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林/镌刻在人生履历处女地上的记忆(诗歌)
冯新林 当人生履历的处女地 郑重而神圣的 把高中母校的名字填上 这近乎图腾的标志 就烙在了我们的翅膀 这是我人生的 第一个驿站 记忆中最难得的插图 成了我们思念和梦的向往 我们曾背负行囊 开始远航 离开了豫皖交界处 偏僻贫瘠的村庄 天涯海角 时光流淌 强烈撞击心扉的 是母校和在母校的时光 就像浓酒 越来越绵长 越来越醇香 我们的青春 就是在这里发芽 我们的理想 就是在这里成长 朗朗的书声 仿佛就在昨天 仍余音绕梁 桌子上的油灯 依稀正在眼前 却微微泛黄 黑板上的那个方程 至今还在求证 语文课留下的作文题 现在还在设想 最想念的 是我们的恩师们 善良慈祥 王仕倜 宋克明 李振东 王天成 田维正 韩义行 有着金子一样爱心的名字 让人没齿难忘 他们一个个博学敬业 举着智慧的烛火 却从不为自己取暖 甘为人梯 架起攀越的桥梁 引领我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脚踏实地 启迪我们的心愿 仰望天空 高处看远处想 他们的心血 己桃芬李芳 那闪耀在各地各行的学子 像珍珠穿成顼琏 是献给恩师的 最好的勋章 我们就读的那个年代 拨乱反正 百业待举 春天刚刚上路 季节还苍白荒凉 伤痕累累的大地 伤口正在结痂 血仍在流淌 物质贫乏 精神贫乏 信息贫乏 正在拔节的小树 却缺少精神和物质的滋养 上帝关闭一扇门的时候 却为我们打开一个窗 对季节和农事的认识 让我们直接地气 对贫困和贫困的磨砺 萌发我们改变命运的 最原始的力量 最不容易 绽放的笑脸 天真干净 最不轻易 流出的泪水 刚毅坚强 想起了红砖青瓦的教室 想起了高大正直的白杨 想起了疏桐间 挂着的弯弯的月牙 想起了土墙口 露出的园园的太阳 想起了怎样也汲不涸 井水的甘甜 想起了如何也挪不出 浓荫的凉爽 想起了宿舍里 麦草的温柔 想起了星期天 归家的匆忙 最不待见的课 莫过于外语 英文字母对我们再熟悉 也总捉迷藏 最讨好人的课 当然是体育 一个架子车轮 天天举起 一个破蓝球 全班疯抢 忘不了食堂里 两分钱的辣椒糊糊 下饭真畅 忘不了排着长长的队 拎着饭碗 盯着大师傅的勺子 那眼巴巴的目光 母校所在地的连阴天 深深的烂泥 最让人心伤 鞋子越大 它越咬着不放 瘦小的身子 一步一趔趄 一步一晃荡 哪怕是跌倒 也下意识手举书包 不让玷脏 男生女生 楚河汉界 鸿沟高墙 就是谁暗中喜欢了谁 也不会表白 更不敢搭腔 这点多少人小小的秘密 将成为今生的遗憾 作为幸福珍藏 可以设想 假如像现在的校园 这样开放 同一个教室 不知道会飞出 多少鸳鸯 我们那时的向往 是每逢单曰子的集市 翻过长着纤纤荒草的土墙 逃课逛逛 饱饱眼福 喂喂想像 邻村有电影 绝对会去赶场 回来路过野地 鬼的故事 让头发根树起 后背发凉 我们的乐园 是校园东半里路的水塘 包裹着泥巴烧玉米 味道真正 串着铁丝烤幼蝉 肉质真香 对着水中的云朵 讲述自己的心事 折一枝春柳 欢快的笛声 在水面回荡 又想母校的时候 我们己将步出盛年 历经岁月的峥嵘和沧桑 天涯海角 母校和对母校的记忆 常常进入梦乡 当岁月染白我们的头发 不长胡须的 是母校种植的 不改初心的品格 没有皱纹的 是历经磨难 始终如一的信仰 就让母校在我们的心中 伴随着我们毅然前行 我们的足迹 正长出茂林 生成花海 我们的前面 每天都会升起 崭新的太阳 作 者 简 介 冯新林,笔名古木、林华等,微信名林涛声远,男,河南沈丘人。1962年出生,1982年大学毕业,曾任郑煤集团报社副总编辑、新闻中心主任、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82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发表并获奖。糸河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煤作协理事,曾任中煤新闻协会副秘书长。 “河南文学”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贾 延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