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寂静才能欢喜
“寂静”和“欢喜”,是佛家用语,读着让人心里安稳澄净。
很多年前去西藏,顺路到大昭寺,感受了一番膜拜和虔诚,心里唏嘘感动了半天。要回住处的时候,朋友说附近有高僧,能预知未来,等等等等。于是去拜望,知道未来倒不迫切,也没必要,未来早晚会来,早知道怪累。但很好奇,想知道藏地师傅啥样。随一队游人进账,听高僧述说一番,然后被加持,然后起身该走了,然后小师傅叫住我,说高僧看我“不凡”,想格外再交流几句。于是又听一番说,然后送我一只铜青蛙,眼睛鼓鼓的,红颜色。按小师傅指点,我赶紧把身上全部钞票掏出来,毕恭毕敬奉上,双手捧了那蛤蟆出账,心里忐忑着。回到住处,请出铜蛙,发现那红彤彤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竟少了一只,心里别扭了好几天。和佛界中人的亲密接触,这是第一次。
僧人或居士的修行,我历来恭敬,甚至敬仰。这世界万花筒似地,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玩,人家一概远离,青灯古卷清修,没有超常定力,办不到啊。《红楼梦》里有个妙玉,尽管有“慢待”刘姥姥的小动作,却也干净,出场不多,给人印象却深,忘不了的感觉。到后来遭难,连我这读闲书的,都真事儿般挂心里,觉得可惜了!还有宝玉,和黛玉“无猜”“有猜”得惊天动地,后来傻不唧唧竟娶了宝钗,又稀里糊涂遁入空门。气不打一处来之后,再仔细推敲,觉得高鹗也不容易,能给宝玉安顿这么个去处,也真算对得住林妹妹了!你想,假如宝玉宝钗举案齐眉日子过得熨帖,首先“近亲结婚”的导向,就极其错误;再是咋对得住挂念林妹妹的我等痴情种子啊!
对修行的感觉,我一直不得要领。越不知就里,越觉神秘,也越不敢触碰。内人礼佛,那份虔诚,有时让我瞠目。几位师傅来过,极安静、极慈悲、极有修养的感觉。扎西上人修行很深,看人也准,对我很看重,以为我有佛根,假如肯修行,一定能有成就。感谢上人青眼,我无法涉足其间。我们有纪律,纪律是铁的,谁都不能越雷池。但我安慰他说,佛的慈悲和向善,我历来看重,假如我用佛的精神约束或激励我的行为,岂不和修佛礼佛一样?他笑了,很宽厚地拍拍我的手掌。济南一居士病了,请扎西上人去加持。扎西上人也病着,高烧不退,连眼睛都烧红了。但他没二话,立即去了。佛教神通真那么广大?我将信将疑。我没研究过,我不评论。但我尊敬这信仰。
看许力小画《寂静欢喜》,想到以上几个画面。我喜欢许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能给人启迪,通过他的画笔,通过他的构图和题字。有个想法,不见得对。我觉得,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就是宗教信仰的态度。在宗教和信仰面前,你见过无法逾越的难题吗?感谢许力,这种精神启迪,用金钱能买得到?
2014-01-01 22:44:13 于镂月裁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