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商道哲学
2013-09-12 娲咖人生 阅 3399 转 126范蠡的商道哲学南阳人范蠡是当之无愧的“商圣”——他不仅是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大商家,而且总结有大量的经营方法和理论。后人将其理论整成各种通俗读物,如《陶朱公书》、《陶朱公商训》、《范蠡理财致富十二则》、《范蠡经商十八法》等等。今天我们有必要给予梳理剖析,希望能触及“商圣”思想的关键所在。规律论。世界万物皆有其自在规律,在市场中竞争博弈同样如此。无论是从“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逆市经营)原则,还是从“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价格理论,抑或是从“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的定价政策,都可以看出范蠡已经真正理解到了市场规律的本质,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并获得成功了。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是现象背后的真实,做生意尤其忌讳凭直觉、看表面、随大溜;想要掌握规律必须付出经验、观察并用心地领会。范蠡在没有高深理论的先秦时代,就用亲身践行和朴素道理告诉我们:只要“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己”,搞清楚了市场规律,经商就可以无往不利了!运筹论。规律是简单的,市场是复杂的,在判断决策时,必须放眼全局,整体把握,很多方面都得照顾、考虑。范蠡的各方面成功也都离不开这种整体论的思路——他在投资上主张多元化,多种产业综合经营:他到齐国时先是“耕于海畔”,而后又兼营煮盐和皮货;迁入陶地后,他除了发展制陶业外,同时也还涉足“耕畜”。他在价格制定上提出要兼顾粮商和农户的利益,“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显示其曾作为“越相”的政治家的全局眼光。他还曾经“旱资舟,水资车”,曾对农业经济循环有所论述,都是讲经商不能为眼前小利动心,要从市场、行业的整体去考虑,还要主动协调与各方的关系,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变和谐了,商家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控制论。范蠡的大智慧在于他不追求无限制的发展,而理智地把每样事物控制在自己的能力内。在他成功实现越国的兴旺称霸的大任后,他看出自己已经尽力尽职了,再发展下去必将引起猜忌和冲突,所以毅然引退。他在齐国经商闻名而被任为齐王副相时,却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所以他主动“辞相散财”,并演绎出“三散三聚”财富神话。他不仅能自主掌握命运,对经商也可以看透玩转:他做生意讲求薄利多销,只“逐什一之利”;他对合作伙伴“不争利”,追求双方的互惠双赢。我们若能象范蠡一样,遇有额外的诱惑不动心,做事不绝对而留有余地,“粮取所食,物取所用”,让一切在适当的可控的范围内发展,世界就少了些冲突和纷争,社会就多些和谐与美好,经商也就更加诚信、更加顺利了。范蠡不仅是河南豫商的先贤前辈,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始祖。他的经营成就空前绝后,他的商道理论博大精深,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思想源泉。面对英雄的“商圣”,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将其商道挖深吃透,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助力一代新豫商的起飞。期待新的奇迹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