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系统CT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之循环系统篇

心脏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增强CT及薄层MIP重建。
冠状动脉分布呈右优势型,左前降支近段见长约50px偏心性狭窄,局部管壁见扁丘状软组织密度斑块,狭窄度约80%。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长约25px,局部管壁增厚见一扁丘状混杂密度斑块,外周呈软组织密度,中心区见斑点状钙化,狭窄度约50%,中远段血流充盈良好。余各冠脉节段走行规则,管壁光整,管腔通畅。心脏各腔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室壁灌注未见异常。

2、肺源性心脏病
肺窗:双侧肺野密度减低,肺血管纹理稀疏,走行扭曲,肺内未见实质病灶。气管及各支气管通畅。纵隔窗:桶状胸,纵隔居中,肺动脉段略突出。左右肺动脉及其近端分支扩张,心影略增大,以右心室增大为主。纵隔内未见增大之淋巴结影。胸膜光整。

3、心包

1)正常心包

肺窗:双肺野清晰,肺血管纹理走行规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气管及各大支气管通畅。纵隔窗:胸廓对称,纵隔居中,心脏及大血管大小、形态正常,心包不厚,心包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区。纵隔内未见增大之淋巴结影。胸膜光整。

2)心包积液
肺窗:双肺下叶基底段散在多发斑片状稍高密度影,以右侧为重,余肺野内未见异常密度区。气管及各大支气管通畅。纵隔窗:胸廓对称,纵隔居中,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余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心脏增大,心包腔增宽,其内可见宽约42.5px的水样密度区,CT值为14~17HU。肺内病变范围小于纵隔窗,胸膜光整。余未见特殊改变。

3)缩窄性心包炎
纵隔窗:心包明显增厚,左、右室表面,房室沟及心底膈面见多发条索状,斑片状钙化影。左右心室受压缩小,双侧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后移。下腔静脉明显增宽。纵隔内未见增大之淋巴结影,胸膜光整。增强扫描:增大的右心房内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余同前所见。肺窗:双肺纹理规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

4)心包囊肿
胸部CT平扫,纵隔窗:心室层面可见下腔静脉右前方一类圆形团块影,宽基底与右心房相连,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为11HU。心脏及大血管形态密度未见异常。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肺窗:上述病变同纵隔窗所见。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区。

大动脉疾病

1、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中下段明显增宽,呈囊状扩张。最大直径137.5px。内侧管腔较小,其外侧见新月形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及冠状位,矢状位重建显示,动脉壁明显增厚伴多发钙化形成。动脉腔内侧类圆形稍高密度区明显强化,外侧新月形低密度区无强化,为附壁血栓。双侧髂动脉未受累。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受压移位。

2、主动脉夹层
动脉弓至双侧髂总动脉水平主动脉轻度增宽,其内见螺旋走行之内膜片影,分隔主动脉呈“双腔”改变,真、假腔前后排列其内均见造影剂充盈,真腔较小。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水平,左侧锁骨下动脉受累,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起自真腔。动脉壁增厚可见少量钙化斑块,腹主动脉段局部见内膜钙化向内移位。余无异常所见。

3、大动脉炎
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主动脉弓下、主动脉膈肌裂孔水平以及左肾动脉开口处动脉壁增厚,管腔节段性狭窄,可见相应狭窄.段主动脉腔窄后扩张。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主动脉管腔未见确切狭窄。左心室肥大,室壁厚度均匀,约1.2cm。肝、脾稍增大。双肾等大,皮髓质分界清晰。余无异常所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