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亢龙有悔”的智慧

《易经》中“亢龙有悔”的智慧

《易经》中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表达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孔子在解释“亢龙有悔”的时候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的惹人而没有人民支持,有才德的人被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易经》中:“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任何事物过了巅峰期,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易经》中::“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大意是:“亢”表达的意思,是只知道前进却不知道适时隐退;只知道生存却不知道会有消亡的时候;只知道获取却不知道也可能失去。

历史上有很多因为“亢”而招致灾祸的:

-1-

【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会有“亢龙有悔”的现象出现

清朝名将年羹尧,死因之一就是他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帝认可。年羹尧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雍正给年羹尧谕旨,上面有一段论述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2-

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3-

【陶醉在胜利中】会有“亢龙有悔”的现象出现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4-

【乘势横行霸道】会有“亢龙有悔”的现象出现

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皇帝闻知,很不高兴。

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为蓝玉有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蓝玉还不知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在他一人手里,朱元璋多次责备他。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此后上奏言事,朱元璋大多不采纳他的建议,蓝玉越发怏怏不乐。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5-

【自恃功高】会有“亢龙有悔”的现象出现

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曹操表面上虽嘻笑,说:'你说得对啊。'但心里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6-

【得寸进尺,野心膨胀】会有“亢龙有悔”的现象出现

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年),努尔哈赤长子。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披甲起兵了,自幼见惯刀光剑影的褚英,有着超人的胆魄和勇武。

万历二十六年,年仅19岁的褚英,第一次奉命出征。随同叔父巴雅喇,一同攻伐叶赫所属安楚拉库等地,褚英率军星夜疾驰,以闪电般的速度一举夺取了安楚拉库、内河的20多处屯寨,以掠获人畜万余的赫赫战果崭露头角。努尔哈赤封他为贝勒,从此褚英成为努尔哈赤身边的一员猛将,开始协助努尔哈赤打天下。

褚英在赫赫战功之中受到了父亲的青睐,为帮助儿子树立威信,努尔哈赤授命他执掌国政。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努尔哈赤将执政大权交给了长子褚英。

褚英柄政后,因年纪轻、资历浅、心胸偏狭、野心勃勃,渐渐不顺众心,他不仅处事不公,作威作福,而且得寸进尺,野心膨胀。为了尽早独揽大权,褚英不惜使用卑鄙的威胁手段。

先是凌辱努尔哈赤所倚重的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何和里、安费扬古,并威胁他们说:“谁敢与我作对,一旦我继承汗位,定杀不赦!”继之又施虐于他的诸弟,即努尔哈赤的几个最宠爱的子侄: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阿敏等人。

甚至连他的同母弟代善也不放过。

一天夜里,褚英将诸弟召集在一起,迫令他们对天发誓,效忠自己。让他们:“不拒兄言,不将我之所言告于父汗。”并警告诸弟说:“父汗曾赐给尔等财帛良马,父汗故后,通通收回。凡是与我不睦之诸弟大臣,待我即位后皆诛之。”

褚英如此对待五大臣及诸弟,使自己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深感性命不保的四兄弟和五大臣,终于联合起来,一起向努尔哈赤告发,当然这种告发既有受侮后的委屈,又有四贝勒对汗位的觊觎。四贝勒上告褚英争位,五大臣上告褚英有二心,两种势力自然地联系起来,给努尔哈赤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褚英遭到了以四贝勒和五大臣为首的普遍反对。这使努尔哈赤苦不堪言。他感到了莫大的失望。为了政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将原赐褚英之部众、牧群尽行给于诸弟,平均分配。褚英从此不再执政,也不复领兵出征,只令他留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