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的自白丨被误会的生态设计(下)——生态水帖
因为很多朋友们就喜欢画的曲里拐弯的。美其名曰古典水系。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全部都是简单又顺畅的曲线对不对?根本就和你们画的古典水系的边界不一样对不对?为什么?
因为流速和流量
自然的水形会把不合理的弯全部抹平!即使是在黄河这样大的尺度下,也发生过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黄河改道。
越小的尺度,流速越快,流量越大,那岸线就会变的越来越顺畅,曲线的变化就会越来越少。
在古典园林里的水确实比自然水系变化要多,因为他的水流速度很小。如果大家在画河道这样的设计时,请注意一下这点。路,甲方愿意的话,你可以随便甩,但水不行,会出事的。
科学来说,你所画的曲度,是要经过流速计算,驳岸地质考察的。好在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观察上下游的水形。和上下游差不多的话基本不会有什么大错误。
这是不是也是符合了整体风貌的设计?
3 水体净化
这个问题比较特殊。过去都用物理净化或者化学净化,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之类的工厂来应对这类问题。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态主义”的蔓延,很多人自大的认为“生物净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是过去人类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大家为什么能认为他带来的破坏和污染可以凭借自然历史中仅有的系统来进行短期处理?
湿地的净化效果到底怎么样?据我从设计湿地的公司、以及一些生态专家那里了解到,其实不怎么样。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自己去搜一搜大领导最近才去逛过的西溪湿地的相关水体净化文章。首先看看设计师们能不能看懂,再看看到底净化能力怎么样。
抱歉,文章暂时没有数据支持,所以你们要是不信我也没办法。所以说这是一篇水帖,真的很水。我只能简单形容一下,就是没有处理厂的话,仅仅靠湿地,我们离想要的水质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过湿地确实为附近的鸟类等动物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生存环境。
但这也是湿地的另一个问题——生态非常脆弱,因为里面的生物多样性不高,而且各个组成部分环境耐受度都不高。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被影响。
经过人类筛选过的湿地生态系统,可能会更加脆弱。因为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一般都是重点保留了湿地净化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当然,近年来有所改善,再加上国家的重视,这类效果正在逐渐变好)
在水体方面,可能要说点正经的东西给大家。比如
污染源如何确定,是点源污染,还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比如工厂等,面源污染顾名思义就是一整个面状区域都可以产生污染,比如附近居住区域和农田等);
农业污染还是生活污染(污染源性质不同,需要采取的手段不同);
主要污染物是氮还是磷(不同污染源其实可以大概确定主要污染物,要根据主要污染物来选择具体净化的植物,不过一般来说芦苇和菖蒲都可以搞定);
需要多少层的生态措施(比如截流沟,沉砂池,沉淀池,过滤池等);
好,大家如果了解完这些之后,暂可以认为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景观生态设计师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们居住城市的海绵设施是属于这些措施里的什么位置。
估计大家也不会想这事,不管对不对,我就说一句,雨水花园一般只相当于截流沟。
(4)生态如何与设计结合
答案是公式计算!
比如,一个水潭要做多大,做多深,你得知道需要多少水吧?
这里你得算两个方向的数据,一个是补水量,一个是耗水量。
补水量:降水量、其他相关支流补水量、人工补水量
耗水量:蒸发量、下渗水量、生物耗水量(耗水的一般都是植物)
如果你要用植物来净化水,那还得了解植物的净化率。
我截图了之前合作的水利专家使用的公式,给大家看看。
这是计算植物蒸散发量的公式
这是计算水面蒸发量的公式
土壤渗透参数
湿地渗透量
公式还有很多,计算起来也很麻烦,要查很多材料,比如当地降水量等等。我就不一一概括了,因为我自认为做不到这样,同时也相信大多数园林设计师做不到,甚至看不懂这些公式的原理。所以你也别来后台问我。
问:我是设计师,我算这个干嘛?
答:你不知道单位植物的水体净化率以及单位区域的过水量,你怎么知道用多少植物,用多大的水池,有多少满足不了的要留给污水处理厂之类的工程来解决?还是说你做的生态设计就是换个铺地,挖个水潭,种点芦苇,装个样子呢?
水面积大小,边岸边界曲度,植物类型,都是要经过严格计算的。这才是科学的生态设计。所以我经常说园林设计师撑不起这个担子,就是这个原因。
4 山体绿化
一般园林设计师接触到这个方面还算比较少,工作里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受限于海绵城市规范。不过山体绿化也是生态设计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自然安息角(这个在工程的课本上应该都出现过),是土壤在不借助外界条件下形成的土堆时,斜面与水平面的最大角度。简单说,就是自然状态下最陡的坡。
但这坡度其实是变化的,他和当地的土壤性质有关系,可以想象,粘性越大的土壤可以越陡。
但当坡度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壤就呆不住了,这就会发生水土流失。一般我们采用植物来加固,因为根系抓地性强,可以稳住土壤。
但植物有时候也呆不住啊。甚至一些土壤比较贫瘠的山地,可能脚底下都是石头,没有可以供给植物的土壤,那如何是好?
或者原本是一片挺好的山林,经过若干年的人工挖矿后变成了一个大坑,山体严重破坏,山壁裸露,坡度几乎垂直,土壤覆盖极少,那如何是好?
这俩其实差不多。简单说一下自己查吧。
(1)客土移植(2)挂网喷播(3)坑槽种植(4)无人机播种
等等等等
有人问,这也是园林么?这是造林吧?
说的好像也没错,那请问现代比较火爆的矿坑类花园设计,是谁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