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全球核大战的英雄,惊心动魄15分钟,拯救世界的抉择

1983年9月1日,一架从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雷奇飞往韩国汉城(首尔)007号班机(机型:波音747-2308),在飞行过程中偏离航道数百千米,但途径白令海和西太平洋多个导航点并未对此警告,两次入侵苏联勘察加半岛和库页岛领空,最深达600千米。

KAL 007班机,机型:波音747-2308

虚线为正常航线,实线为实际航线

苏联在这里有诸多军事基地,不明飞机在这里出现令苏军十分紧张,起飞拦截的SU-15战斗机在清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误判为了RC-135战略侦察机,在四次机炮射击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向007班机发射了两枚K-8空空导弹将其击落。

RC-135战略侦察机

机上240名乘客以及29名机组成员悉数遇难,其中还有美国众议员拉里·麦唐诺也搭乘这架班机前往汉城参加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30周年纪念仪式。此时正值前苏联的阿富汗战争胶着状态,击落客机事件引发了苏联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大的外交灾难,北约组织成员国与澳洲新西兰以及日本等向苏联连续发难,东西方阵营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SU-15截击机和挂载的K-8导弹

史上最接近核战的时刻:万分危急

1983年9月26日,时年44岁的苏军上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正在莫斯科郊外绝密的导弹预警中心Serpukhov-15工作,他今天值的是夜班,上班几个小时的零点刚过几分钟,突然早期预警卫星的警报响了起来。

Serpukhov-15

计算机马上对警告进行分析处理,屏幕上跳出的文字显示这是美国发射的五枚“民兵”(Minuteman)洲际弹道导弹。瞬间彼得罗夫有点发懵,一直在演习接到早期预警后该如何处理,但当这个警报真的发生时他却脑子一片空白!

苏军上校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

因为接下来的流程很简单,立即向苏军总参谋部报告美军导弹来袭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与他无关,这个警告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总参报告苏联最高领导人安东罗波夫,然后会下达核导弹反击命令,前苏联的正在战斗值班的战略导弹发射井盖将会开启、机动战略导弹会进入发射阵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游弋的战略核潜艇会被长波电台通知,准备向美国发射战略导弹。

彼得罗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容不得彼得罗夫多想,因为从美国发射的民兵导弹,只要25分钟即可再入大气层攻击苏联战略目标,而反击的战略导弹必须在这之前发射,否则等核弹落地,几百万吨的爆炸当量将会让地面目标从地球上抹去。

事情非常蹊跷,彼得罗夫发现来袭导弹这是美军一个基地发射,按理来说如果要攻击向苏联那样的核大国,必须倾国之力,所有战略导弹基地都向苏联发射,毕竟核战是没有人道主义可言的,要么相互核威慑按兵不动,要么不遗余力毁灭对方。

因此尽管此时正是东西方阵营剑拔弩张之时,但彼得罗夫判断非常可能是一次误报,系统四次显示敌方导弹发射,但彼得罗夫均以"误报"处理,17分钟后苏军早期预警雷达没有发现来袭导弹,彼得罗夫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最终这次报警只是被记录而没有上报,尽管他的准确判断为世界避免了一场核灾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被表彰,最终还是在1984年离开了导弹预警的值班岗位。

调查结果:太阳光反射被误报

调查结果有些让人崩溃,升上地平线不久的地面上的水面对太阳的反光,被苏联早期预警卫星红外传感器识别为了战略导弹的尾焰,因此而发生误报,这个缺陷在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中也曾经存在过,修改程序即可解决这个超级BUG!

地面反光

此次危机消弭于无形,其实值得庆幸的不只是美苏两国,而是全球各国,因为核捆绑策略并不只是相互反击,而是会对全球拥有核武器的大国都发射导弹,毕竟总不能美苏核战,最后让全世界捡便宜不是吗?

所以这次误报事件一旦成真,全世界所有核大国都会可能因核捆绑查略群殴,那个末日就会像《终结者》中所有战略导弹都深空的末日景象,也许全球人口将为之减半,人类正式回到石器时代!

延伸阅读:战略导弹早期预警系统

导弹发射的发射过程共分为助推段、后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四个阶段均可以预警,助推段动静最大,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都非常明显,但此时很明显在敌国境内,因此需要早期预警卫星的光学镜头+传感器预警。

上文中的阳光反射误报就是传感器无法区分导弹尾焰和阳光反射的区别,或者传感器敏感波段范围太宽,无法区分,用软件修正可以解决,那么软件中设置的报警波段范围太宽,涵盖了阳光反射波段。另外天基红外预警还有一定的抗雨雪干扰能力,薄云覆盖也能穿透。

除了早期天基红外预警外,还有早期雷达预警,雷达天线面积可达几千平方米,功率可达几千千瓦甚至更高,比如铺路爪早期预警雷达频率为420~450兆赫,采用共馈式阵面、低旁瓣,作用距离为5500公里以上。不过由于地球曲率限制,对于刚发射的导弹雷达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天基红外预警卫星。

延伸阅读:弹道导弹拦截

一般分为上升段拦截和中段拦截以及末段拦截,上升段拦截理论上可以使用战斗机带防空导弹的模式,但这要深入敌国区域,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种则是机载激光武器或者天基定向能武器,在上升段即将其摧毁,拦截预警需要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支持。

中段拦截则是利用导弹射高轨迹与弹道导弹交叉的瞬间将目标摧毁,当然除了动能弹头直接撞击外,还有空爆核爆将其摧毁,很明显动能弹的技术要难得多,比如标准III就是舰载中段拦截导弹,拦截需要陆基远程预警雷达支持。

末段高空拦截则是弹道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拦截,可以使用射高比较高的高空防空导弹,比如萨德系统,末段拦截时已经临近或者位于本国上空,拦截时摧毁弹头可能会造成核污染,因此在这些拦截系统中,首选上升段拦截,但机载激光武器和天基定向能武器一直难以突破,现在收受到追捧的是中段拦截。

当然如果未来路基激光武器成熟的话,中段和末段拦截也可以使用激光武器,这个效率高,没有提前量要求,拦截精度极高,但会受到雨雪天气影响,也会受到大气通道内散射等影响。

后记:全球纪念彼得罗夫

1984年彼得罗夫退役,但他拯救了全世界的工作一直鲜为人知,在苏联解体后甚至穷困潦倒,不得不种土豆果腹,一直到1998年后苏联导弹防御指挥官尤里·V·沃京采夫(Yuriy V. Votintsev)将军的回忆录出版,彼得罗夫的事迹才被全世界知晓。

2006年他去美国接受了世界公民总会的颁奖,2013年被授予德累斯顿和平奖,2014年的纪录片《世界存亡一指间》就是彼得罗夫的故事。

2017年5月19日,彼得罗夫在莫斯科郊外的小房子里去世,但没人注意到他,一直到四个月英国《卫报》终于想起了他,在一篇社论中将他称为"无名英雄",而《法兰克福汇报》称他为"拯救了世界的那个男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