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碗到痰盂,威士忌与酒杯的惊情四百年里发生了什么?
初识威士忌,对品鉴有心得的朋友可能会告诉你:不同风格的威士忌要配不同的杯。
这话本身没错。就像葡萄酒一样,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带来的是不同的风格,风格很多时候要用特定的某一种酒杯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
葡萄酒杯型多,这点很多人都有所了解
但如果只从技术角度看威士忌酒杯的差别,就有点肤浅了。威士忌酒杯的变迁,也映射着拿酒杯的人。它不光自成一种文化,也是酒文化历史的载体。
欧洲人也曾经“大碗喝酒”
威士忌的老家苏格兰在欧洲算是化外之地,蒸馏制酒的工艺用了七八百年,终于在十五世纪从发源地中东经意大利传到了苏格兰,于是有了威士忌的雏形。但就像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烈酒的工艺一旦传入就一发不可收拾。没过多久,苏格兰人就形成了这样的待客习惯:迎客送客时要各敬一轮威士忌,就像我国以前迎客送客要敬茶一样。这时流行的酒杯被称为“quaich”——苏格兰语中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杯子。
不过quaich与其说是个杯子,更像是个碗。虽然欧洲人自古以来都在用红酒杯和啤酒杯,但至少在民风彪悍的苏格兰,人们还是有过像梁山好汉那样大碗喝酒的时期。甚至大碗喝威士忌在当时都是特权的象征——烈性酒在当时算是奢侈消费,劳苦大众只能喝啤酒和廉价葡萄酒。Quaich设计成两边都有柄可能就有贵族社交的考量,这样既适合双手递上,也能在单手递杯时让对方能很自然地用自己惯用的手来接。
当然也可以是单纯的大碗喝酒
历史上很多英国名人都用过quaich,其中就包括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他找人用滑铁卢战场上幸存的一棵树的木头做了个纪念版。直到今天也依然有人尊崇曾经由quaich代表的贵族风范——苏格兰威士忌产业与文化的精英协会就称为“护杯者”(The Keepers of the Quaich),就连协会的象征物都是个巨大的金属quaich.
这个协会可以说是威士忌的共济会
Quaich曾经显赫一时,但随着工业革命,威士忌越来越成为一种平民消费。在工业时代的吧台显然不适合像中世纪军事贵族那样端着大碗……
工业时代的男人,就是要直来直去
平底、直边、无柄,这就是威士忌杯最常见的形象——tumbler.
有时你可能会听人说起“广口杯”、“直口杯”、“洛克杯”,但其实只要满足平底(或空心平底)、直边、无柄这三点,就算是tumbler. 这种杯子的流行始于十九世纪后期的酒吧,当时普通的威士忌价格已经很亲民,大量工薪阶层男人工作一天之后的消遣就是坐进酒吧,手里端一杯威士忌或啤酒,跟旁人有的没的扯两句。
十九世纪末的酒吧
Tumbler的设计,很多地方也是为了方便普通人。因为不再需要像中世纪贵族那样讲究地敬酒,便于单手握持的直边深杯就取代了更适合双手握持的quaich. Tumbler随着欧美的扩张传遍全球。而雪茄塞嘴里、tumbler放手边的形象,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象征。
Tumbler的另一个特点是很适合放冰块(洛克杯的说法就出自美国人把酒里加的冰块称为rock)。喝威士忌时为了防止冰块过快融化影响口感,往往会选择放很大的冰块。Tumbler的平底和宽口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近些年一些厂家还出品了曲面侧壁或内部尖底的tumbler(即所谓冰球杯),原因其实是要适应放更利于口感的球形冰块。
Tumbler的流行伴随着工薪阶层对威士忌的平民化解读。但就像啤酒的流行趋势会从淡拉格转向精酿,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开始注重威士忌细节的品鉴,这就催生了专为品威士忌设计的新型杯子。
品质时代的品鉴人生
对高品质威士忌细节的品鉴其实很早就有。只是以前玩这个的人很少,大家只是用品其他酒的杯子来凑合一下,比如现在也经常用到的高脚闻香杯和干邑(白兰地)杯。
高脚闻香杯(nosing glass/stempt copita)本来是用于葡萄酒品鉴的
干邑杯则是用于品白兰地和波特酒
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一麦芽威士忌逐渐流行,品鉴威士忌又越来越成为人们愿意尝试的生活方式,一些有心厂商就在爱好者呼声之下做出了威士忌专用品鉴杯。
威士忌品鉴杯的代表品种就是1994年里的德尔Vinum(Riedel,左)和2001年的格兰凯恩(Glencairn,右)品鉴杯。里德尔Vinum的设计更注重口感,采用扩口是为了扩大舌头和酒的第一时间接触;而格兰凯恩杯采用了葡萄酒和白兰地杯的扩肚设计,更注重香气的聚集。
现在专业的评级和竞赛用的多是格兰凯恩杯和高脚闻香杯,里德尔Vinum则在爱好者群体中有口碑很好。但无论哪个,现在的威士忌style已经和大碗喝酒迎客送客的quaich时代大不相同了,而这背后正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脑洞还是随性?这其实不是个问题
威士忌杯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格兰凯恩。不过近年来威士忌杯的创新更多是以科技为后盾的脑洞产物。比如NEAT“痰盂杯”和诺兰(Norlan)复合杯。其中NEAT杯号称结合了格兰凯恩和里德尔两家的优点,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实现风味的最优处理。
只是NEAT杯外观比较奇葩,很像老式痰盂
诺兰复合杯号称也经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验证,内胆是格兰凯恩与里德尔的综合。不过它真正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在于这个双层结构——外面是一个手感极好的变种Tumbler,内部是一个优化过的闻香杯,中间则抽成真空,以防止手的温度和酒里的冰互相影响。一些鉴赏家对这款酒杯评价极高,认为它是美学与性能结合的极佳范例。
当下对普通人来说,威士忌用什么杯的选择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丰富,无论你是待客、品味、追概念还是单纯的想喝酒,都有合适的杯子来对应。高端老派社交有quaich,个人喝着玩有各种Tunbler,仔细品味精品有各种闻香杯,而如果追求极致与创新则有诺兰等创新杯型——笔者每当想起这些都会感到,威士忌与酒杯这400年,没白过。
威士忌杯已经经历了这么多发展和创新,但其实最重要的进步还是在于让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能有合适的选择。当我们以不同的心态,用不同但各自合适的杯子,端起同一种酒,这大概就是威士忌爱好者的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