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孟珙才是南宋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他留下的防御体系,阻挡了蒙军33年

战神孟珙三部曲之三

在第一次宋蒙战争中,孟珙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救火队长,为宋帝国左支右挡、殚精竭虑。

比如驰援江陵(今湖北荆州),遏制住开战以来蒙古人的攻势;

比如解围黄州(今属湖北黄冈),粉碎了蒙古人的渡江计划,并由此展开战略反攻。

但是要说战神孟珙真正的得意之作,却非“夔州退敌”莫属了。

01

嘉熙三年(1239年)秋,蒙古大将塔海、秃雪率兵八十万(号称),再度入侵四川。蒙军很快推进到了川东,抵达万州(今重庆万州区)长江北岸。

到达万州后,蒙古人故意先在长江北岸列出大批船只,做出了一副强行渡江的姿态。背地里大将汪世显却祭出了蒙古人惯用的战术,大范围迂回至万州西60里处的三湖滩,乘夜以革舟渡江。次日,蒙古军开始从正面渡江,宋军出动数百艘战船阻拦,这时候汪世显则率领上游伏兵杀出,冲入宋军船阵,两相夹击,顿时将宋军水师杀得大败。

蒙军顺流追击至蜀之咽喉夔州(今重庆奉节),与宋军战于瞿塘(今奉节东),再度大胜,缴获战船千余艘。然后继续沿江东进,直抵巫山(今属重庆)。另一路渡过长江的蒙军一部则沿陆路向南抄掠,于十二月攻破施州(今湖北恩施)。

这个时候,南宋朝廷的王牌、救火队长孟珙登场了。

当年底,孟珙率军抵达夔州路,开始着手布防。此时的夔州路已是烽烟四起、情况危殆了。在蒙古人的强大攻势下,各地守军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

孟珙心里清楚,面对10倍于己的敌军,分兵救援无异于自寻死路。蒙军的多点进攻一定有主有次、有实有虚,集中优势兵力,避虚击实才是获取胜利之道。

凭借自己敏锐的战争嗅觉,孟珙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战场形势,断定蒙军主力汪世显部必定会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重庆彭水)两州伺机进入湖湘地区。

洞悉了蒙军的战略意图后,孟珙开始从容调配手里这支1万多人的军队:

以精兵2千驻守澧州(今属湖南常德),防御施、黔两州方向的蒙古军队;

再派2千人守峡州(今湖北宜昌),1千人屯归州(今湖北秭归);

在归州(今巴东、秭归一带)重要的隘口、地势险要的万户谷(今湖北秭归西)仅以小股部队驻防。最后将剩余的5千精兵留驻松滋(今湖北松滋市),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各个战场。

孟珙手中的兵力看似不足,但是好钢都用到了刀刃上,形成了重点设防、环环相扣,预备队择机实施反击的一整套机动防御体系,堪称孟珙军事指挥的巅峰之作,充分展示了他作为机动防御大师的风采。

在孟珙的防御布置之下,蒙军的战略规划就显得有些弄巧成拙了。由于各路军队过于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呼应,失去了分进合击的效果,反倒有可能被对手分割开来,各个击破。

事实也的确如此。

接下来南宋方面捷报频传,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军被孟璟(孟珙的大哥)部将刘义在清平(今湖北巴东)击败。紧接着孟璟于大垭寨(今湖北秭归西)经过一场激战之后大胜蒙军,迫使对手后撤至夔州。

此战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它基本瓦解了蒙军由四川东下灭宋的图谋。

02

同年九月,在成功救援夔州之后,理宗授孟珙为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四十五岁的孟珙成为了继岳飞、毕再遇之后,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

南宋抗蒙的北部前线分为三大战区,分别是两淮战区、京湖战区和四川战区。其中四川战区位于南宋整条防线的最西端,其优点是前有地势险要的雄关坚城,后有四川盆地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易守难攻。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距离南宋朝廷太远,在受到攻击的时候难以得到其他地方宋军的有效支援,常常陷入孤军奋战之中。正是因为这个缺点,四川战区一直是蒙古人的重点进攻对象,除成吉思汗之外的蒙古各路大佬,拖雷、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都有过攻伐四川的经历。

自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四川被蒙古军队首次攻破以来,川西主要富庶州县的税收损失殆尽,这对南宋朝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使得南宋的“国用日窘”,而巴蜀大地则是日益凋敝,面对蒙古入侵已经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孟珙兼管四川后,开始着手重建当地的防御体系。对于素来信奉机动防御理念的孟珙来说,重振防务的第一步,自然是要组建机动部队了。

他首先招集麻城、巴河、安乐矶、管公店沿边久经征战之士三百五十九人,以自己的节度名组成“宁武军” ;再以主动来降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所率壮士为班底,创建“飞鹘军”。这两支部队是精锐中的精锐,成为四川战区机动部队的核心,担负起串联整个战区防御体系的重任。

孟珙的第二步,则是要整顿军纪。

宋朝历来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往往也不是很重。比如当年的“隆兴北伐”,由于主将之一的邵宏渊拒绝配合上司李显忠的行动,导致了整个北伐的失败(详见:隆兴北伐那些事)。作为罪魁祸首的邵宏渊事后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所以一直以来宋军的风气都很差,逃跑之风盛行。

孟珙决心改变这一现象,抓个典型杀一儆百。正好,此时有人偏偏撞到了他的枪口之上。

当时正逢蒙军进犯川东,孟珙下令各地严防死守,不得有失。但是开州守将梁栋却借口缺少粮草,擅离职守。孟珙闻讯大怒,命人将梁栋押解到夔州,斩首以振军风。梁栋被杀显然给四川守军敲响了警钟,自此再无人敢于玩忽职守了。

经过孟珙的大力整顿,四川战区面貌焕然一新,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两年后,曾经在孟珙账下效力的余玠接任四川制置使。他在孟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四川的守备,构筑了一套山城防御体系,此后四川守军一直坚持到了宋亡之后数年。

03

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独撑南宋三分之二的防线。

这一年,窝阔台大汗驾崩于和林(今属蒙古国),蒙古汗国陷入了周期性的内乱之中(蒙古没有中原王朝那种成熟的继承机制,所以每逢大汗去世,必然引发争夺汗位的内部倾轧)。这给了南宋朝廷难得的喘息之机,新官上任的孟珙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随即开始着手构建跨越两大战区的全局防御体系。

在南宋的三大战区中,从距离上来讲,两淮战区应该是蒙军优先进攻的对象,只要突破了两淮防线,南宋的首都临安就是囊中之物了。古语云:守江必守淮,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两淮战区因为要直接拱卫首都临安,所以历来是南宋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南宋朝廷在此经营百年有余,可谓是固若金汤。想当年巅峰期的金国也曾数次南下作战,却都无法完全突破两淮防线(金国名将金兀术就险些折在了“淮西之战”),足以证明两淮战区的防守之坚。所以蒙古人历次侵宋,都是以偏师出两淮,目的仅在于牵制而非主攻。

而四川战区的军力虽然最弱,但那里距离临安太远,突破四川防线之后仍需跨越两湖才能接近南宋朝廷的核心区域。因此在孟珙的计划里,大本营京湖战区的防守乃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孟珙有着非凡的战略眼光。他认为京湖战区的长江防线过于漫长(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既有渡口,又有关隘,处处防守等于处处无守,因此必须集中力量守住荆襄一带 。为此孟珙还引用三国名将陆抗的话(“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以强调它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地处平原的荆州(江陵)的防御能力,他亲手绘制工程图,组织军民在江陵附近以沮、漳、汉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以阻碍蒙古骑兵的攻击。

随后,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问题,为将来长期作战做好准备,孟珙在从秭归到汉口的长江沿线大举屯田,共计十八万八千顷,基本解决了当地守军的吃饭问题。

打造好防守核心之后,孟珙抛出了他的“藩篱三层”理论。他上奏朝廷,建议在京湖和四川战区建立三层外围防线 。

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进重庆涪陵)、万州(今重庆万州),目的在于防止蒙古人先取四川,再出夔门以窥两湖地区;

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今湖南常德武陵区和鼎城区)、澧州(今湖南常德澧县)。这一层是要在第一层被突破的情况下,防止蒙军从鼎、澧二州进入湖南。当然,如果蒙军不攻打湖南,而是直接沿江东下,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整条京湖防线。

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今湖南怀化市北部地区)、靖(今湖南怀化靖州县)及广西的桂州(今桂林)一带。这一层防范的是蒙军做更大范围的迂回,从云南、广西进攻湖南的可能性。

“藩篱三层”充分体现了孟珙卓越的大局观和非凡的远见。尤其是第三层防线,在当时几乎无人有此认识。在孟珙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采用大迂回的战略,经吐蕃、灭大理国、最后进入湖南,孟珙的预言得到了应验。

在宋理宗的支持,孟珙以藩篱三层为指导思想,对京湖、四川两大战区的防线进行了重新布置和加固。后来,南宋朝廷依靠这套防御体系,在蒙古人的攻击下坚持了30多年,足见孟珙之功。

04

自淳佑四年(1244年)开始,孟珙利用蒙古国内乱的时机,频繁使用“打谷草”的策略 (掠夺或者焚毁对手的战争资源)袭扰对手 。他多次出兵攻打蒙军在河南的要塞,焚毁敌人囤积的粮草,屡战屡胜、威名远播。

在孟珙的感召下,早期投降蒙古的将士纷纷倒戈,南宋抗蒙的整体形势有极大的好转。但是孟珙作为一个武将,声望如此之高,却直接为他后来被宋理宗猜忌,黯然请辞埋下了了伏笔。

淳祐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国河南行省长官的范用吉暗中向孟珙请降。孟珙大喜过望,因为这个范用吉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若归降,南宋将有机会把整个河南收入囊中。

因此孟珙急忙上书朝廷,请求尽快予以批准。可惜,理宗“不从”。

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宋理宗为什么会不同意呢?最大的可能是他害怕范用吉的归顺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

孟珙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心灰意冷的他不由得仰天长叹,感慨自己壮志难酬。

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

自此以后,孟珙一病不起,主动上表请辞。有意思的是,理宗连礼节性的挽留都没有,马上批准了孟珙的辞呈,足见此时他对孟珙的猜忌之甚。

同年九月初三(10月13日),孟珙逝世于江陵,享年五十二岁。收到讣告后理宗十分震惊,下旨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此后又追赠孟珙为太师、吉国公,肯定了他为南宋朝廷立下的盖世功勋。

毫无疑问,孟珙是南宋王朝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他的战功在中兴第一名将岳飞之上,而威名却远逊之。如果不是对宋史情有独钟之人,很可能不会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传奇的战神,如同一枝傲雪凌霜的腊梅,静静的开在历史的角落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