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享:肝胃郁热气滞嘈杂,疏肝清热嘈杂...
宋某,女,72岁。胃脘嘈杂3个月,患者3个月前因情志不遂出现胃脘嘈杂,伴食少腹胀,嗳气,胸闷气短,夜寐不实,头汗及上半身汗出,口干,大便不爽,3-4天一行,舌黯红,苔白厚,脉弦滑。
曾做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肝胃郁热,腑气不通。治法:疏肝降逆,清热通腑。
方药:茵陈30g、栀子6g、北沙参30g、瓜蒌仁30g、生地30g、薤白15g、旋覆花20g、代赭石30g,丁香6g、柿蒂15g、鸡内金30g、枳实15g、大腹皮15g、黄芪30g、浮小麦30g、钩藤30g、石菖蒲30g、酸枣仁30g、生龙骨30g、知母30g、黄芩15g、甘草6g、三七粉(冲服)3g,水煎服。
服用7剂后,胃脘嘈杂明显好转,食欲增,睡眠好,大便不爽,但能每日1次排便,仍有腹胀,头汗及上半身汗出,舌苔白,脉弦滑,病情好转,守原方加牡蛎30g,敛阴止汗,服用7剂后病除。
【诠解】中医认为嘈杂病位多在肝、胃,病机多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而致。
此患者由于情志不遂日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而致胃脘嘈杂、嗳气、泛酸、食少,热扰胸膈则胸闷、气短、热扰心神而见夜寐不实,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胃热上涌故见头及上半身汗出,热伤津液则口干,肝胃郁热,腑气不畅故大便不爽、腹胀,舌黯红,苔白厚,脉弦滑均为肝胃郁热之象。
方中茵陈、栀子、黄芩清肝湿热,沙参、生地凉血清热和胃,丁香、柿蒂、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瓜萎、薤白、三七粉宽胸利膈,鸡内金、大腹皮理气消胀,石菖蒲、知母、酸枣仁清心安神、龙骨、钧藤平肝清热,黄芪、甘草、浮小麦益气敛阴止汗,胃属阳明燥土得阴则安,加入养阴和胃之品,可收良效。
注:以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