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清明》禅释
合安
关注
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清明》禅释
04-03 阅读913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杜牧的《清明》之诗传诵千年,若把它当做禅诗来解读,也别有新意。
“清明”二字,乃是禅修的不传之秘。如果我们能保持觉照,每一个心念都清楚明白,那么功夫就上路了。这就是第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所谓“静心”,并不是一念不起,而是每一个念头都能觉知到。就算念头如纷纷雨下,但是每一滴雨都能了了分明而不为所动,这才是真正的“静心”。禅宗祖师有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说的就是此理。
清明是观,专注是止。我们在禅修中要做到“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在禅修中,首先要打起精神、制心一处,不可落入昏沉。如能既专注一心,又念念清明,那么就能很快进入禅定状态。这就好比“路上行人欲断魂”,行者已断了妄心,一心只想着赶路前行。
那么我们在做到“清明”、“专注”的功夫,进入禅定境界之后,再向何处去呢?“借问酒家何处有?”何处才是我们的归家安歇之处?
此时“牧童遥指杏花村”!原来我们向往的归家之地,就在不远处。
这里“牧童”并非别人,正是我们自己。禅宗中的《牧牛图》以牛比喻妄心,以牧童比喻修行者。此时的牧童已经物我两忘,人牛双泯,自在无碍,指示我们归家之路。
此处应留意“遥指”二字。禅宗中常用“指月”做比喻,提醒我们不要把手指当成月亮,而应顺着手指(即言说)的方向看到月亮(即佛法)之所在。所以我们要得意忘言,一切放下,连法执也要放下,蓦直行去,到家安坐,此时才能会意:归家处不在别处,原来就在当下一心!
整理 编辑:合安
图片:佚名
更新于 04-03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