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在何处?
热乎乎的火锅、红噗噗的大闸蟹、香喷喷的煲汤……各种美味佳肴能够让我们大饱口福,满足食欲。
中国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大江南北的菜肴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各自形成了独有的烹饪风味及技艺,比如公认的“八大菜系”(川、浙、徽、鲁、粤、苏、湘、闽等菜系)。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司马迁《汉书·郦食其传》有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这里的“天”,意喻世界上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充分说明了民食的重要地位。不管国民经济如何升级换代,农业生产始终都是第一基础产业,农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是其他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农业亦是人类赖以生存及繁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文明。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生存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市场经济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裕,人们吃得更精、吃得更好,随之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出行以车代步,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机器甚至人工智能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现代文明病”,俗称“富贵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富贵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走高,现今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代中国的中年人中,有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患糖尿病的有5000多万人,患高血脂的有1.6亿人,患高血压的有2亿多人。
“富贵病”的发病原因,与财富多少没有必然的关联,而与饮食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合理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防治富贵病的发生。
可见,饮食与国家、社会、个人都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食欲呢?
启迪多元思维
从动机心理学角度看待食欲,食欲是人类的最基本欲望之一,对于个体而言,只存在食欲高与食欲低的差异。
这就能够说明,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吃零食、且在大餐之后会有快乐的感觉,在生活中有了压力也选择饱食一顿;而有的人从来不去主动找零食吃,食物除了能带来饱腹感外,并不能带来快乐的感觉,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有人会得厌食症。
这些都和天生的基因及食欲大小有关系,每一个生命都天生带有不同的密码来到世界。
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我们身体、心灵的平衡,让生活过得更加健康。
例如,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可以多吃燕麦。燕麦富含维生素B,而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更加平静。
当用脑频繁时,可以多吃南瓜。南瓜被认为是“最聪明”的食物,因为它富含铁及维生素B6,这两种营养物质能够帮助身体将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脑重要的“燃料”。
正心正举
《庄子·天道》有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本性淳朴、返璞归真的境界,那么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主张饮食简朴而平凡,人生在世最大的快乐不是口欲美味、奢华富贵的物质享受,相反,简单的生活,才是更加符合人本性的生活。
《庄子·天运》有曰:“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食于苟简之田”,生活饮食应当简约朴素、恬淡虚静、自然无为。
《道德经》有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以无为的态度去实现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情,以无味恬淡当作有味。这是人生之中的大智慧,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彰显了人类心灵最大限度的从容及淡定。
“味无味”是老子饮食之道的精华内容。老子对现实的饮食问题进行观察,强调省欲去奢。为食者,要控制自己的口中之欲。需要从平淡无奇的饮食中品尝出它的美味来。并不是只有山珍海味才食之有味,粗茶淡饭同样能够让人身心愉悦。
拨迷见智
美食要适可而止,要视美味为无味,粗细相杂才能达到饮食结构的平衡,实现自然美的和谐一致。
开启自在之门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的规律,人们如果对美食、美味贪得无厌,必将会走向它的反面。
如果一个人吃得营养过剩,每餐过于饱腹,那么本来是爽口的美食,最后却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时,人们会觉得简单的饮食更有滋味。老子告诉人们在生活中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美食也需要有节制,过犹不及,少而精才能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