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脉之道,贵乎活泼。(《脉理求真》)

持脉之道,贵乎活泼。(脉,按内经谓之经隧,后人谓之经脉,林之翰指为肌肉空松之处,包藏营气,而为昼夜营运不息之道路,所以载脉者也。)若拘泥不通,病难以测。姑以部位论之∶如左寸心部也,其候在心与膻中;右寸肺部也,其候在肺与胸中;左关肝部也,其候在肝胆,右关脾部也,其候在脾胃;左尺肾部也,其候在肾部膀胱小肠;右尺三焦部也,其候在肾与三焦命门大肠;寸上为鱼际,尺下为尺泽;故察两寸而知头面咽喉口齿头痛肩背之疾,察关而知胁肋腹背之疾,察尺而知腰腹阴道脚膝之疾,此皆就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之谓也。(内经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胸,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中事也。张景岳曰∶小肠大肠,皆下部之腑,自当应于两尺。而二肠又连于胃,气本一贯,故内经亦不言其定处,而但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又于胃气中察二肠之气。自叔和以心与小肠,合于左寸;肺与大肠,合于右寸。其谬甚矣。绣按∶论脉经络贯接,则大小肠自当诊于两寸;论脉上下位置,则大小肠又当诊于两尺。而乌程林之翰专推王氏脉经,本以经络贯注当诊于寸之说,着为管窥附余,其理虽属不易;但将诸家大小肠诊尺之说,借为诋毁,以表独得,不惟理与内经相违,且更生其上下倒置之弊矣。)然五脏六腑,其脉靡不悉统于肺。肺虽五脏之一,而实为气之大会,故于右关之前一分号为气口,候之以占终身焉。(吴草庐曰∶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所出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终身。)且诸气不能自致于肺,又必借胃水谷以为输将,以为灌溉;故胃又为先天之气化,后天之本源,而为诸气之统司焉。每见阴虚血耗之人,日服六味四物而不得阴长之力,其故实基此耳。岂尽于六部是求,而不归于气口胃气是诊乎。(提出胃气为诊脉之要。胃气者,谷气也。谷气减少,即为胃气将绝,血何从生。今人好用四物,而罔顾瞻谷食多寡,以阻生血之源者,比比皆是。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营卫生会云∶人食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命门相火,虽寄在右,肾水虽寄在左;然肾同居七节,一阴一阳,精气皆主,闭蛰封藏,令各得司,岂肾独归于左,而不于右可诊乎。至于三部并取而为九候,则在表在里在中,又各见于六部之浮中沉。是盖外以候外,里以候里,中以候中。岂尽寸阳尺阴,所能统其表里者乎。头痛在上,本应寸见。而少阳阳明头痛,则又在于两关;(邪传足少阳胆经,头痛在左关;邪传足阳明胃经,头痛在右关。)太阳(膀胱)头痛,则又在于左尺。是痛在于上者,又不可以上拘矣。淋遗在下,本应尺求。而气虚不摄。则病偏在右寸;神衰不固。则病偏在左寸。是淋遗在下者,又不可以下拘矣。中气虚而吐泻作,则吐似在于寸,泻亦应在于尺;如何偏于关求以固脾胃。二气混而中道塞,则治应在两关;如何偏宜升清以从阳,苦降以求阴。则病在于上中下者,又不可尽以所见之部拘之矣。部位难拘如此。(绣按∶六部之浮,皆可以候心肺;六部之沉,皆可以候两肾;六部之中,皆可以候肝脾。且两肾之脉,有时偏以浮见寸见;心肺之脉,有时偏以沉见尺见;肝脾之脉,有时偏以浮沉见尺寸见。王宗正曰∶诊脉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若王叔和独守寸关尺部位以测病,甚非。)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咳论第三十八笔记

    ​黄帝内经咳论篇第三十八20201207, ♥,五脏咳,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 ...

  • 【脉诊】陈余粮 : 持脉之道,虚静为保

    前言 在脉学研究方面,方法论比具体的脉象更为重要,方法论是指导一切技巧的思路. 当我们有了正向.开阔的思路,才不至于钻得进去而出不来,才能居高临下地看待古今论述的正误,才能打开脉学大门一窥脉学乃至中医 ...

  • 《脉理求真》

    代则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凡促结等脉,皆属此类.不似促结之虽见歇止,而复来有力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相类诗曰 ...

  • 为什么要修气脉(三)?一切病都是元炁耗散的过程,而元炁做的事情就是聚,丹道修气脉就是聚元炁聚阳气!

    一切病都是阳气不足.这个阳气是什么呢?是指元气或生机之气.这个阳气换一个词更合适一点,叫元气即"炁"[qì]. "元气论"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子> ...

  • 王敬义医生和陈云鹤道长对谈脉法

    油麻菜道长说:"其实王老师的脉法路子基本符合太素脉法.太素脉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命理部分,就是用太素脉法来算命,这个部分我们不说它,不探讨:二是病理部分,这部分就有点意思了,它又分三部:精. ...

  • 『中医古籍』脉理求真

    作者:? 朝代:? 年份:? 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 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 部位 胃脉 浮脉 沉脉 数脉 迟脉 长脉 短脉 大脉 小脉 洪脉 微脉 实脉 虚脉 紧脉 缓脉 芤脉 濡脉 弦脉 弱脉 滑脉 涩脉 ...

  • 每日题诗(129)高山仰止儒家道,一脉文明灼古今

                                                                每日题诗 感谢参与题图活动的诗友,希音堂因你而更精彩! 1.缅怀孔子 文/王堂骏 ...

  • UC头条:「舍证从脉」还是「舍脉从证」, 真实医案为你展示

    本 期 导 读 为什么脉诊中经常会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系对阴证似阳,阳证似阴的症状不能准确把握.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病案1 一天诊断了一名二十九岁的厨师,当问诊时患者三缄其口,保持着尽量不说 ...

  • 脉针密码 | 我的脉针思路及方法

    脉针密码: 和你一起,寻找能点亮生命的那一盏灯. 栏主:  姚志军,寻灯人,居下馆馆主. 经典医籍里记载的脉方为多,脉针为少,对脉针有完整的论述的更少.本文尝试对脉针的应用思路及方法进行一个初步的框架 ...

  • 脉体形象诗浮脉皮上求,沉脉肉里头。数脉跳...

    脉体形象诗 浮脉皮上求,沉脉肉里头. 数脉跳得快,迟脉慢悠悠. 虚脉应无力,实脉力撞手. 长脉超尺寸,短脉关中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