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青铜器-中邮篇(3)殷代铜器-举父乙觥
特63-殷代铜器共八枚,举父乙觥(gōng)是其中的第三枚:
4分 父戊舟爵 300万枚
4分 亞觚(gu) 300万枚
8分 举父乙觥 450万枚
8分 斝 450万枚
10分 尊 150万枚
10分 戊箙卣 100万枚
20分 尊 100万枚
20分 司母戊鼎 100万枚
1964.8.25发行,影雕套印,尺寸P11.5×11,26.5mm×36mm,50(10×5)。
设计者:邵柏林。
雕刻者:孙鸿年,孔绍惠,高品璋,唐霖坤。
器物介绍
举父乙觥,商代晚期 ,长31.5厘米,高29.5厘米,底部纵长12厘米,横长16.7厘米,重4.8公斤。现藏上海博物馆,是上博最受欢迎的的文物之一。
觥是盛酒器,《诗经》中有“我姑酌彼兕觥”这样的句子。《左传》说"觥,角爵也",《说文》则说"兕牛角可以饮者也"。宋代借用觥来给这类器物定名,然而这类器物并未发现自铭,所以“觥”这个叫法未必准确,。这类器物造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以动物形象,特别是牛或羊的形象作为器物的造型;另一类是上半身仿造超自然动物形象,下半身则是器物的造型,如父乙觥器足作圈足的式样。这样的觥形器在青铜器中属于数量较少的一类,全世界现存的觥不超过两百件。
上海博物馆 展示标牌
这件觥盖前端是幻想中的动物头部,有一对类似长颈鹿的角和兔子的耳朵,双目圆睁,两角后各有一条屈体小蛇,中脊浮雕一条细长卷尾小龙,盖后端是一只牛头,双角突出,长舌上翘,与器尾的牛头把手形成对应。腹部饰大凤纹,体态雍容华贵,神情肃穆,其余诸凤鸟装饰在圈足、主凤背上及器盖各部位,各具形态,错落有致。觥器、盖相对铭刻“举父乙”三字,是“举”氏为父乙做的器物。
举父乙觥 正面
举父乙觥 侧面
举父乙觥 侧面
器盖分开
尾部
觥器、盖铭文
觥器、盖铭文拓片
近些年也有学者认为此觥可能是西周早期,但证据不足,和父乙觥类似的也都是传世品,没有直接考古出土相似的觥,所以根据形制和铭文等,一般认为举父乙觥是商代晚期偏晚的觥。
父戊竞觥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兕觥
哈佛大学弗格美术馆藏
“举”从何来
大家有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上海博物馆这个标牌,还有发行的邮票,对这件觥名字的第一个字,并不是写成“举”字。而是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其实就是铭文中第一个字。有点像一个人站立并举着双手。
标牌
铭文拓片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字长期以来并未被释读,所以只能用字形替代。但是在1979年《考古》第四期,于省吾先生的文章中,通过形音义三个方面的论证,将这个释读为“举”字的初文。目前已经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于省吾 释“举” 总结部分
何景成在《考古》2008年第11期根据考古材料等,论证了“举”这个家族,在殷商时期应是规模较大的家族,并与殷商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殷末殷王朝伐人方的战役中是重要的依靠力量。从相关器物的出土地点来看,在殷商时期,该家族主要分布于安阳殷都和今山东的费县、长清一带,其族姓很有可能是姜姓。进入西周时期, 部分举族成员任职于西周王朝政府或诸侯国政府。
作者 ✉ 魔都斑马 | 编辑 ✒ 集邮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