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六类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领导的重视、同行的帮助、专家的引领、榜样的激励、家人的支持,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一、领导的重视保障
有一所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低下,师生流失严重,学校每况愈下。新上任的校长敏锐地发现了制约该校发展的瓶颈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偏低。于是,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花大力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搞教育科研,争做科研型骨干教师。平时,他自愿放弃休息时间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给教师充电;不仅如此还鼓励教师走出去拜师学艺,博采众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泛的学习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学校还不惜重金向外聘请“名特优”教师来校手把手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多管齐下的培养措施使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了长足发展,骨干教师人才辈出,不到几年,市级骨干教师达到了学校专任教师的30%以上。
教师成长,校长有责。领导重视,教师也就重视,领导的重视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一所学校的领导如果能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就会大大加速教师的成长步伐。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只看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而不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那就无异于杀鸡取卵。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只能不择手段地加班加点,搞应试教育,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长此以往,教师自身的素质永远得不到提高。
二、同行的帮助支撑
几年前,某校为了提高学生分数,错误地鼓励教师搞内部竞争。教师间在教学上没有了交流,没有了沟通,各自为政。平时的教研活动形同虚设,同行上公开课时,听课教师寥寥无几,即使去听课的教师也不是抱着虚心学习和真诚指导的心态,或者说风凉话、或者相互扯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由于崇尚单干,搞个体户,教师发展缓慢,成绩反倒没有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是深受其害,老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确保“常胜将军”,不愿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并采取严密的资料和信息封锁,大大限制了新教师的成长速度,新教师苦不堪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该校近年来采取了捆绑式师徒结对制度、集体研课备课制度、教科研一条龙等一系列制度,鼓励教师合作探究,共谋发展。政策一变天地宽,如今一旦有教师上公开课,同学科教师自愿组成“专家组”,帮助“指点江山”,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献计献策,众志成城,真正使“同行相轻”变成了“同行相亲”。在同行的帮助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近年来,该校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了校级乃至市级的骨干教师,纷纷挑起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大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今社会,互助合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不能靠单打独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意识已被大家所不齿,“窝里斗”的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只能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惟有互助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教师才能共同受益。
三、专家的引领催化
钟老师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省级骨干教师,几年前,他还只是一位很不起眼的普通教师。虽然他的敬业精神很好,所教班级的成绩也不错,但课堂教学绝对没有艺术性可言。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结识了几位学科教学的高手。攀上“高亲”后的他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请教,甚至不惜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亲自登门拜访,请他们指点,量身定制一套成长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专家的引领让钟老师旧貌换新颜,很快钟老师成了该校第一位市级骨干教师。
钟老师所在的学校原本是一所普通初中,一直以来该校的品牌教师奇缺,令校长大伤脑筋。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钟老师的成功给该校校长以很大的启示。为了获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大力投入,鼓励教师跨学校、跨地区拜师学艺,聆听专家的指导;通过开设对比课,与专家找差距;通过观摩课,学习专家高超的教学艺术;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请专家找出教师的不足,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学校还聘请市教研室和教科室的专家,不定期地来学校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把脉,通过“解剖麻雀”,给教师指出不足,使教师逐渐修正和改进教学行为,以前瞻的教学理论和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专家的引领使教师摆脱了匠气,给教师指明了方向,使教师重新审视自我。通过长时间的引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市级骨干教师。
平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一直走不出“高原状态”,教学水平原地踏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专家的引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专家的一个报告、一场讲座、一堂观摩课、一次对话,往往会使教师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深受启发。通过专家的引领及“名特优”教师的指点,会使教师少走弯路,缩短了其成长周期,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四、榜样的激励动力
某校整体教学质量在全市居前列,遗憾的是该校语文学科却一直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软肋”,成了校长挥之不去的心病。该校的几位语文“先辈”大都是民转公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自身的素质不高,几年下来一直没有教师能“出人头地”。近年来,虽然学校在该学科上花大力气引进了数位科班出身的教师,但始终没有教师能脱颖而出,整个学科的师资力量仍然令人担忧。
这绝非偶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在一所学校的某学科中,如果有一位甚至多位教学上的高手,就会水涨船高,渐渐地带出一批优秀教师,整个学科教师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长进;相反,如果一个学科中没有一位教学上的“领军人物”,则所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犹如一壶“温烫水”一样,那么这个学科中很少有教师能有很大突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成功经历,会激发其他教师向优秀看齐,激励其他教师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优秀教师活生生的典型会使其他教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为了鼓励教师向先进学习,学校领导要对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推荐。通过先进教师的现身说法,开启教师沉睡的潜能,打开教师幽闭的情愫,激活教师尘封的记忆,唤醒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觉心。往往每一次这样的活动,其他教师都会深受启发和鼓舞,他们群情激昂,跃跃欲试,表示一定要向先进学习,在行动上自然会有所体现,有的教师可能从此改头换面。
五、家人的支持基础
王老师毕业于某名牌师范大学,要强好胜,凡事不甘落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既担任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井然有序,教学成绩遥遥领先,成了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校长如数家珍,逢人便夸。可结婚后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她的爱人在街上开了家小店,平时早出晚归,而且还有打麻将的嗜好。于是,照顾小孩和家庭的重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她不仅要为丈夫送菜送饭,有时丈夫外出进货或送货时她还要偷偷地溜出去帮助照看小店。白天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晚上还要哄孩子睡觉,每天早上还得早早起床给孩子穿衣、喂饭、洗衣服。几年下来,她不仅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学科教学的质量也严重滑坡,昔日的佼佼者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一颗新星渐渐地陨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说来也巧,后来她因为夫妻关系不和而离婚,并很快组成了新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非常关心她的工作。为了减轻她的压力,以便有精力搞好教育工作,公公婆婆还主动帮助她洗衣、做饭、带小孩等。没有了家庭的羁绊,加上家人的鼓励和支持,她从此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教育教学终于走上了正轨,并重新担任了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有目共睹。平时,她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后还认真做好反思,很快她的课获得了区一等奖,论文接二连三地发表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还被命名为“数学学科带头人”。
王老师一波三折的教学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家庭成员的支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来就不轻,如果家庭负担过大,拖累严重,特别是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那么教师势必会分心不少,纵然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能很好地得到家人的关心、理解、帮助、鼓励、支持和体谅,那么教师就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肯定大有裨益。
六、自己的努力关键
某校有一位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固,自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吊儿郎当,上课马马虎虎,成绩在同年级中一直是倒数,从教二十多年还未评到中一职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领导和好心的同事一直婉言规劝他,但他总是不以为然,权当“耳边风”。去年他突然醒悟了似的,发誓一定要改邪归正,脱胎换骨。果然,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各方面均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成绩很快升了上来。去年他还申请当了班主任,而且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很有起色。每个人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旦挖掘就让人叹为观止,潜能无可限量。主观上的勤奋努力让他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长期积贫积弱的他终于摘掉了后进教师的帽子,不久便挤进了先进教师的行列。
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毕竟起着主导作用,内因决定外因。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教师能茁壮成长,有的教师却一直停滞不前,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一位教师主观上不求上进,浑浑噩噩,那么纵然家人支持、领导重视、同行帮助、专家引领、榜样激励,终将无济于事。只有教师主观上努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不再是大话空话。
只有有了这样的意识,有了这样的进取心,教师才会在具体的行动上有所改进,平时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为了获得自身的发展,教师就会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增加自身内涵;就会主动向同行学习,向先进学习;就会努力争取每一次开课、听课、评课、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如果教师都能如此努力,焉有不成功之理!
(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