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侯群华/梨花一枝春长恨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六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侯群华
在素有“诗王”之称的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作里,让人理解最深刻的恐怕是一个“恨”字,这个字几乎蕴含了他一生的悲欢离合,若要读懂他,需从他的诗行里读懂他的爱恨情愁开始。
01
无论白居易多么地看透旦暮间“杜鹃啼血猿哀鸣”的悲壮,还是享受“春江花朝秋月夜”的浪漫,还是江南仕途涂抹出的浓墨重彩,但在他的感情世界里,却始终逃不离对一个人的辜负所承受的生命之轻。
公元816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白居易写下了一首88行的诗《琵琶行》,很快传遍了长安城,老幼皆能吟诵几句,其中两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杀伤力极强的描写足以让白居易肝肠寸断,为什么?因为这让他想起了他与他的“青梅”湘灵相恋三十载,终究劳燕分飞的悲催过往。
当初他们是立下非卿不娶、非君不嫁誓言的。是年,白居易11岁,湘灵8岁,不时一声酥酥麻麻的“居易哥哥”喊得让白居易心里甘之若饴,化在了他的心灵深处。
16岁的白居易名扬京城,湘灵也出落得花容月貌,还有一副银铃般的好嗓子,在小小符离镇大出风头,富家公子整日捧场,这让白居易母亲陈氏非常的反感,以她官宦世家出身的眼光,就觉得闺阁女子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整天抛头露面的,成何体统?所以,白母就决然地把湘灵划到“小妖精”的行列,为了儿子不被迷惑,开始严加看管,不让出门。
两情相悦,势不可挡。即使陈氏不让儿子白居易出门,但,借着朦胧月色,湘灵动听的歌声还是传到了她的居易哥哥的耳朵里,以至于他连连失眠,借着相思之苦,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念念成灾的《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后来,母亲陈氏百般阻挠,倒是湘灵的父亲很识相,对女儿苦心相劝:“傻孩子,依咱们现在的身份,给他们白家当奴为婢,人家也是瞧不上的。走就是了,何必自取其辱!”
但湘灵心有不甘,居易哥哥话铭刻在她心间了,白居易向湘灵承诺:相信我,只要咱俩心心相印,母亲一定会成全咱们的。
湘灵听罢,更是含情脉脉地回应:居易哥哥,此生非你不嫁!若有一天,你不要湘灵了,湘灵就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彼此恪守了二十六年的承诺,最让人心生怜悯的是他们的海誓山盟最终还是让湘灵一语成谶:白居易终究负了湘灵,娶了京兆尹之妹杨氏。
白居易自觉对不起湘灵,对自己母亲棒打鸳鸯也无可奈何,便写了一首《逢旧》安慰自己难以熨平的心,也算是悼念自己几十年无疾而终的爱情:
我梳白发添新恨,
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
其实,再多的“新恨”也挽回不了自己对青梅湘灵那种不顾一切的真情了,只能用对琵琶女的同情来慰藉无法愈合的爱情伤口,尽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外人看来是如此相安无事,但对白居易来说,是那样的言不由衷的苍白。
0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公元815年,正直的白居易在宫里只是个善赞大夫,说白了是辅佐太子的,因越职禀告当朝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事,惹急了把皇帝架空了的宦官们,就奏了白居易一本,说白居易太不懂规矩了。诚然,这时的皇帝唐宪宗也早已对白居易的劝谏烦透了,只是没有借口贬他。现在可好,有了宦官这么一煽风点火,趁势做了一个让宦官们高兴的决定,说,此举的确逾越,贬他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以示惩戒。
更让白居易雪上加霜的是,曾是翰林院的同僚王涯为讨好宦官们,对白居易落井下石,下毒手写了弹劾白居易的折子,说白居易明知道自己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亡,他竟然还作《赏花》、《新井》这样不孝的诗,这样不孝的人,怎么能担任刺史这样重要的职位呢?请陛下三思!
其实,白居易这些诗是在他母亲故去多年后写的,但皇帝早已被宦官们迷惑的不明是非了,看了奏折,马上下令:把白居易由刺史改为司马。
司马这个职务就是为刺史当助手的,身份十分尴尬,同僚们怕白居易的“劣迹”影响到自己的仕途,恨不得马上跟白居易划清界限。但这时候还真有人敢冒着风险去看望白居易,足以可见他们非同一般的情义了。所以好友回京临别时白居易当然要盛情款待,即便是送到湓了浦口等回京的船只时,还要在秋风萧瑟的晚上与友人在船里推杯换盏,表达自己在落难的非常时期对贵人依依不舍和感激涕零的情分。
就在这时,传来京城最为流行的琵琶声,白居易忙派仆人邀请弹奏琵琶的女子到船上来。一问才知,琵琶女十三岁学成师满,唱于长安最大教坊,听者无不点头称赞。殊不知,吃青春饭的,抵不住如刀岁月,年老色衰的她只好嫁给喜欢听她曲子的商人,商人重利轻离别,为了赚钱,长年在外,只留她一人在船上形单影只。她把诸多失望和落寞都寄托在琴弦上了,这次倒是遇上知音了,弹指间便无形中滋生出了一把打通倾听者白居易那颗受创心灵的钥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情商高就高在能把难以形容的音乐化为急雨、私语、珠落玉盘之类可感知的视觉、听觉、触觉。他从琵琶声中倾听到了商妇自叙之苦,再加上白居易听了女子流落船头弹曲卖艺的故事,更是感慨万千。他情不自禁地愿为女子作诗,女子听说白居易是京城闻名的才子,也十分感慨,便又献曲一首。
接下来的曲子更加急切凄惨,似乎比前一首多了一层相见恨晚的色彩,波澜起伏的心潮,跌宕顿挫的情思,让白居易听得荡气回肠,直入心扉,感动得竟哭湿了青衫,含泪挥就的《琵琶行》最后两句为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白居易之所以哭得这么伤心,是他触景生情,又想到他的初恋--湘灵。白居易心想,湘灵她还不如身前这名弹琵琶的女子呢,至少人家尚且有个名分,虽不能与相公长相厮守,但总有个名义上的依靠,而湘灵却是孤身一人在路边抱着琵琶卖唱。
03
当年白居易一家三口在去江州戴罪任职的路上,也看见一个抱琵琶弹唱的女子,仔细一看,竟然是湘灵,他急忙跳下马车,大声叫着湘灵的名字:“湘灵,湘灵,我是居易哥哥啊!”
湘灵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欲要倾诉这些年来痴心等候居易哥哥的苦衷,但她看到随车而来的家眷,湘灵转念又变得平静了许多,自趣地朝曾经的居易哥哥一福:“小女子湘灵,见过大人……”
这句话像根钢针一样,深深地刺痛了白居易,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妻子杨氏和女儿罗儿,再回过头来看看湘灵,心头万分凄然和纠结,隔了二十五年的皑皑岁月,他们却不敢相拥,只能让挚情睥睨了时光,一时间也找不出什么更好的话安慰湘灵,只木木地说道:“你我之间何必这样?!”
对于湘灵而言,几十年的痴心换来的竟是这般场景,居易哥哥一句“我对不住你”刹那间毁灭了她的美梦,尽管白居易问了他最在意的问题:可曾嫁人?她也只能强压泪水轻声回应两个字:“不曾……”
顿时,他俩陷入死一般的沉默,白居易再怎么愧疚与不舍也难找回湘灵爱情中的模样,两人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离开,他,留下怀念,上了马车;她,孤独地渐渐远去。
白居易在爱河里挣扎,他也在等湘灵,苦等母亲的应允,这一等等到了三十六岁高龄,仍然拗不过母亲倔犟的门当户对的传统理念,长期的对抗中让白居易心生些许怨恨来,要是湘灵也是有背景的书香门第,母亲也就不会那样拼死拼活地反对自己了。这是白居易了解徐州守帅张愔最宠爱的小妾关盼盼的身世后发出的感慨。
关盼盼是书香世家,精通诗文歌律,跳得一场好舞,徐州青年才俊没有不垂涎三尺的,可惜的是她家道中落,被迫卖到青楼,那些个俊男才子便跑得没影了,可年过半百的张愔出于爱慕不计前嫌,把关盼盼怜香惜玉地娶到家中。
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来徐州游玩,被仰慕自己的张愔邀请家中丝弦美酒尽兴一叙,关盼盼也固然欢喜异常,把最拿手的舞曲《长恨歌》献给白居易,一曲终了,白居易还久久回不神来,以为是杨贵妃在世,欣然作诗赞美关盼盼: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后来这句赞美美貌和舞姿的诗被诵传为千古名句。
张愔病死在徐州,他的姬妾树倒猢狲散,唯有关盼盼念及丈夫的情谊,把自己隔绝在燕子楼里为张愔守节。
白居易得知张愔的死讯后,也非常伤心,听说关盼盼整日深入简出感怀爱人,心生感慨,遂作诗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妓》: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转眼过了十年,曾在张愔手任职多年的司勋外郎张仲素来拜访白居易,来之前念及白居易与关盼盼有过一宴之交,便写了几道关于关盼盼现状的诗,白居易看后觉得关盼盼十分可怜,想起他们夫妇二人曾热情款待过自己,现如今,故人去,空留佳人独伴霜,九泉下的张愔何尝不是孤苦伶仃?便也写了三首诗来唱和张仲素,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离别时,白居易把这些诗赠送给了张仲素,他非常惆怅地把这些诗带回了徐州。很快,诗抄传遍徐州,关盼盼听到诗句非常悲愤,守寡十年,在白居易眼里竟是这样的评价。从此,关盼盼为了忠贞,开始绝食,七天之后,关盼盼绝食而亡。死前留下一句绝笔诗:“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讽刺白居易如同儿童一般,黑白不分!
白居易写诗的本意是发一些感慨,没想到关盼盼会如此决绝,几首诗竟断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白居易得知消息,顿时觉得百口难辨,寝食难安,觉得自己罪过太大了,悔恨不已。
04
公元806年,白居易经过几个月的科举准备,写出了75篇《策林》,在文中,他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因论述精湛,言辞优美,一时引起了轰动效果,广为传颂,更为甚者,策林成为了后人科考必读的范文。
白居易中第了,被分配到了陕西周至县做县令,一同参加科考的好友元稹因文辞稍含蓄,被重用为左拾遗(他们二人交往甚密,这是后话)。
在周至县白居易结识了第一位孤傲却有才华的朋友马造,在马造引荐下,白居易很快结识了更有才华风骨的才子王质夫和陈鸿。他们四人结伴而行来到一个叫的仙游寺的著名寺院,这里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必游之地,友人王质夫说,此寺虽然名为寺院,却有许多凄婉的爱情故事。陈鸿笑着给白居易介绍:“白兄有所不知,据说此地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与情郎萧史的相遇之地……”
王质夫接着说:“不仅如此,这里还供奉过唐明皇和杨贵妃呢。”
白居易听得越来越惊讶,让友人快快讲述。
马造补充介绍:“这儿与杨贵妃缢死之地马嵬坡相离很近,民间传言,杨贵妃死后,她的尸骨就是送到这儿埋葬的,后来,唐明皇驾崩,也送来这里,由寺里的高僧超度。所以,这里才供奉了二人的牌位。”
白居易听得心驰神往,众人劝说他,你素有诗名,何不趁此良机作诗一首,也好让我们欣赏欣赏你的才华呢?!
白居易也不推辞了,低头思吟良久,一首长达120行缠绵凄婉、千古传诵的佳作《长恨歌》一气呵成。众人拍手称绝,就连孤傲的马造也忍不住称赞:“好诗!妙诗!”此诗一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传奇,必将流传千古啊!
白居易凭着这首诗,再一次在京师掀起了诗歌浪潮。所描写的爱情悲剧故事,从杨妃的入宫、承宠,明皇的欢爱、沉迷,到惊变、思念,再到寻觅、致词,始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每字每行无不透露着可歌可泣的情韵,以至于出现“童子解吟长恨曲”的普及局面,就连皇上也开始重新度量白居易这个人了。他正担任左拾遗的知己好友元稹从京城传来好消息,说皇上对他的才情大加赞赏,升迁只是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翌年(公元807年),唐宪宗亲自下诏,召白居易回长安,破格升为翰林学士。
《长恨歌》虽然给白居易带来了官运,但也让白居易又一次陷入了感情的漩涡,毕竟诗中投身着他过往的恋情,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恨。
白居易再次回到了长安。可是好友元稹由于得罪了权贵,被贬为了河南县令,少了他的作陪,不免觉得寂寥。他身边的朋友看出了端倪,就带他到当时合法的青楼妓院舒缓舒缓。
在青楼,白居易结识了两位红颜知己——樊素和小蛮,她俩一个唱的绝,一个舞的妙,白居易喜爱有加,趁着友人的美意,把她们俩领回家,一直陪在白居易身侧,为他排忧解难。白居易也别出心裁地为二位写诗作秀: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口、小蛮腰至今仍闻名于世。
有了樊素和小蛮的陪伴,白居易寂寞的心情得到了很大的慰藉,然而,这件事却触动了白居易的母亲陈氏。
那一晚,母亲见儿子竟然从青楼带回两个歌舞妓,顿时想到那个与自己儿子没有一字合的女子湘灵也是唱歌为生的,陈氏就对刚到白府的樊素小蛮非常讨厌!
在白居易给母亲请安时,陈氏拉着儿子的手,居易啊,你已过而立之年,该成个家了,娘知道,你心中有那女子,可她怎能配得起你现在的身份?现在又喜欢上了两个乡野女子,这成何体统?
白居易低头不语,陈氏说着说着不由得一阵心酸,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他看母亲哭了,想起母亲的不易,父亲走得早,母亲为自己操劳一生,如果婚姻大事不如她愿,真是愧对母亲的恩养。白居易心软了,妥协了,他跪在母亲面前说:“儿听您的便是,让人说媒,娶个女子回来,好好孝敬您老人家。”
从母亲房里出来,白居易像丢了魂了一样,昏昏沉沉的,他知道母亲主意已定,自己再也没有可能与湘灵在一起了,湘灵铺在他内心那束耀眼的烛火已灰飞烟灭,他越想越痛苦,一头扎在酒馆里,直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上,嘴里却不停地念道:“湘灵,湘灵……我终究是负了你呀,我对不起你!湘灵……湘灵……”
作者简介
侯群华,男,1974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淮阳区,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摄协会员,现为河南省药监局三级调研员。作品散见于《河南日报》《河南文学》《大河报》等媒体。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1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本刊订户稿件同等质量优先发表。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