推翻东汉王朝的主要力量,那么东汉灭亡的时间恐怕就要被提前近二十年的时间。
于是汉灵帝就在这种种状态之下大赦天下党人,解除了禁锢,并派遣皇甫嵩卢植朱俊等人讨伐黄巾军。并且也是在汉灵帝的这种积极配合之下,黄巾之乱只用了数月的时间就被相继平定,维护了王朝的统一。
虽然汉灵帝赦免党人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宦官的支持,吕强也在这之后受到宦官们的排挤,并最终被诬蔑害死。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是挽救东汉王朝危机的重要举措。
黄巾之乱被基本平定之后,凉州羌人之乱又风云再起,延续着东汉王朝对士族士人的依赖性,而且这场动乱持续了五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士族士人又逐渐被得到重用,并且为了稳固政权汉灵帝又在宗室刘焉的建议下,进一步放权给地方,重新启用早就被西汉政府废置的州牧制度。使得士族士人在地方上拥有了绝对的主动权。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东汉王朝也延续着对宦官的依赖。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主要是汉灵帝对宦官的需要所致,是维系朝廷内部权力的平衡,以及自身的享乐本性使然。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出现了宦官集团的又一个盛世,也就是小说中的十常侍时期。
在小说中十常侍分别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但是在历史上,侯览早在熹平元年(即公元178年)就已经自杀;曹节早在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就已经去世;程旷不过是演义虚构人物;封谞虽然真实存在,但是在中平元年由于他被查出与徐奉一起同为黄巾军内应而被斩首;蹇硕一直到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之前还只是个小黄门。
其实在历史上所谓十常侍并非特指十个人而已,而是宦官集团的一种代称,一般认为是有至少十二个人。除了《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张让、赵忠、段珪、夏恽、郭胜之外,还有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这些宦官不但自身封侯贵宠,就连他们的父兄子弟也都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黄巾之乱期间,郎中张钧曾经公然上书弹劾十常侍,他在上书中说道:“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也就是说张钧认为,黄巾之乱全都是由于宦官十常侍的所作恶行而引发的,只要杀了他们就天下太平了!
汉灵帝拿着这封上书给张让等人看,结果这些宦官全都摘掉帽子光着脚磕头诉苦,并祈求皇帝将自己送交洛阳诏狱大牢,甚至是没收财产以助军资。这其实就是一出苦肉计罢了!
汉灵帝当然不会这样做了,十常侍也是知道皇帝不会这样做的。否则汉灵帝也就不用拿着这封上书给他们看了。并且皇帝还当众咒骂张钧,说道:“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这件事虽然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可是张钧的祸事却就这样来了。他被诬陷与张角交通而被捕入狱,并死在狱中。后来查清楚交通黄巾军的是宦官封谞与徐奉。汉灵帝自是非常生气,他召来十常侍问道:“汝曹常言党人欲为不轨,皆令禁锢,或有伏诛。今党人更为国用,汝曹反与张角通,为可斩未?”这些宦官也非常狡猾懂得机变当即叩头说道:“那些都是从前王甫和侯览所作所为的事!”
可到底是不是王甫和侯览干的,谁又能说清楚呢?他们如今死的死,被杀的被杀,根本就死无对证。汉灵帝也无可奈何,更别说他的内心还是非常依仗和喜欢这些宦官的。
汉灵帝对这些宦官的依仗和喜欢可谓非常的极端,除了允许他们和他们的党羽霸占地方土地建造府邸宫苑之外,甚至还将自己搜刮来的或者买卖官爵得来的私房钱,全都寄存在宦官们的手上。有需要的时候就像孩子管父母要钱一样向宦官们索取。时常还打趣的说道:“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真是荒唐透顶。
汉灵帝不但在贪图享乐方面依仗和喜欢宦官,在军事层面上也倾向于希望仰仗宦官。为此,他还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特别设立了西园八校尉。
所谓西园八校尉,就是汉灵帝在中平五年八月下令在洛阳城西园内设立招募的一支军事部队。分成八个部分,分别是: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一般认为西园八校尉是汉灵帝为了分割大将军何进的兵权而设立的一支部队。因为据《袁宏汉纪》记载“初黄巾起,上留心戎事,(蹇)硕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使为元师,典护诸将,大将军已下皆令属焉。”也就是说西园八校尉的统领是蹇硕,汉灵帝规定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命于他。后来可能是害怕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西园八校尉的这个统领蹇硕乃是个小黄门,是个宦官。而其他成员则都是世家子弟,是属于士族势力。也就是说汉灵帝的这种安排透露出一种倾向,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宦官能够控制世家士族。让宦官势力与士族势力形成一种有机的联合。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或者也是看到宦官出身的蹇硕出现控制力度方面的匮乏,于是就又亲自担任了西园八校尉的名誉统领,也就是自称 “无上将军”,并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中举行了“耀兵”的军事演习。其实汉灵帝这样做就是在为蹇硕树立军事威信,是一种扶持蹇硕的做法。
个人感觉,汉灵帝的这种做法有可能是为自己去世之后,为自己的继任者留下可以仰仗的重臣。也就是说当时的汉灵帝可能已经出现身体疾病的现象,并预见到大限将至。而以蹇硕为首的宦官则是他的托孤之臣。这一点也可以从汉灵帝“耀兵于平乐观”之后,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去世的现象中解读出来。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四月丙辰日,汉灵帝在南宫嘉德殿中驾崩,时年三十四岁。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东汉王朝再一次开始了以大将军何进为首,以袁绍曹操等一干士族中心力量为辅的“谋诛宦竖”。也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何国舅谋诛宦竖》一段。这也是东汉朝最后一次的谋诛宦竖。
那么这场谋诛宦竖的过程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呢?与演义中又有哪些差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