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顾问和资本的关系
因为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之前,公司没有任何收入,只有支出,而且支出还很高,因为研发人员的工资很高,并且到底能不能开发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还不太确定,这个阶段,公司没有任何现金流,就需要去融资,也就是需要资本介入,不然活不下来,如果产品开发失败,那么前期投入的资本就打水飘了,所以也叫做烧钱,烧一次如果失败了,可能要重新开发,那么又要重新烧钱。做咨询服务的公司,一开始就有收入,接个项目就可以谈付款条件,可以按阶段付款,总之收入是短期可预见的,项目失败可能性不太大,就算失败可能会收不到尾款,但是前面的几笔款也能保证公司至少是有现金流的。做产品的公司如果既要做产品,又要做咨询服务,就很容易算不清楚这笔帐,或者是故意算一笔糊涂帐,让顾问的收入莫名被吞噬。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公司的奖金计算制度,顾问的项目奖金如果是按照产品的实际销售折扣来计算,那么就是算的一笔糊涂账;如果顾问的奖金金额是按照产品的定价来计算的,那公司就是真心对顾问的,把顾问应得的奖金算得明明白白,并没有因为产品销售折扣低而克扣顾问奖金,因为顾问的工作量并不会因为产品打折而打折。用友给了分公司总经理很大的权限,到底怎么算,每个总经理的风格都不一样,如果按照第一种算,这种总经理不值得跟随,既没魄力也没能力,还成天想着克扣顾问奖金,趁早滚蛋;如果是按照第二种方式算,这种总经理肯定是无比优秀的,有魄力有担当。请勿对号入座,本文并没有所指。当资本进入,该公司会莫名多一个目标:三年上市!因为资本想要尽快套现走人。哪些地方可以人为扩张呢?首先,市场上的项目并不是想签就能签的,并不是说因为你有钱了,你就可以多签项目,但是人却是想招就可以招的。在没有足够项目可以做的情况下,莫名多招人,肯定会带来立刻的亏损,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先有项目后招人,宁愿项目人手紧张,延期,也没有人会想到要去储备顾问,疯了吗?但是如果是资本逼着你扩张,你就容易疯。比如元年,就疯狂了一把,招了大量初级顾问进行表面扩张,然后用高级顾问的奖金弥补多招聘的初级顾问的成本,逼走了好多咨询服务这笔生意中最大的资产——高级专家顾问。元年是属于典型的算不清楚帐的公司。去年我写了一篇关于元年的这件事情,被他们副总裁打电话过来让我删了,说是影响他们融资,现在已经融资完毕,应该没影响了吧,主要是他们这个例子太生动太心痛太发人深省。当年我创业做咨询服务商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资本家,非说我需要钱,需要租高档办公室,需要扩张,但是我认为毫无必要。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客户会给项目组一个超级大的办公场地,甚至午饭也包了,比如用友明源浪潮这些公司,也都不会给顾问固定的工位,因为顾问总是不需要回办公室。更何况在创业初期,根本就没有必要租高档办公室。为了防止他非要给我打钱,我只好把他拉黑了。做产品的公司,如果既要做产品又要做咨询,就会遇到两种做不好咨询的风险:一是容易出现用第一种方法算奖金的总经理,通过克扣顾问奖金来平衡整体公司业绩,导致顾问离职,用友集团人力资源也希望分公司留住顾问,但是他们用的方法是考核高级顾问的比例,方法不太对,而且考核的力度不太大,所以带来的后果就是顾问流失;二是容易出现因为要做产品必须要融资,资金介入又盲目扩张,导致高级顾问遭受不公平待遇而离职。所以,sap的生态圈,把产品和咨询服务分开做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