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善良,才是女主角保护自己的出鞘“利刃”

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之后,好久没有在院线看到合格的惊悚、悬疑片了,看见大家热评《利刃出鞘》,这两天也去看了,确实还不错,故事编排得很紧密,人物之间竞相争辉,戏味蛮浓的。

喜欢读推理小说的观众,看完《利刃出鞘》这个片子,应该会觉得过瘾,关于身家亿万著作等身、儿孙满堂的推理小说家自杀的故事,属于一个工整、流畅的古典本格推理,所有的一切细节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故事牵出的一个家庭里的各色面孔,才是最有意思的,一群戏骨和戏精的对决,几乎没有胜负,软弱善良的女主角活在狼群里,基本上属于“因祸得福”。

这几年华语电影泥沙俱下,很多人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就是“是否有一个剧本,是否会讲好一个好故事”,《利刃出鞘》就是好故事的范本,人物、拍摄、制作等方面都堪称精品,片子的大多数场景都是室内,通过人物对话、行动来完成,但悬念铺设,人物关系环环紧扣,丝毫不显得沉闷,紧凑的节奏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观众眼球。这个故事就像是通过思维模拟导图完成的,所细节都经得住逻辑推敲。

一开始,观众会被推理小说家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个大概念吸引,但是,当侦探貌似粗枝大叶地对身边的“犯人”没有起疑心,甚至还邀她做自己的助手“华生”,就能猜出这个故事并不简单,一定是幕后有人设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局,正等着所有人钻进去。侦探的存在意义就是假装入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揭露真凶的面貌、手法、恶意种种。

应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烧脑故事,说它简单,是因为这个故事基于常见的遗产继承、家族纠纷为切入点,杀人手法一点不离奇,也没有错综复杂的线索,更没有接连不断的腥风血雨、残酷的死亡和找不到头绪的杀人动机;说它烧脑,是因为在看似普通的故事模版上面,编导很讲究,严丝合缝地讲了一个好故事,看完有回味的余地。

在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前提下,摆在眼前的“犯人”倒不像是犯人了。作为旁观者,侦探其实是欲擒故纵,只是听别人讲述案情,回答问题,不动声色地观察每个人,不做任何个人倾向性的透露。

很多观众可能到中途就猜到真凶是谁了,不过可能是靠蒙或靠直觉,对凶手的作案手法还是不太清楚,就等最后侦探揭晓谜底,展开所谓“甜甜圈”的最核心部分。

看惯一身硬朗的肌肉大叔丹尼尔·克雷格飞天入地、打来打去,却在这个片子里化身为不动一刀一枪,优雅冷静,全凭智力解决悬案的绅士侦探,还是有些不习惯,但是当他在片尾完美地揭开整个故事的核心谜团时,你会想起史上那些性格各异的名侦探,英国口音的丹尼尔·克雷格也许去演福尔摩斯,大家难说也会喜欢,不知道这个“名侦探布兰科”的故事还有没有续集。

一个女孩的淳朴善良被利用,一个侦探的优秀大脑被利用,隐藏在人群中的真凶以为这样就能掌控全局,“灯下黑”地实现自己的完美犯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可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恰恰因为女孩太善良,所以她靠无私和善良获得了解救,而侦探的聪明大脑也从委托人的角度逆向思考,洞悉了整个案件最险恶的用心和最凶恶的操弄手法。

马克杯上“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这三个句子,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某种程度上已故的推理作家,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关于遗产继承的问题上,他没有犯糊涂,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当女孩站在天台上端起马克杯,俯视貌合神离的这一家人,她似乎继承了作家的品格,她能继续维持这个家庭的运转吗?只要继续善良,肯定可以。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十分钟时光倒流,读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