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三郎新书《和书有关的日子》出版,朱永新、于丹、胡赳赳、绿茶推荐
“何处寻求大智慧?幸福只应该向内心寻。”
“ 因为阅读,我们可以不落入任何一种世俗的期待之中,”希望此书能对每位读者有所启发。
《和书有关的日子》团结出版社 2021年1月
《和书有关的日子》
本书体裁为散文,主要内容为作者在个人阅读和媒体工作中的感悟,是作者个人观点情感抒发。
本书总共分为四个部分:
“书房夜读”
“少年锦时”
“师友杂忆”
“媒体掌故”。
部分读书笔记篇目内容碎片化,介于获取知识和情感共鸣之间,适合碎片化阅读。另一部分篇目深入浅出地讲解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游记、书评、历史小记、媒体发展小记、亲友回忆文章等。
整本稿件充满杂志的写作风格,文艺、简约、大气。
名家推荐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收到萧三郎先生寄来新书《和书有关的日子》,很亲切。
一是书的主题就是书,白底黑字的封面,简洁到就是两个繁体和简体的“书”字。除了书名,用了卡夫卡的一句话算是题解:“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够破开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全书分四章,分别是书房夜读、少年锦时、师友杂忆和媒体掌故,三郎兄读书甚多,书中许多文字是他的读书笔记,写人写事业多和书相关。
书中很搞笑的一段文字,是他介绍老妈从小喜欢和他们姐弟一起读书,给他们念作文。其中有一篇作文是讲一个人跑到北京来看故宫,还没到跟前,远远一看就脱口而出——“敌营”,闹出了很大的笑话。老妈由此告诉他们姐弟,做事不能够粗心。
看来,三郎有个读书给他听的妈妈,才造就了今天的他。
比较喜欢的是他曾经送给朋友的两句话。一句是:“无知是无知者的选择,智慧是智慧人的归依,正如孤独是我们联系的唯一纽带。”
另外一句话是:“何处寻求大智慧,幸福只向内心寻,因为我们都不想落入任何一种期待之中。”
不知道是他的原创,还是摘录别人的话语,反正我很喜欢。
他把这两句话印在了封四,想必也是他特别喜欢的文字。
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对《今日美国》《国家地理》《财富》周刊、《生活》周刊、《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美国著名媒体的观察,好像是为一篇学术论文做的准备工作。
感到亲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很熟悉的团结出版社,最近我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团结出版社的作品。
知名学者、作家
于丹
“少年不懂书中意,懂时已是书中人。”谢谢《和书有关的日子》,有这样诚恳而俊朗的文字,写出一代人的怕与爱,那些少年锦时的留痕。
这样的周末晚上,有书中的文字相伴,“孤独是我们联系的唯一纽带”,在这样的文字里连冷峻的深处都有克制的温暖。
想起我少年时读过的一句诗“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
《绿茶书情》主编
绿茶
读萧三郎《和书有关的日子》。
2003年9月,我来到永安路106号光明日报大楼应聘,当时,从四面八方来的媒体人闹哄哄的挤在简陋的办公室,为着一份心中的理想。这栋大楼,1956-1966年间,也曾是《大公报》的办公大楼。后来成为《光明日报》办公地,1978年那场关于真理的讨论,就是在这栋大楼里发排,出街。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从这里“一出生就风华正茂”,那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正如新京报社歌所唱“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萧三郎、涂志刚和我,每周给读者奉献16个版阅读大餐,《新京报书评周刊》落实了我们的新闻理想。
《和书有关的日子》萧三郎 著 团结出版社 2021年1月
那些“和书有关的日子”,是我们的激情和理想。
如今,萧三郎是一位新媒体实践者,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新媒体项目;涂志刚创办了乐府文化,出版了像《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中国故事》这样的好书;我则经历多轮媒体和出版洗刷后,沦为失业者,或者说,成为一名纯粹的读者。“和书有关的日子”也是我现在的日子。
北京知名文化人、《赳赳说字》主理人
胡赳赳
- 自由阅读是人的天性,但这个天性会受蒙蔽、扭曲或规训。因此,有了苦读、奋读、攻读、速读等诸般生计考量。萧三郎是从这个过程中闯过来的人,我想他对此必有戚戚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固然高尚,“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固然伟大,但都不是此中真谛,以目的论和工具化为前提,终归离纯粹性的、本体性的阅读之乐、工作之乐旨归很远。
最好的工作就是读书,最好的职业就是做一个读书人。舍此之外,都是浪费生命。
萧三郎此书昭示着一个读书人的真本色。
萧三郎
本名肖国良,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新媒体实践者。2003年至2014年担任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现任锦麟公益基金会理事、华闻传媒创新研究院轮值执行院长。
关注我的视频号:三郎选书
现致力践行和传播'财智家庭'新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