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青年践行群之“地理教育的目的”讨论【2017.01.23】

成员:潇湘风雨、汉辉、遂弁、安夏

整理:潇湘风雨

编辑:陶理

我们大致讨论了两个核心问题:

1、地理教育的目的,我们大致认同,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的素养)。

2、高中阶段有一些特殊性,使得地理教育在本阶段也有一些特殊之处,例如性格、心理、能力,作为人对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性可能在高中阶段相比于初中会更加突出;以及可能存在某些素养,比较适宜在高中阶段培养;又或者,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在水平上,应该有哪些差异。

此外,我们还更具体地探讨:

3、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压力,地理教师更需要平衡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地理素养的培养与考试的需要。

4、学生在用到地理素养的时候是否有必要认识到这属于地理素养,还是只要学生能运用到就好。(做好事要不要留名)

我们大致认同:

5、我们需要行动,需要通过不断的改进,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问题一: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l  汉辉:我从育人价值的角度出发,来简单分析了基础教育中地理教育目的。首先我会先说说自己选取“育人价值”为剖析角度的原因。

【key:选取“育人”为关键词の因】一个学科的设置,往往体现了国家、教育政策对其的重视,为何要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选取“育人价值”为切入点,体现了在我国新课改重点注重学科“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使学生更加适应当今多元复杂社会的快速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l  潇湘风雨:教育的目的,或许可以简单理解为:培养人,应该与“育人”的内涵是相呼应的。

l  汉辉:【现象:应试>素养】如地理课堂关注的是“重难点”分析,课堂更多关注如何让学生“答到点”“拿到分”,根据课程大纲、高考考点,按部就班地将地理知识“灌”到学生脑里去;而且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预设情况过为单一,课堂的开放性会受到一点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会多点关注应试能力,地理素养只是次要。

【育人价值の现实角度】学会用空间概念、空间格局理解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有利于学生用全球视野观察时事,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当今世界,培养符合世界多元化、复杂化、快速化发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地理学重点关注人地关系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其它学科所没有的。

【育人价值の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看待世界,一是用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用综合的方法来看待事物,要学会多角度分析事物)理解大规模的人类工程,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枢纽等,运用;二是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世界,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看到错落有致的梯田、变幻莫测的天气等自然现象时都会有感而发;三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在近期的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争端面前,学生应有站在地理、历史的层面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思想;四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学生会初步学习到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及文化等基本概况,在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后,会提高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和理解力。

以上都是在师兄论文(郭锋涛《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基础上做的基本理解。

l  安夏:我刚好看到了关于地理学科素养的论文:袁书琪老师《地理学科素养的学科的学科能力角度探索》;关键词:学科素养

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就是官方所制定的地理的教学目的,素养的养成目标就是要通过各学科素养的形成养成的(论文原话)所以我个人也就觉得地理教育的目标就是养成地理学科素养。地理教学不能只是复制――复现式的教学,而是要整合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用而学,学以致用。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建立兴趣和打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高中地理在教学方面来说的话,应该采用一种建构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何物,这是怎么来的,那是怎么构成的,学生应该举一反三。同样高中地理还要面对的是高考,而现如今高考的材料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和事实相关联,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时就不能单纯只依靠书本,而是培养一种学科素养,用这种学科素养去面对高考题。

近年来,地理高考不时出现地理假设论证辩题,如某地是否适宜度假,某地沙丘是否会扩大等。这便是考察地理学科能力,衡量地理学科素养的很好效果。即便是初中地理课程中,也出现了城乡居住选择,高铁建设利弊等。这些就不能只用书本知识,而是需要的是学科素养。所以说高中甚至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科素养(ps,这是我自己随大流的想法)。

l  潇湘风雨:理论上,地理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某些与地理相关的素质(素养、能力)为其目的。

l  遂弁:同意+1,但是我认为可能除了能力外现在提倡的核心素养还涉及到品质的方面,这一点跟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是契合的。

l  汉辉:我也认为,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地理素养的浓缩。学地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答好题,更重要是学了之后,自己具备最基本的一些地理素养,如定位能力、方向感等,还要有正面积极的人地关系观等等

l  遂弁:之前在课上,段老师举过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学生具备野外考察和实践的能力,还体现在实践中对面临的突发状况的处理方式,不能遇到危险丢下队友自己跑了。这个是比较通俗的说法,但是这方面来说虽然涉及品质的培养,但似乎也很难称之为就是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个是比较通俗的说法,但是这方面来说虽然涉及品质的培养,但似乎也很难称之为就是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l  潇湘风雨:其实上一轮新课改强调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角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遂弁,应该说,我们可以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来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起承担。

l  汉辉:那就是和其他学科有的共性,是教育这个体系所共有的。

l  潇湘风雨:其实这里也可以反映教育的整体性,有的时候,综合科目会发挥挺大的作用。跨学科、学科交叉、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l  汉辉:嗯嗯,这让我想到了芬兰的新课改,他们在分科教学的基础上,强调了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他们是用现象式教学的方法,用不同学科的方法,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l  遂弁:是的,毕竟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其他方面比如说社会参与下的素养要求。所以问题本身是不分学科的。

问题二: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有哪些特殊性?

l  潇湘风雨:似乎我们都认同,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某些地理素养,或者作为人的所必须的素养,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来探讨一下,高中阶段的特殊性捏?

l  汉辉:如果说高中阶段的特殊性,我们是否要拿小学、初中或大学段进行比较呢?

l  潇湘风雨:可以呀,比较、对比的方法更能突出特点。

我个人感觉,高中阶段,一个比较大的特征是,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所以,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目的之一:促进他们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认识地理(地理是什么,地理有什么用);为高中学生选择其未来发展方向创造条件。当然这只是一个角度。

如果从社会的需要出发,高中阶段为社会(似乎更多地是为大学)输送人才,地理知识与技能是许多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规划、农业、水利;可能需要某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l  遂弁:赞同,但是我在想目前现状可能是学生未必会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生活中可能在用着,但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地理素养~我们是否有必要让认识到这属于地理素养~还是只要学生能运用到就好~存在一个现象:社会中很多人问学地理有什么用,能干什么之问。

l  潇湘风雨:这好比,做好事要不要留名哈哈哈。我感觉还是要的,我们很多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默默地“付出”,其实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价值的。

l  汉辉:是的,地理思维是潜移默化的,这不是实体化的。大家就会觉得学地理?不就是看看岩石、画画地图;现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起来了,高德地图做的不错,大家对地理的认识稍微有点点改观。相比于物理化学这些实用科学,我们的位置有点点尴尬。

l  潇湘风雨:那我们作为地理教育者,可能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了

l  遂弁:嗯,这个冲击是来自于我昨天在跟我姐谈及地理的价值,作为一名学生物的准博士生,她并不认为地理有什么用哈哈哈

l  潇湘风雨:这就有意思了哈哈哈 或许地理像一个“贤内助”?在人的价值观塑造方面,特别是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有着独到的作用。

l  汉辉:嗯嗯,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其实陆大道先生说过,学地理的必要性体现在处理好人地关系,从而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自然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例如,做好自然区划,从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接着促进经济发展。

l  遂弁:嗯这就是学科的尴尬境遇,也是高中地理要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l  潇湘风雨:有木有小伙伴从高中生本身的特点或者需求想过呢?

l  汉辉: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或者是能力特点吗?

l  潇湘风雨:嗯!例如,根据高中生的心理、能力特点,哪些素养(能力)适宜在高中阶段培养。或者说,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在水平上,应该有哪些差异?也算是高中的特殊性吧!(我只是提出问题,感觉这也是一个大坑)

l  汉辉:性格、心理、能力,还有别的方面吗= =

l  遂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相对于初中而言,这在高中更能有体现。

l  汉辉:我在大学才有这种feel。

l  潇湘风雨:可能每个人开窍的时间节点不一样吧;我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才比较热爱地理的(大二之后)。

l  汉辉:是的,个人有差异的。我感觉高中主要是应试为主,可能有少数人会有creative的想法。

l  遂弁:我觉得高中阶段地理是能做到让学生成为探索者的程度的,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属于启发阶段。

l  潇湘风雨“可能要看我们教育者的能力,我们完全有条件创造一些探索的情景,甚至引导高中的学生去认识某些现象、提出问题;高中生,从心理上,这种能力应该是差不多起步发展了。

l  汉辉:是的,创新思想他们是有的了,毕竟有科技创新大赛这些比赛,说明高中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已经有一些想法了。现在更多的是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积极的引导。

l  潇湘风雨:@安夏 你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想去高中任职捏?

l  安夏:源于高考地理偏理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文综中比较头疼的科目,我想让更多的同学在高考中面对地理觉得so easy,虽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上一次课改的要求,但是我觉得这是可以一直贯穿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的,只有对生活中的问题感兴趣,能够把有些知识和生活中的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感兴趣,有兴趣才会进一步学习地理,才会有培养学科素养的可能,这是我这么认为的,也是我以后想要走的路,不过我的想法太简单,实行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吧!

l  遂弁:一到教师引导,就是行动的范畴啦,很多时候是说得容易做着难~所以也是有点困惑啊!

l  汉辉:对的,怎么引导,这个需要更多地被讨论。教师是专家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l  潇湘风雨:哈哈哈,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先做好自己。可能需要慢慢摸索吧。

l  遂弁:嗯,总结来说这个问题无解?

l  潇湘风雨:解决方法,就在于行动。提出解决措施—实践—反馈—修正—实践……我一直觉得,只要我们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l  遂弁:也许对教师考验最大的就是不断反思修正的过程!

l  潇湘风雨:其实也还好,可能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在影响我们的教育(例如学校、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期许,孩子升学的压力等),但是,我想,我们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在培养素养与应试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这一点,其实很多老师做得很好。学生既能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又能应付考试的要求(好像又回到行动困难的问题哈哈哈)

l  遂弁:给找到平衡点点个赞~但不可否认很多时候应付好了考试也是很涨兴趣的!

l  安夏:对,是啊,真的就是如果成绩好了,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就大,也就愿意学习了。我高中就是喜欢地理老师才会喜欢学地理,高考志愿就填写的地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是很难的,最终这些落实的还是老师。

l  潇湘风雨:也有人认为,只要我们把核心的东西搞好了,足以应付考试,现在高考地理也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与素养。

l  遂弁:期待评价体系的改革~

很遗憾错过了这次讨论,在此附上我关于这个问题2017在GEO上写过的一些小想法。

前沿 | 地理教育如何实现人类潜能?通过可行能力视角在学校实现课程制作 🌍

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其实隐藏着这三个趋势

我始终认为学习地理和学习其他所学科目一样,是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容得下异见,live with a different view.

我往往会和朋友说到一个小的场景:我可以打开一扇窗,却不能够推你到窗前,也无法保证你透过这扇窗看到的情景会和我一样,事实上不一样才好呢。

我想这也是我认为地理教育的目的所在,我自己因为接受了地理教育而变得拥有更开放的思维、见到了更广泛的世界,所以会想要说,你要不要也试试看?

错过这次讨论的不只是我,还有无有。

他也在讨论结束后的凌晨三点多发来了自己的感触:

个人认为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是地理教学之根本!

*题图用ppt制作,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bing图片搜索,搜索的正是我们这次讨论的关键词:action, balanc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