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第1693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村庄消失,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离开土地,住进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泥森林。人们越来越远离农业,越来越缺少亲近土地和大自然的机会。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但一二线城市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就连三四线城市也是大片大片的高楼。然而,过度城镇化,正在消灭乡村的文化、文明,隔绝了更多的人与土地的联系。农民被市民化,村庄被摧毁。
城市就是高楼大厦,是农村食物的消费者
原有的农业文明在迅速失去传承,新的农业文明无法形成。比如:古人对于农历节气的精准概括和表述,二十四节气,基本就是一部科学史诗。几天前,正是小满,一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的意思就是麦粒在这个时候已经灌浆了,但是还没灌满,只是小有所满,故曰小满。到了“大满”(当然节气中没有;小满即可,大满即缺),麦粒灌浆完全,就可以收获了,故曰大满。像这样经过长久的观察和总结的农业智慧,人们遵循着这样的耕作原则,一代代流传下来,使中华民族不断昌盛。可是,在现有的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状态下,怎么可能创造出新的农业文明?随着村庄被消灭,村民也无法再创造出乡村文化。比如,深受百姓爱戴的民歌、山歌,就是农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抒怀而作,很多都没有作曲人、作词人,就是长期传唱下来。然而,每一首民歌都是文化瑰宝。情浓意挚,或火热或舒缓或悲伤。是那样的直达人的内心。随着村落的消失,农民脱离农业劳动,以后很难再有乡音醇厚的民歌了。人们再也无法在歌声中领略他们真挚纯朴的情感。“由来只见藤缠树,有谁见得树缠藤?…..”,“一对对那个鸳鸯水上漂……”随着村落消失,这样发自内心的吟唱的民歌将很难再有,我们的文化会进一步贫瘠。城镇化不能以“专家”、“个别领导”的主观臆想为纲要进行。某省合庄并村的惨烈教训应当深刻铭记。把农民从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迁移到高楼里,农民世代以土地为生,突然生活在城市,生活习惯、生活来源、身心健康等都成为问题。不但农民本身成为问题,有时候也为城市带来新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会提及规模化生产。对这个问题,笔者真的是压抑太久了。即规模化种植或者养殖。大规模的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使农民面临巨大风险。农业是靠天吃饭的。温度、大风、极端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无论摊上哪一个,都能轻松使一年的收成泡汤。自然灾害,会使有的品种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单一种植,会使农民个体承受巨大损失。丰年,会因为产量增加,市场价格下调,甚至滞销,大规模单一种植的农民个体依然会面临巨大风险。如果不是大规模单一种植,适度规模多元种植,就会大大降低风险。对于大规模单一养殖,困难同样很多,动物疫病等的防治,始终是跨不过去的坎儿。去年肆虐的非洲猪瘟,对中国的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就是恶梦。笔者一直纳闷:非洲猪瘟怎么就不远万里,怎么就对中国的猪下手了呢?这是怎样一种国际精神呢?对于人类来说,离开土地,居住在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沥青覆盖,失去自然生态功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烧柴,不再喝井水。而转为依赖天然气、液化气等矿石资源,饮用城市供水系统的自来水,依赖电力烹调食物、照明等生活必要。使生活对外部的依赖性大幅度加强。使更多的人从原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转变为极大地依赖于购买行为满足生活需求。然而,农民进入城市,缺少必要的赚钱技能,只能依靠出卖体力沦为城市的服务者。一些城中村的农民,在得到拆迁补偿后,有的赌博、吸毒,造成很多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高楼大厦,掩藏着多少农民的辛酸与不堪。乡村的村镇街道,可以加强卫生管理,种植花草,使其整洁美观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脏乱差。乡村的村落一定不同于城市。因为它们承载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功能。承载着悠久的、农民与大自然相适应的农业智慧。城市是脆弱的,而乡村是永恒的。(参见笔者2018年发表在生态分子的文章,《脆弱的城市和永恒的乡村》)城镇化率如果达到60%,就意味着城市大,乡村小。大头小尾。乡村是城市的粮仓,是城市的食物补给源头。一定要乡村大,城市小,这个模型才是稳定的。大家可以看看日本电影《末日家族》,里面有的情节,很值得智库们参考。
乡村的城镇化,也要避免集中城镇化。耕作的农民也不适宜上楼。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后续应对突发的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农村散落的村落和人口密度,这些优势,使农村的应对力都远远优于城市。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国家间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上个月,巴以战争打响,美国站在以色列的背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及出于各国的政治利益,国家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必须做好预先的防范。赤壁之战,诸葛亮火烧被铁索紧紧连在一起的曹操的战船,曹操虽然在火光中明白了自己上当,但为时已晚。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设施、基础设施集中,在现代战争中,无论远程打击或近程打击,都可实现集中打击,易于摧毁。而散落的乡村村落,缺乏被现代化战争打击的战略价值,对整个国家安全来讲,至关重要。当我们看到伊拉克的城市被摧毁,大批的难民涌现;叙利亚黑压压站满难民的大道,抱着婴儿的母亲……战争从未走远。所以,在城镇化的问题上,需要从和平、战时、紧急状态等多种国家生活形态出发规划设计。古往今来,人类间的争端从未停止。中国目前对农村进行的城镇化看似是农村政策,实则是关乎国家的农业生产、农业活力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全局战略。
【作者:弓慧杰,西安“耕耘的母亲自然农场”农场主,从事自然农业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