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大宗山朗公寺庙会就要举办,拉面哥和大衣哥会来吗? ——静修悟道,万法归宗!大宗山庙会及其他
马上!大宗山朗公寺庙会就要举办,拉面哥和大衣哥会来吗?
——静修悟道,万法归宗!大宗山庙会及其他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你来了
你走了
我站在原地
并不看你来时的方向
也不看你去时的方向
你是万千游客之中的一个
我是一棵松树之中的唯一
——《大宗山有雾》,孟子曰凡事需知晓,2017.11.3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朗公寺庙都要逢庙会。
去年,因为疫情取消举办;今年,恢复举办,时间是阳历4月19日(周一),也就是在兰陵菜博会举办一周后。
朗公寺庙会,全称大宗山朗公寺庙会,又称“东山会”,因为大宗山位于大仲村镇最东边,对于全镇人来说,大宗山就是东山。
我小时候,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过年,另一个就是去赶东山会,如果不是周末,还要向老师请假去赶会。
我们家赶会,一般都是全家人都去,因为我大姑家就是大宗山西麓的马山村,我们去赶会也就是去走亲戚,吃住都有保障。
那时候赶会,主要是看表演、吃好吃的、买玩具。表演有魔术、耍猴、杂技、歌舞,好吃的主要是油条、包子、年糕、棉花糖、甘蔗,玩具主要是水枪、弹珠枪、塑料或者木头的刀剑,还有泥哨和俗称转个拉子的风车。对了,还可以套圈。
现在来看,那些吃喝玩乐的东西比不上今天的高大尚,但是充满了民俗味儿,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数的乐趣。
那时候看的景点,有馍馍山、佛爷洞、红孩儿桥等,由于人多,寺门根本进不去。我和弟弟还在佛爷洞附近留过影,多少年后故地重游,又拍了一张,对比着看会有很多感慨。
如今,庙会还是那个庙会,但是有了很多变化,规模更盛大,内容更丰富,来赶会的人也不再局限于十里八村的人,而是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游人。
近年来,朗公寺风景区也进行了开发,更是提升了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
个人认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点功夫:
一是建设“一带一路”。一带,就是连片打造,将大宗山、薛山、卧虎山连接起来,形成临沂城西观光带;一路,就是打通湖北路至朗公寺或者大仲村镇的干线,壮大朋友圈。
二是再造“绿水青山”。再造绿水,就是利用采矿区打造人工湖,贤孝庄以东、以南全部搬迁,打造一个临沂版的“微山湖”;再造青山,就是恢复传统植被,将早些年被烀地锅鸡的人偷采干净的槐树再培育出来。
当然,目前朗公寺景区还没有一个自己的精准定位,这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兰陵的风景区很多,比如尚岩的文峰山风景区、代村的国家农业公园、兰陵的酿酒小镇、车辋镇的宝山前动植物园、苍山街道的压油沟风景区,但是它们都逐渐形成了自己标签或者定位。
我感觉,文峰山的定位就是党性教育;酿酒小镇的定位就是卖酒;国家农业公园的定位就是农耕文化体验,改变现代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现状;宝山前动植物园的定位就是打造兰陵最大、临沂最好、长三角以北最优特色的动植物园,让孩子们“多识草木鱼虫之名”;压油沟风景区就是打造民俗民艺演绎场所,满足大家“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精神需求……这些定位,有区分度,避免了恶性竞争。
那么朗公寺风景区的定位应该怎么确定呢?
实际上,朗公寺风景区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是它有宗教文化传统,一个是它靠近兰山区和罗庄区。
当前,临沂正在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朗公寺风景区完全可以参照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比如,第一步,成为临沂的节庆承办场所,建设全国唯一的“庙会博物馆”;第二步,成为临沂市区的后花园;第三步,成为临沂市区改善性住房目的地,打造民宿和别业飞地。总之,这里是一座有文化的山,是一个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能为城市中疲惫的心灵提供一个独处的空间。
据说大宗山之所以叫大宗山,是因为从上空俯瞰,山势就像王羲之所写的行书“宗”字。静修悟道,万法归宗!唯一缺憾是这里少了些摩崖石刻。临沂还真是缺一座书法名山!
……
扯远了,反正庙会快到了,我不能请假去赶会了,再说孩子也还小,带着去也不合适,届时就从大家的朋友圈看看庙会的盛况吧!
笔不尽意,当以诗结尾:
宗山有庙会,
一年逢一回。
老树久不见,
笑问尔是谁?
我亦恍惚中,
半生愧无为。
袖里两清风,
吹得白云肥。
故人多异乡,
见时或暮垂。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于云中书房
分享一篇文章:
临沂大宗山“朗公寺”山林中藏了哪些神秘
2020.05.19 蓑笠翁 阅读 2122
——您若有空去,可以到临沂兰陵县大宗山“朗公寺”看看,那里竟藏着那么多的神秘!
位置
大宗山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东距京沪高速公路8.5公里,与罗庄区相望,南距曹岚高速公路(枣临高速公路段)9公里,与兰陵县相望。“朗公寺”就坐落在大宗山的怀抱里。
寺名
朗公寺,又名大宗山朗公寺,为临沂古代四大名刹之一,创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扩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时期僧侣近千人。
朗公寺因朗姓高僧所创而得名,历经南北朝,隋、唐、元为鼎盛时期,为古琅琊郡寺院之首,被称为齐鲁四大名寺之一,曾与万德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相齐名。
相传,郯国之东海县境内,有一富豪朗公,名卓大。卓氏五旬之余,膝下九女,无子,求子甚切。是年春,卓大去泰山降香求子归来,途经大宗山脚下的车庄,酣睡中仙人托梦:朗公、朗公,此山九头,不出国公出王侯,你若募捐建寺,来年定生贵子。朗公卓大醒来,深信不疑。
回家后,携带银两至大宗山,建成该寺,并邀年少出家的胞弟朗公卓锡,携数名弟子来此结庐供佛。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王羲之来到大宗山,朗公寺主持朗卓锡来到王羲之跟前,请求他题写寺院楹额,王羲之欣然答应,挥手写就“大宗山朗公寺”。
历史兴衰
朗公寺历史悠久。据寺内碑文记载:建寺于东晋,历经南北朝,兴于隋唐,元鼎盛时期占地数百亩,僧侣500余人,曾为古琅琊寺院之首,当时可于长清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相齐名。朗公寺历经南北朝,兴于唐代,盛至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化大革命。
朗公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绵延至今,成为深山古刹,1997年得到部分修复。
寺庙建筑
朗公寺现存古建遗址为晋代建筑风格。其规模宏大,构造复杂,有 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筑,在朗公山之阳,下寺、塔林、上寺,从低至高。上寺殿堂飞檐斗拱,石柱盘龙,雄伟壮观,分前后三进,东西各配有碑亭、廊房,大殿为佛祖殿,供如来佛祖,两侧为罗汉塑像;二殿五间,为罗汉殿,殿内塑弥勒佛像,两侧列十八罗汉;前殿五间,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殿内塑四大天王。上寺中保存了大量碑碣刻石。
塔林位于上寺西约50米,这里原是历代寺僧圆寂处,塔基多为鼓形,塔身为六面柱体,所置覆莲花项轮随处可见,塔身各面雕有盘龙飞天等图像,优美的造型与绝妙的浮雕相辅相成,显示古代佛教雕刻造型艺术的独特风格。
古往今来,既有帝王曾来此“造化”,更有不少文人墨客吟咏题刻,香客家游人络绎不绝。惊奇的是两幢民国十四年创修聚仙阁所立的石碑,用手击之如磬,有金石声,用木棒敲打,会发出颤音。
大宗山朗公寺山林里藏了哪些神秘?
大宗山朗公寺,林密泉流,石怪径幽,景点较多。
天王殿:四大天王虎目圆睁,脚踩八怪,十分威武。寺内东西配廊房、钟鼓楼、碑亭等建筑。
塔林:上寺西行50米,古柏中有塔林一处。塔林为寺中历代僧人圆寂安葬之处。僧人圆寂后,尸首葬于塔林,灵魂经南边的天桥赴西天极乐世界,当时有塔七十八座,塔高不一,高者十余尺,低者亦有二人高,塔基石为鼓形,塔身为六面体巨柱,塔顶为圆锥体,掩映于松柏之中,巍伟壮观。
西南有山涧,下有石洞,深丈余,名曰“朝阳洞”,相传为朗公面壁处,稍过瞑思,能寻味到“清风明月净禅心”的情趣。洞西有碧云观、关帝庙、尼姑庵俗称下寺。寺前有溪,溪上有桥,名曰“天桥”,桥下悬崖,有一棵古柏,蟠曲虬劲,生于石缝之中,犹如昂首苍龙奔腾欲飞,人誉之“万年松”。这里林壑优美别有情趣,幽净清新令人神往。
此外,山中还有聚仙阁、九步天阶、仙人脚、佛爷洞等景胜,为大宗山和朗公寺增添了诸多秀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聚仙阁:此阁端座于奇石峭壁拥抱的盆地之中,宋潢书斋以北。阁分两层,石柱飞檐,流光溢彩,阁内香雾缭绕,仙气荡魂。“胡三公”脚踩祥云,手持宝伞,慈眉善目,奈人仰慕,仙阁前碑文记载:车庄卓姓先祖卓云仙,救一狐狸于危难,狐狸变作一老者胡三公,与卓去仙结为兄弟,后卓姓族人人财两旺,族人建一阁楼,取名聚仙阁,以示奉祀。
下寺旧址
碧云观:位于玉涧以北,峭壁之阳。此观早年飞檐重叠,琉璃瓦顶,前后两进院落,前5间为送子娘娘殿,殿内送子娘娘妖娆无比,光彩照人,怀抱赤身男童,左右两侧侍金童玉女;后9间是观音殿,中间3间供观世音菩萨,像高3米,立于莲花之上,神态端庄、慈祥。右手拿杨柳树枝,左手持净水瓶。东配殿供文殊菩萨,西配殿供菩贤菩萨。如今,已失去了当年的宏伟,但迹形犹存,灵气犹在,是善男信女求子求福的好地方。
佛爷洞:碧云观东,峭壁陡崖之上,天生一洞,洞府邃幽,名曰:“佛爷洞”。洞前玉涧流淌,四周古松苍翠,绿树掩映,遮天蔽日。传说:佛祖为教化、超度一性情粗野的顽子,化为一老者,居于此洞,教顽子修炼百日,终成正果,化为金翅大鹏,终生辅佛。佛祖居住的石洞被称为“佛爷洞”。佛祖教化顽子的传说,广为流传,方圆百里,不少乡民拎着孩童到佛爷洞前抚摸一番,三磕九拜,烧香祈祷,期待顽童聪明伶俐,学业有成,至善至孝,终生无灾无病。
红孩儿桥:碧云观南,玉龙涧之上,有座石拱桥,叫红孩儿桥。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大明弘治年间。因桥北送子娘娘殿的娘娘常遗红孩儿抱子经此桥,送给前来求子者,所以这座桥便称为“红孩儿桥”。民间有:“红孩儿桥灵悠悠,小媳妇不育桥上走,送子娘娘点罢头,来年准生胖娃妞”的顺口溜。
万年松:红孩儿桥西行五步许,玉涧之阴,巨石中冒出一奇松,蟠曲虬节,古貌苍然。传说,松树是善良小龙女的化身,是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象征,被称为万年松。
神泉:位于转经山之阴,山腰间。相传,此地久旱无雨,河干井枯,偶出一泉,泉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有一盲人携子来朗公寺降香,口渴掬泉水饮之,洗面,目复明。四方乡民闻之,皆来取水治病,果真灵验,遂称神泉。世人为感恩戴德,捐资建一神庙。上刻楹联:“山中生泉滋万物,地中有水润众生”。匾额:“泽及生民”。
九步天阶:由神泉下百余步,有一巨石,东低西高,天生九阶,酷似阶梯。相传,西天佛祖降临大唐传经,驻足大宗山,见众僧绕山诵经,便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后踏石阶,乘神骥西归。如今,蹄印清晰可辨。佛祖踏过的石阶,被称为“九步天阶”。
观日台:位于转经山顶峰,建于唐代初期,久经苍桑,历遭战火,只留残迹。立观日台,观日出胜景与岱顶日峰无异,人称鲁南“小岱顶”。乾隆皇帝登观日台曾赐楹联“碧海金波涵旭日,苍穹清静拥祥云”。
龙泉井:朗公寺门前,九龙涧南,地势平坦,绿草如茵,树荫下有一口石栏水井,曰“龙泉井”。此井水搬倒不溢,黄旱不枯,冬暖夏凉,井水澈洌。常饮此水,延年益寿,随意饮用,绝不腹痛。
“杏抱槐”的传说——最经典!
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杏树有一搂粗,树桩部有一小小空洞,洞中生长出一棵幼槐,有成人拳头粗,高过一人,茁壮挺立。
传说,这棵杏抱槐原为槐抱杏。唐代初期,槐树搂半粗,高三丈,怀里的杏树三人多高,已开花结果。老槐树除了抚养幼杏成长,还常为相爱男女牵线保媒。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一妖孽被火龙追赶,遁匿槐树间。火龙口喷火焰,寺中僧人发现老槐树干已被烧煳,怀中杏树枝叶烧秃,树下怪物肉煳骨朽。随后,火龙口喷清水,洒在槐抱杏根下,腾空而去。
槐抱杏大难不死,时过境迁,年幼杏树锻炼得干坚、枝挺、叶茂,长成一棵麦黄杏,继承老槐树天职,怀中又抱小槐树,小槐树乃老槐根生。
“六百年前槐抱杏,老去却让杏抱槐。方知乌鸦反哺意,草木岁岁换春来。”当地人称,老槐为祖父,杏为儿子,小槐为孙,祖孙三代,传宗接代。这如同人类繁衍生息。
古意丛生
水清泉冽
古槐参天
曲径通幽
朗公壁
神蛛洞
神龟石
姊妹荆
悠闲的小鸟
参考资料:
临沂有什么寺庙比较出名,盘点沂州四大古寺每个历史都悠久。
图片:蓑笠翁
首发平台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