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抄党章,用“笨”办法,写出了改变传统书法的新长卷

书法爱好者抄党章学党史,用“笨”办法,写出了中国第一幅改变传统书法的新长卷!

1、抄写“笨”办法,一举三得

学党史的方法很多,但很少会有人像我这样,用抄写党章的办法来学习。

最初,因为爱好书法,只是想在建党百年这个千载难逢之际,写一幅百米长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当真正进入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已不仅是一字一句的抄写,而是在认认真真地学习。

因为在这个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刻,心中排除了任何思想杂念,对党章逐字逐句的抄写,还真从来没有这样投入过。

为什么这么说?

我记得对党章的学习,在入党前,上党课时学习过,后来是2017年有部分修改颁布后学习过,真正的学习也就这两次。其他时间,还真没有好好学过。

这次的学习,可以说是温习,但却是最深刻的,每一个字都入脑入心,可谓刻骨铭心,有时候书写中,会由衷地发出感叹。

如果再年轻10岁,经过这七次的抄写,这7800多字的党章总纲都能够背下来了。

在别人看来,这是笨办法,但是对我来说,收获不少,至少是一举三得。

一是通过这百米长卷的抄写,我坚信自己对党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深刻,真正体会到了我们党的可贵之处,也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二是通过抄写,写出了百米长卷,内心获得了一次小小的成就感。

三是我的行草书的用笔比之前更加有力,形体更加庄重。这是意外收获。

 2、传统书法方法不利阅读,视觉效果也差

除了以上三点,最大的惊喜,是探索出了一种新的书写断句方式!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

在抄写党章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7800多字,相同的单字特别多,出现30次以上的单字有62个字,出现100次以上的有12个,最多的一个字“的”高达263次。

而书法讲究变化,不但是在每个字的线条粗细,力道,流畅等方面,还在整幅作品,相同单字的变化,要么是采用不同写法,要么是相同写法而各显其形。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各有其形,无一雷同,一直成为亮点而被世人一直赞美至今。

我作为书法爱好者,根本无法做到,也最怕书写相同的单字。所以,在抄写中,碰到这种情况就提醒自己,能避免尽量避免。

又比如碰到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这7800多字,怎么来布局?

刚开始,我按照传统书法的书写格式,从右往左,一写到底,中间没有任何空隙,但是发现这样黑压压一片,视觉效果很差。

最关键的是,还不利于阅读。这不像古诗词,有固定的五言七言和其他句式,断句方便,但是现在这个文本,这样连篇累牍的,怎么让人阅读?如果用画红圈圈来断句,又势必会让整幅长卷有杂乱之感。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这幅百米长卷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3、按标点断句,写成改变传统的新格式

于是,我就尝试一种新的书写格式。

在这之前,我曾经把著名作家黄亚洲的一首现代诗《渡口,有船靠岸》写成了6米长卷,视觉效果还可以。

▲陈洪标行草书6米长卷《黄亚洲诗渡口有船靠岸》。

而且改变了只有古诗入书法的传统,让现代诗也能入书法。这也应该是我的首创。

我借鉴这个办法,决定按照文本的标点符号来断句分行,解决阅读问题的同时,在布局上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让整幅长卷看起来有种流动感,不再是像之前看起来那么死板了。

这种断句格式,看起来就像是分行的竖排现代诗歌。

我心里很高兴,这种形式也符合文本的性质。

我觉得党章它本来就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写成现代诗的格式正是恰到好处。

这种断句方式,在目前的中国书坛上,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这幅百米长卷也是中国第一幅改变传统书法的新长卷。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看法。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陈洪标本人书法作品等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