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缨:应用场景“舍”与“得”,魔都最大商场南翔印象城MEGA火出圈!

魔都南翔印象城MEGA丰富多变的空间打造令人叹服,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印力和万科的组合,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和适度的“舍”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归还受众并通过场景打造,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参与和互动,在这34万M2的商业巨无霸里被充分的演绎,为此商业所“得”立杆见影。
作为疫情后(2020年8月)上海首家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南翔印象城的成绩不俗:95%的招商率、90%的开业率、开业满月总客流超300万及销售额破3亿;在国庆长假里,日均客流超15万人次、最高单日客流破20万。

全域应用场景打造

对于商业购物中心来说,必须以内容为主导,结合项目的定位和不同定位族群的个性需求,进行多维度、复合型、多层次的展现,从空间关系、体验内容、美陈展现,综合性系统化地进行规划,既考虑在硬件上更多地释放公共性和对客体的尊重,又为未来运营的市场企划需要提供多方位的展现区域。

这两者有效的结合带来的永续经营的无形价值,通常需要开发商从前期建筑设计开始,便以商业运营者的角色深度地介入,并为未来经营的内容中,注入的不仅仅是以坪效为计量单位,而是充分自信地以文化为主导的溢价空间中大做文章,这是一种对商业本质充分理解,对“共享”利益的把控力和自信心。
在此,我通过对MEGA应用场景和空间设计的逻辑分析,为大家分享我看到的其空间上的“舍”与“得”,分享这个商业赢家的背后逻辑:
一、外部空间的释放,通过连廊与公共交通形成直达
三条空中连廊将项目与外部进行了连接,让地铁11号线的陈翔公路站与这座印象城之间,除了地面公路可以通达,地铁的直驳连廊放在了二楼,人为地「造」出了一个「地铁上盖」项目来,直接带来人流进入商场的二楼,聪明的举措瞬间解决导流的难题,为此配合空间关系,打造双首层概念,链廊进入二楼出现了第二个中庭,让来者产生错觉,以为进入一楼首层,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商场开发商坚持的常规首层概念,非要以通达性和通透感作为必选项,这往往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实际上把客户圈进来,让人迷失的道路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性。

二、通过以文化内容为主导的场景打造,解决冷区难题
如何将人流倒入这些相对冷门的区域,激活东南角的商业,是规划场景空间最先需要考虑的。南翔印象城在这里打造了三个生态玻璃盒子,自下而上、自南向北依次设计了觅境森林、小憩湿地、览岳山丘三个不同的主题,并将其打造成网络话题度极高的节点区域,人流不请自来。
其中,最火爆的就是觅境森林。热带雨林以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地球的宝藏」,南翔印象城在觅境森林这个主题区呈现的就是一个热带雨林生态植物园。
他们从美洲、非洲和东南亚三个热带雨林地区引进200多种珍稀植物,并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为消费者还原了一个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
这也是在整个项目设计中贯穿的「森林、湿地、高山」主题中,我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点位。我找到一张角度不算太好的实景航拍图,先看看它的位置:从外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嵌入整个项目楼体内的「玻璃小盒子」,内部则是一个完整的「森系生态系统」,顶部则是一个与英国艺术家Luke Jerram合作的「超级月亮」坐镇。在这个玻璃盒子的顶部,还有一个吸人眼球的艺术装置:来自英国知名艺术大师Luke Jerram的「超级月亮」。
如果你是从一楼的地面进入这座5层楼高的「迷你森林」,仰视视角极为震撼(上面的第1、2张图),而如果你是从项目内部走进这里,则你在扶梯顶部的视角如上面第3张图所示,有种偶遇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的感觉。
特别的值得浓重笔墨的是:
1. 植物层面,这里有超过200种植物共栖一室,其中一棵有14.5米高的「山地榕树」,据称是植物界的「濒危物种」,不仅价值不菲,且养护难度极大。
2. 科技层面,硬件层面的严格管理如下图,包含温度、光照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PM2.5在内的五个维度,有植物学专家的朋友看了之后说,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商用植物园了,而在国内购物中心领域,大概率也是首创。
3、空间层面,整个空间不仅采光良好、格局通透,且内容层次丰富,自然元素与人文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 当你踏进这个植物园,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是森林的葱郁色泽,耳边瀑布溪水淙淙,温湿度适宜,让人不由自主想大口呼吸清新空气。 此外,「小憩湿地」是商场L2的休息区,以种植芦苇等湿地植物渲染场景,打造的是一个绿色生态休憩环境。

三、将场景打造与商业、环境相结合
这里从植物园出来,引入一家有特色的茶饮品牌。项目的设计负责人告诉我们,在L4休息区「览岳山丘」也同样预留了这样的空间可以对接商户。 好的场景营造是兼具商业价值的,它可以引导动线,聚集人流,同时连接合适的商户,为商业赋能。
「鹤栖」,位于商场东南出入口。这部分也是商场动线的末端,营造的是一个相对休闲放松的环境,游客在游玩后,可以进入这个相对安静舒适的区域休憩,而这里的业态,也都是围绕休闲这个主题。
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项目都会给自己的中庭广场策划主题,不得不说南翔印象城的策划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项目采用当地文化元素,使主题有根可循,并籍此唤起属地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强化了消费者对场景的记忆; 其次,主题广场的命名有内在逻辑,通过色彩业态等设置呼应主题,完整了「鹤之旅」故事线的同时,也使整个商场大而不乱,便于消费者进行区域记忆及快速造访。

四、打造空间故事线,以当地「鹤」文化与消费者进行情感连接。
南翔镇名字的由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北宋年间有白鹤一双自北飞来,在镇外的土丘上停留多日后向南而去,此事被当地居民视为吉兆,遂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取镇名为「南翔」。
南翔印象城围绕「白鹤」这个元素,将项目打造成「白鹤生态栖息地」,提炼「鹤旅南翔」的文化意向来定义空间主题。 三大中庭根据仙鹤善鸣善舞,具有高雅优美姿态的特点,设置为「鹤舞」、「鹤鸣」与「鹤栖」三个广场,讲述了一个「鹤之旅」的故事线。
「鹤舞」,位于商场西南出入口(也是主出入口),视觉上呈现为赤色水波线条,色彩元素源自仙鹤的红嘴。在业态设置上以体验业态为主,包含开心麻花剧场、KTV、溜冰场和电影院四大业态,突出仙鹤翩翩起舞富有活力的特质。
「鹤鸣」,位于商场东北出入口,连通地铁连廊,以蓝紫色灯光呼应鹤鸣的优雅,配置消费零售业态。
五、特色商业街区体现不同的文化内容,并和业态选择充分融合。
「激活冷区」的思路,同样也体现在L1的主题街区「印巷」。「印巷」位于项目南面出入口,毗邻觅境森林。非商场主入口的位置,令其同样面临人流量问题。于是,项目利用多媒体手段打造了一条近百米的沉浸式天幕。 有了声光电技术的加持,这条半户外街区成为拍照圣地,再加上网红品牌的入驻,这里成为了一条时尚街区。
B1的「时光印象」,则是一条老上海风情特色街区。这个街区的街巷空间尺度做的很好,还原了老上海里弄的肌理,商铺的组合错落有致,营造了一种在纵横交错的里弄里走街串巷的趣味感。设计团队向我们介绍,在这个空间里,设计的很大价值是用设计的语言来化解了场地原先的一些条件限制,比如打造石库门头解决高低区层高不一的问题,在游客观感上也起到过渡的作用。
六、第五空间:屋顶花园,充分舍出的公共空间。 

屋顶花园近年来成为了很多新建购物中心的标配,开发商都开始重视「第五立面」的打造,穷思竭虑想给游客不一样的提高,提升商业整体价值。
亲子家庭在儿童区域嬉戏,跑道上不断有人或走或跑。这个屋顶花园的成功是因为其兼具了功能性、艺术性、空间感和体验感,解决了几乎各个年轻段客群的休憩娱乐健康需求,自然成为了一个聚客场所。
首先,南翔印象城的屋顶功能多元且区域划分清晰,它的屋顶被分割成一个个功能性区域包括儿童天地、足篮球场、萌宠乐园和艺术装置等,各区域间由一条七彩跑道连接。
其次,「天空跑道」的设计极为亮眼,在东北入口处有一段悬挑段,外伸出去,东北入口也正是停车场的入口处,自驾消费者在商场外就能看到这段红色的跑道,有效提高屋顶花园的吸引力,而走在这段架空跑道上的人们也可以毫无遮拦地一览城市景象。
最后,设计了室内外两条动线通往屋顶花园,将低区人流引导到屋顶。室内动线连接L6,这个楼层以餐饮、娱乐和健身商户为主,消费者在等位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步入户外。
室外的动线由退台台阶组成,沿途路线与立面绿植有机结合,不仅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贴近和感受自然。
七、美陈应用场景
体现企划的水准和资源能力,比如,空铺装饰
专门为优质品牌准备的电梯间橱窗。
还有与七宝万科一脉相承的彩虹楼梯。
数不清的细节,充斥在巨大的体量里,一时半会儿看不全。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带给消费者的全方位「体贴」,大致是来过的人都能有所感知的。

毋庸置疑,沉浸式场景打造的目的,是为商业带来价值。

南翔印象城的做法是通过建筑、景观和业态的结合,在商业动线的末端或各种有可能的节点释放公共空间,打造内容和各种休闲文化空间、「网红打卡点」,形成话题性,激活客流冷区,使其成为热门区域,将购物中心的整体空间效用最大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