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自动化时,是否考虑实现无人化的自动化生产线?
全文总计1518字,需阅读4分钟,以下为正文:
7-3
和省人化关联的自动化——整个工序自动化
对零件材料的放置方式以及人的动作等进行改善,提高生产线编成效率的话,可以达到省人化的目的。但这些方法是有极限的。要更进一步推进省人化的话,就要考虑自动化。
在考虑自动化时,是否考虑实现无人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呢?
又大又重的设备一旦安装完成后就很难变更布局。输送设备是否经常发生故障?会不会出现即使减少了人员,但因为设备完好率差而导致生产线成本上升呢?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这样的省人化是没有意义的。
为此,首先要对人的作业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改善。在此基础上使整个工序实现自动化。
其次,把从前人工作业时分两个工序的作业改善为1个工序就能做出来,努力减少自动化之后的工序数量。
最后,要尽量使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库存保持在1个以下。
抛弃以往那种动作单一、实现快速大量生产的生产线,即使速度慢一点也没关系,要以构筑在1个工序中完成多个作业、库存少的自动化生产线为目标,打造能够对应变化的自动化生产线。
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不仅削减人员的效果会更大,也会使库存更少。此时往往处在自动设备和人员混编的状态,要注意采用宽度(横向)小的自动设备,使人员的移动和产品的移动都保持在较少的水平。
此外,大家应该对经济效果较大的工序,或者自动设备能带来更高质量水平的工序,优先考虑推进自働化。
7-4
生产出不良品就会停止的自働化
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是JIT和自动化两大支柱。这里讲一讲包含了自働化思想的自动设备。
这个自働化的思想,是从丰田佐吉翁发明的纵线断线时纺织机就自动停机,从而不制造不合格品发展而来的。
例如,使用自动设备在引擎的缸体上开孔的工序,运用自働化的思想的话,是每次测量开孔钻头的长度,钻头折断则判定已经出现了不合格品,从而停止生产线。
通过发现一旦出现什么现象就会出现产品不合格,监控这个现象,就能防止生产大量不合格品。
不是通过检查来判断质量的好坏,而是让自动设备附带判断质量的功能,成为自働化设备。没有判断合格和不合格功能的自动设备,在丰田公司被称为不合格品制造机,是不会被采用的。
最近的自动设备上,设备厂商装上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会发出各种各样的警报。但如果只是觉得“又报警了”,单纯地复原机器后继续生产的话,报警就没有意义了。
报警停机后,分析报警内容,通过改善使其不再发生,才能战胜其他公司。
常常能见到在自动化生产线的最后,设置检查设备并带有停止生产线功能的情况,这与自働化思想还是多少有些偏离的。从理想状态来说的话,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即便没有最后检查设备也能确实生产出合格品的自働化生产线。
也就是说,一边生产一边逐个判断合格、不合格,出现不合格的话就立刻停止设备,这样的思路才能在工序中确保质量。
7-5
人工作业的自働化
如同7-4节中提到的,自动化是在工序中判定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就不流到下道工序。这个思想不仅可以应用于自働设备生产线,人工作业的生产线也可以应用,在判定不合格品出现时停止生产线,这就是对人工作业的自働化。因此,并非自働化=无人化。
我说明一下为什么当作业员制造了不合格品,判定出有不合格,或者发现不合格时要能做到停下生产线。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这样做生产线经常停止,产量也会大幅度减少,要使这样的自働化生产线运营起来,前提条件是对于每个作业员的动作都要进行细致的“标准化”。
作业员自己判断是否遵循着既定的标准进行作业,没有做到的时候就立即停止生产线。
生产制造应该是在一定周期中运转的,因此在标准作业中应该加入时间这个要素。也就是说,作业员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既定的标准作业,就要停止生产线并呼叫上司。被呼叫的上司应立刻赶到作业员所在位置,了解情况并进行修正,或帮助作业员完成工作,使生产恢复到正常状态。
判断作业员是否根据确定了的标准进行作业,没做到的时候停止生产线。
制造应是在一定周期中运转的,所以应该在标准作业中加入时间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建立通过判断作业员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标准作业完成来确定生产线停止、呼叫上司的管理机制。被呼叫的上司也要立刻赶到作业员所在位置,了解情况并进行小的修正,帮助作业员把生产恢复到正常状态。
标准作业的顺序和时间成为停止生产线的判断基准。当然,是否停止生产线是作业员自己决定的,作业员的前辈或者上司是达到不停线目标背后的支持者。
如果遵照标准作业的要领书工作,就可以制造出合格品。所以,表示标准作业的作业要领书是制造良品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