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麦冬
哪种麦冬更好呢?
我们评价水果蔬菜粮食,
一般认为越大越饱满越好。
肥厚饱满说明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多,
比如蛋白质,糖,淀粉等营养物质。
但是药材不一样呀,
我们用药材,是为了应用他在大自然中受到胁迫后,
产生的野性(偏性),来纠正人的偏性。
我们需要的是药材里面的次生代谢产物,
比如黄酮,蒽醌,萜类,生物碱,挥发油等。
如果大家都以“肥美漂亮”为标准,
反而有企业追求“干瘪疗效”,
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查了一些关于麦冬的古籍资料,
确实,古人也以“肥白者为良”,
但古人说的药材的肥白程度,
和我们现在的肥白程度是不是一样呢?
古代药材多野生,长得肥白的是比较难得的。
但现代有各种膨大剂,各种激素,各种肥料,
追求大而肥美,是很容易做到的。
一个朋友分享,
从检测数值上分析,
麦冬中间的质量最好,
太大太小的都不行。
有些外企,
买中药的时候,
也是掐头去尾,
喜欢中间大小的。
有些产区,
会从产量上控制农户,
比如某药材正常亩产量800公斤,
如果超过这个值非常多,
比如到1200公斤,就会拒收,产量大,
太高产,说明他打药了,品质不行。
也许改变我们的审美标准,
可以是增加药物疗效的一个方向。
以四月采……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断谷家为要。
救飢:采根,换水浸去邪味,淘洗净,蒸熟,去心食。
阴干,肥大者佳。凡用抽去心,不则令人烦。
阴干肥大者佳。去心入药,否则令人烦。
二月、十月采。
入药用根,凡用择肥大者为佳。
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心。
或以沙锅焙软,乘热去心,不尔令人烦。
若以水浸多时去心,柔则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
取肥大者,微火焙软,去心用,心令人烦。
畏其寒者,以酒浸用。
如滋阴润肺,去心生用;
如同脾肺药兼用,宜拌米炒黄用……火盛气壮者多用、生用并宜,气弱胃寒者少用、炒用为妙。
心能令人烦,去心,忌铁。
入凉药,生用。
入补药,酒浸,糯米拌蒸亦可。
通胃络不去心,入养肺阴药则宜去心。
麦冬横生土中,有十二余粒,其中即一心相贯,
能横通胃络而补中,故治伤中。
能横通胃络而散结,故治伤饱。
后人用必去心,大非。
“清宫汤”方中记载:
麦冬之所以用心者,本经称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脉络绝。
试问去心,焉能散结气,补伤中,通伤饱,续胃脉络绝哉?
盖麦冬禀少阴癸水之气……用麦冬以通续络脉。
命名与天冬并称门冬者,冬主闭藏,门主开转,谓其有开合之功能也。
其妙处全在一心之用,从古并未有去心之明文,张隐庵谓不知始自何人,相沿已久而不可改。
瑭遍考始知自陶弘景始也,盖陶氏惑于诸心入心,能令人烦之一语,不知麦冬无毒,载在上品,久服身轻,安能令人烦哉!
如参、术、芪、草,以及诸仁诸子,莫不有心,亦皆能令人烦而悉去之哉?陶氏之去麦冬心,智者千虑之失也。
此方独取其心,以散心中秽浊之结气,故以之为臣。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经典名方中麦冬的本草考证 赵佳琛 王艺涵 翁倩倩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北京 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