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的三个关键战略建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粟裕,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尤为耀眼,可以说他的关键战略建议与重要战役指挥,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缩短了解放战争时间、减轻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粟裕
这里谈一谈粟裕解放战争期间的三个关键战略建议:
①解放战争初期,坚持内线作战取代外线出击。
1946年夏,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正确战略。在当时解放军实力薄弱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是十分正确的。但同时中央又制定了晋冀鲁豫、山东、华中三大野战军出击津浦线的南线外线出击战略。可以说,这个“外线出击”与“向南防御”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中央当时的目的,旨在通过外线出击,迫使国民党回到谈判桌上,实现和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粟裕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国民党不可能真正与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实现和平。因此,外线出击的战略目标就不能实现。既然如此,就要立足于打。那么,就应该是在什么地方、针对什么敌人、采用何种方式,对解放军更有利,就在那里、针对该敌人、采用该方式打!苏中解放区,物阜民丰,民众基础好;兵出淮南作战对象为国军主力,胜算不大,且后勤保障困难;利用苏中解放区熟悉的地理条件,打运动仗对解放军更为有利。于是,粟裕6月27日建议先在内线打几仗,以探索新战争的规律、获取对付全美械部队的作战经验、歼灭国军有生力量,然后再出击外线。尽管最初陈毅不太同意粟裕对中央战略的修改建议,但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对中央战略进行了调整。众所周知,随后7、8月间,粟裕发起“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用战争实践统一了全党、全军的认识。此后一年间,直到1947年的“七月分兵”,华东战场在内线作战的战略指导下,陆续取得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的伟大胜利。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实现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目标,并有效地歼灭了国军有生力量,将战争带入相持阶段。
苏中战役时期的粟裕
②华野主力不渡江南进,留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仗。
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争实践,也使蒋介石被迫进行了战略调整。他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调整为对延安和山东的重点进攻。一度延安局势十分危急,五大书记被迫分开活动。为了应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中央部署了晋冀鲁豫(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同时命令华东野战军出击鲁西南。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过黄泛区,不得不丢掉重武器;在完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减员近50%,战斗力大大受损。在白崇禧指挥的国军围剿下,刘邓处境十分困难。华野“七月分兵”,也经过了一段低谷期。1948年初,中央部署粟裕率领华野一(叶飞)、四(陶勇)、六(王必成)纵跃进江南,转战闽浙赣,吸引国军尾随南渡,以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粟裕接到中央命令后,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他认为,跃进江南,固然可以吸引部分国军部队,但像整编11师(胡琏)、第5军(邱清泉)这种嫡系重装备部队不会调去江南,第7军和整编48师这些桂系主力蒋介石也不会放虎归山,这样就达不到调动国军、缓解刘邓大军压力的目的。同时,华野第一兵团跃进江南,将会导致约50%(5万人)的减员。于其导致5万人减员,又达不到战略目标,不如将这5万的减员用于中原战场,至少可以歼敌10万(以粟裕指挥的战役伤亡比保守估计)。而且,中原战场,国共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军华野、刘邓、陈谢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分布,具备了打大歼灭仗的条件。于是,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发出建议电报。这就是著名的“子养电”。电报建议,三路大军,在中原黄淮地区,采用忽集忽分的战术,打几个大歼灭仗,改变中原战场、南线战场的态势,将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引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央尽管坚持原战略方针,但认真研究了粟裕的建议。此后,粟裕又两次电报,基本重申了“子养电”的建议,刘邓也同意粟裕的建议。为此,中央招粟裕赴城南庄答辩。4月30日,粟裕说服五大书记,改变战略,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仗。于是乎,粟裕指挥华野一、四、六、三、八、十、两广、特种兵纵队,在中野配合下,发起豫东战役,歼灭国军9万余人,彻底扭转了中野战局。随后又发起济南战役,再次歼敌10万余人,并永久地解放了济南,“解开了三大战役的序幕”。
粟裕在指挥豫东战役
③发起淮海战役,展开战略决战,将国军主力歼灭于徐州周围地区。
1948年9月24日7时,济南战役尚在巷战,粟裕即依据当时时局,建议华野发起淮海战役。中央慎重考虑,并在刘伯承、陈毅、李达“同意乘胜发起淮海战役”后,表示“发起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1月8日辰,粟裕又依据局势变化,向中央发出电报,建议将国军徐州集团主力,抑留徐州及其周围地区,各个歼灭。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至此,淮海战役建议彻底演变为“大淮海”。11月6日至次年1月10日,华野、中野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国军江北精锐55.5万余人,彻底消灭了国军的有生力量。
淮海战役时的粟裕
关于解放战争的进程,毛泽东有几次预估与调整。1946年1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解放战争具体时间表,就是“短则3-5年,长则10年甚至15年(从1946年7月内战爆发开始计算)”。1947年7月,毛泽东在党内会议上公开提出了“对蒋介石的斗争用5年时间来解决(从1946年7月开始计算)”。1948年11月14日,毛主席在亲自撰写的《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也就是说,原预计的解放战争需要五年时间,但最后仅用了三年时间。
毛泽东
对于解放战争进程的加速,粟裕关键时刻的关键战略建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粟裕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