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字
形声。从水,从屋,屋亦声。"屋"意为"个人寝室"。"水"与"屋"联合起来表示"在个人寝室内洒水清扫搞卫生"。本义:洒水。引申义:沾润)
民国名媛郭婉莹,是上海永安百货的大小姐,她生于优渥,生活却并不一帆风顺。
因为一些问题,她的所有资产全部充公,还被下放到农村改造。
和孩子们住在只有7平米的小破屋,一觉醒来,孩子们脸上都是冰霜。她抚摸孩子的脸故意说,阳光从破洞照进来,好美。
被安排去喂猪、刷马桶,做最卑贱的活儿,她穿着旗袍,保持最美的姿态。
因为背石头,整个肩膀都被磨得血肉模糊,剥冻坏的大白菜,双手的十指被冻得变形,可她的脸上却依旧挂着优雅的笑容,从不抱怨。
最艰难时,她仍铭记父亲的叮嘱:人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在贫瘠的日子里,她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的心。
没有烤箱,就自制铁丝网烤饼干;没有精致的西点,就自己手动烤蛋糕,没有茶具,用粗碗也可以品下午茶。
母亲乐观的身影,就此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的风景。哪怕日后遭遇再多磨难,内心也会感到温暖充盈。
平反后,郭的几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名气而成为纨绔子弟。他们追随母亲过着朴实的生活。
郭婉莹虽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家产,却给了孩子最宝贵的气节、品质。
妈妈爱打扮,传递给孩子的更是一种在逆境中的信念。
真正的美,其实从不是精致的皮囊,而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品格,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而一个母亲对美的追求,一定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运气。
原本计划要带领着伏尔加河对岸的一万多土尔扈特同胞一同东归,但是那一年刚好暖冬,河流迟迟没有结冰。无奈之下,渥巴锡只好带着十七万人先走一步。
土尔扈特人怀揣着对家乡的向往,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归之征程。沙俄人不甘心就此放走土尔扈特人,派出军队前去追缴,哥萨克人也加入了围堵土尔扈特人的行动之中。
土尔扈特人一路披荆斩棘,将前来的敌军一波波地击退,护送着自己的人民一步步地回家。而此时又正值严冬,土尔扈特人除了要与追兵顽强抵抗,还要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抗争,这一路土尔扈特人历经的磨难,可想而知。当土尔扈特人来到伊犁,来到家乡之时,剩下不足四分之一的人,而这些活着的人个个衣衫褴褛,其惨状真是催人泪下。
如何处置归来的土尔扈特人,成了朝廷的一个课题。有些朝臣不同意收留这些土尔扈特人,出发点有三:
1. 厄鲁特蒙古人不老实,会破坏边境地区之安定;
2. 这些人穷苦潦倒,收留他们只能增加负担;
3. 会引起沙俄不满。
就在决定土尔扈特人命运的关键时刻,作为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这时站了出来,他毅然表态要收留土尔扈特人,而且积极给予物质上支持。
乾隆皇帝认为他们是天朝的子民,至于沙俄,通知他们若敢出兵来犯,我朝必将以武力还击。面对大清王朝如此强硬之态度,沙俄政府只好作罢,土尔扈特人终于又在自己的故土上繁衍生息。
英国作家德昆西在他的作品《鞑靼人的反叛》中这样评价土尔扈特人回归:“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与那样激动人心的了。”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事迹确实是可歌可泣,惊天动地之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