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不难迎难上——《论语》悟读【363】

知难不难,迎难而上。

《论语》第十四篇第三十七章: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那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悟读】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语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屈原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惧万险纵死无悔”的忠贞情怀。

上一章谈“辟世”,本章谈“力行”,这不是夫子理论学说的混乱,而是夫子依据现实而采取的灵活多变的处世哲学。

本章之看门人,看来也是一个智者。一听说来自孔门,便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夫子了,这仿佛已成夫子之代言。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语,奏响着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这一价值理念,不是“择善固执”的口号标榜,亦非“死马当做活马医”的自我安慰,而是由中华历史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一种应世智慧。钱穆《论语新解》道:“孔子之知其不可为而为,正是一种知命之学。”

愚公不愚,立志移山,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就是一种典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夫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源自其不忘初心永葆理想之精神。夫子之一生,逢乱世处动荡,他像苏格拉底那样,孜孜于自己的理想。虽其努力大多枉费,但他从未气馁。

正如诸葛孔明,明明知道汉室兴复之可能性不大,依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贤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这种“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人之为人,异于禽兽,概或于此。

(0)

相关推荐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原文]7.1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为人,子路不答.夫子说:"你为 ...

  • 2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的颜回

    夫子说,好学者颜回,不幸短命死了.颜回的好学,闻一知十,夫子都自叹不如.然而天妒英才,不幸短命. 有人说,天才是来这个世界走一遭,瞬间就会回去. 王弼也只过了二十多岁,留下了<道德经注>, ...

  • 学科思政考研经验篇‖考研难不难?难!

    研 学姐介绍 你们好,我是知知学姐,考的湖师大学科思政专业,初试390分,排名第七,复试分数188,最终排名第六,很开心能有机会和你们分享我的考研路程. 最初我一直是想考公务员,可是中途被一个公务员姐 ...

  • 秦绪文:赚钱到底难不难?难也不难,不难也难!

    赚钱难吗?不少人都认为赚钱特别特别的难. 感觉很不容易,说想赚点儿钱,累死了,但是实际上为什么难,是因为没有掌握到赚钱的根本. 有些人不屑于赚钱,认为赚钱是很低级的事情. 但是往往越低级,你最不愿意做 ...

  • 酒色纵美知节度——《素书》悟读之【20】

    酒色纵然美,当知有节度. <求人之志章第三>悟读[3] [原典] 贬酒阙(quē,以--为错)色,所以无污. [译文] 不沉迷于酒色,可保持身心纯洁无污. [悟读]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 ...

  • 民由民知千古难——《论语》悟读【190】

    为政不在言多,当官务持大体. <论语>第八篇第九章: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指引的道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难,也要迎着上!

    真正的顺其自然, 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作者/玛利亚 今天过的很累心. 盘中,不停和梅老板头脑风暴,做了几个艰难的决定: 1.飞天,绝对获利盘.清. 2.研一创,换仓. 详 ...

  • 君子处易悦之难——《论语》悟读【322】

    君子结交,见人之善: 小人相处,见人之恶.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通"悦")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 ...

  • 人生至难其心明——《论语》悟读【279】

    明察秋毫,饱览春光. <论语>第十二篇第六章: [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诬陷或中伤),肤受之愬(sù,诬告),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 ...

  • 好学何其如此难——《论语》悟读【25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论语>第十一篇第六章: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