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辑录---五大主题

上周四4月22日,20级生科志愿者分成了五组,开展了第一期图书馆线下读书会。

读书会的主题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图书馆这一届读书节的主题。

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

书籍是进步的阶梯;

好的书籍是人的良师益友,可以帮助一个人增长才干,开拓视野,消除苦闷,获得快乐,这些都是个人获得进步的表现或者目的;

还有的书籍可以激发斗志,凝聚人心,阐明真理,传承文明,塑造共识,这就是针对更大范围人群,更长时间尺度上的进步的阶梯。

我想到的读书会的分主题主要是第一个 层面的,这个层面也可以说偏实用类。

选定了五个方面的主题:

1.职业规划

---我们最终服务于社会,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职业或者志业,完成与他人,于社会的价值交换,产生我们对于世界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自己的职业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非常好!

而每个职业的从业者都能够敬业,负责,我想这个社会也肯定会更加进步,美好!

2.人际沟通

----像阿德勒等心理学大师,认为人的幸福往往取决于人际关系;

像卡耐基这样的成功学教父,也常常教导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

一个人沟通界面是否良好,是在职场,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影响其人际关系以及与他人协作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也相信人际沟通是重要的实用技能,提升这一技能也是在攀爬进步的阶梯。

3.心理调适

----与他人人际沟通的好坏,常常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沉浸在愤怒,悲伤,抑郁的情绪中,我们很难与他人好好沟通,或者会迁怒于人,或者干脆就不愿意与他人打交道。

在压力之下,人与人也很难正常沟通,尤其是困难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不仅意味着事实的交换,还包括情感的交流,身份的对接。

哪怕你事实俱在,真理在握,但如果情感上让人厌恶,身份上不太合适,那么你的建议往往只会激起反作用。只会引发他人的怀疑与诛心,而且极大可能是以争论,辱骂等不快收场。

而且如果套好了整个世界,却委屈了最重要的人---你自己,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心理调适我认为很重要,心理调适能力强的人,能更快地面对事实,更积极地面对未来,更共情地理解他人,更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而且不那么容易感到受伤害。

我将其放在实用技能修炼中的重要一环。

4.思维方法

-----心理调适的过程,说到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就是怎么看发生过的事实,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怎么应对已有的情况。

好的思维方法能够自我迭代,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行动,达成我们的目标;

能够让我们避开思维偏误,至少意识到我们存在系统的思维偏误。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影响结果!

我很喜欢的作者,老师,哲人李天命先生,他研究哲学,认为最重要的学问无非:

思方学

天人学

前者研究思考方法,后者研究宇宙人生观。

结合两者,践行他所谓的哲道!

哲道内容=思方学(思考方法学)+天人学(宇宙人生观) 

----引自李天命思考网新网址(2017.5.31)及哲道学派简介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2231752/

我觉得很酷!也很实际!

最后则是

5.时间管理

-----生命无非一段时间中的经历。

时间的重要毋庸讳言。

时间看上去是最平等的事物,每个人每天从物理时间来看都只有24小时。但是对于时间的应用,通过在时间中的行动,导致了人与人是如此大的不同。

谁不想在临死前了无遗憾?

谁能说在临死前了无遗憾?

要好好活,因为会死很久!

要攀爬进步的阶梯,总是需要时间的,时间会改变一切,沧海山田,白云苍狗。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晃而逝。

人生就是在一栋熊熊燃烧的房子里抢救出一些什么出来。

天才总与时间脱离不了干系,或者是短时间内体现出极高的效率,具有非凡的效能,或者是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深耕。

时间管理,小的话可以看成如何用好拥有的时间,让行动更有效率;

大的话其实就是思维方法,职业规划,心理调适,人际沟通的综合,能够不走弯路,不犯错误,就节约了大把时间;如果我们拥有无限的时间,也无所谓做什么职业规划;如果我们能够无限次重复穿越,也无所谓心理调适或者人际沟通,我们可以体验一切,经历一切。

问题是我们不行,所以最好不要犯那样的错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或者也希望有些方法提醒自己,帮助自己: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综上,就是五个主题的选择。而读书的方法则采用了赵周老师倡导的拆书法,便签读书法!

尽管实际上,大家运用得还不够熟练!

对《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思考

-------------------------------------------

下面我辑录下参与同学们贡献出的智力成果!

1,职业规划

选择分享的书籍《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这是由我主讲的,参与的同学有提问,有反思,主要是我在分享,音频方面分为两个部分:

1,我的发言

2,小组的交流

文字方面之前做了总结: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七章 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2,人际沟通

选择分享的书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好好说话》

同学们分享的音频整合:

文字总结

人际沟通

在本次拆书活动中,我们小组选择了《好好说话》和《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两本书,从书中懂得了可以用你的话术去改变、去影响他人的决策。

首先你先让对方说话,让他做选择的时候,你不要故意把这个说死,你要给出她两种可能或者多种可能,而不是直接给他说这样最好,这样不好,这样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然后第二呢,然后你可以先让他放心,然后你可以跟他说还有很多后退的道路,而不是只有这一条路一往无前,先给他把后路找好说;

然后第三点,你在影响他人决策的时候,你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信任,比如说你说这个东西的时候,如果你说如果你说这个东西特别特别好,反而他会觉得,你是在诓骗他这样子,你要先给他说,不如你跟他说有这个有什么什么缺陷,反而让他觉得这个更真实,而不是觉得太过好了,这么不显得不那么真实说话,所以说说话八分满,其实是能取得取得他人的信任。

谁都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谁都知道话语的龃龉往往是人际关系出现的第一丝罅隙。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提要求、争权益、拒绝人等容易“得罪人”的时候。难道就只能妥协退让,否则就要打破融洽的关系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越是容易有冲突的地方,越考验你的说话技巧。无论是跟亲密的人开不了口提要求,还是当面拒绝别人很难受;无论是谈判碰壁时的剑拔弩张,还是被人起哄时的脸红脖子粗,只要说对一句话,这些尴尬的场景都有相应的化解之道。

你完全可以在不影响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好好说话,做一个敢于并且善于维护自己利益的人。

在一个讲人情的社会,想坚定维护自己的立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当你想要说“不”的时候,磨不开面子当面拒绝人;当你想要提出要求时,不好意思向哪怕是最亲密的人开口;而当自己被拒绝的时候,又会觉得太过沮丧。其实,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平时我们和常见的问题,都是可以用说话来解决的。

在和他人的对话中,我们总是选择自己承担全部的压力,导致我们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又把自己放在尴尬的地位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把压力分担出来,让对话的另一方也承担一部分压力:

以“换教练”为例,同样的意思你可以这样问对方:“如果我换个教练,你会不会介意?”这样说,就是在把自己面对的尴尬转移给对方,让他去面对这种尴尬。这时候,对方如果表示介意,他同样也会害怕让气氛变得尴尬,所以他反而会表现得很大气。

而且,问别人“你会不会觉得尴尬/介意”,其实就是在靠问题引导对方,让对方自己解释他为什么不会尴尬/介意。运用这个说话技巧,你就不用为自己的诉求辩解什么了。

所以说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当我们能够熟练的掌握说哈的技巧时,我们是可以完成之前完成起来很困难得事,也完全没必要害怕说话伤人了。

注意说话,训练说话之术很重要,说话时要弄清自己与别人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别人想听到什么,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我要说第二点,就是说话时要注重时刻把对方放在心上,让别人觉得他很重要,这就是说话的说话之道的说话的道理;

第三点,是说话要很谨慎。你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办事谨慎的人,注重说话的品位,你就能成为一个很有品味的人,这是我的第三点,完事

第四点,训练自己,好好倾听别人说话,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站在别人立场思想的人,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最朴实,最富有哲理的,生命含量最高的话最打动人。

还有几点是在与别人交谈时,要善于引出话题,或将话题转移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上,总之呢,就是要让话题继续进行下去,而不能让话题跟蘑菇,然后再往下说一点,

你在与不熟悉的人谈话的时候,先在两到三个是非问题,或者是一些有带有选择性的问题来试探一下对方的兴趣,就容易找到一个话题来和对方交流,

交谈下去在于要想下一点,是要让谈话对方与你产生的意见,就是有一种一见如故意见非常相同的感觉,这样你能聊下去的概率才会增大,然后要有适度的挑衅来总结一下

第六点,善于借用别人或者第三方的评价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赞美。

这样子说的话比较含蓄谦虚,然后效果还好,然后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七点,注意说话方式,以对方能接受的或受欢迎的方式与人沟通,

就是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根据要揣摩一下对方的对方说话的风格。尤其是在你和长辈说话的时候更要这样,

第八点,对于对方邀请自己参加宴会但是自己不喜欢去,这个大家可能都会非常常见,可以建议对方改时间或者改地方,但一定不要直接表达,这样会伤了对方的心。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想来这句话真是惊心动魄。曾经的心直口快、话不过脑、口蜜腹剑、喋喋不休给受者留下了多么恶劣的印象,更为恐怖的是,此时才认识到自己其实就是那么冲动、鲁莽、虚伪、调理不清晰的人。

那么,当你改正了这些说话上的毛病,难道你还会有这些品质上的缺点吗?观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识其人,言行底皆善,能不是个好人吗?

所以说,说话确实要讲究,于人格发展完善有大益。我想蔡康永写这本书的最本源希冀就是让读者成为一个会说话的好人吧(好人是基础)。

因为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啊,把别人放心上的人,很难是一个坏人。不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开此卷的人应该到最后都会有所收益。

全书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当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节中,末了就会发现在愉快的阅读中已经不知不觉学到了蔡康永的“说话之术”,阅读的过程是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也就变得轻松有趣。

而不像有些教人说话的书,理论一大堆,说教的方式又让读者难以忍受,完全像在学“术”而不是学“道”,心理距离远,效果自然不会好。

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应该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

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整本书字数不多,读来比较轻松。读罢,不禁反思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几个说话错误,由此归纳出三点感想:

一是“说话本无道,有心便有道”。只要不是哑巴,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总会有人说的话让人开心,有人说的话却让人难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忙人”,当你和他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思不在这里,当你问他“怎么样?”时,他往往会说“你刚才说了什么?”遇到这样的人,说话者的心一定会凉半截。

因此,将心比心,当我们手头正在忙事情,无暇顾及身边想要向你倾述的朋友时,请及时告诉他“稍等”。但如果这个朋友是个有自杀倾向的人,那就应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耐下心来听听他的话。也就是说,要么不听,要听就请认真听。

二是“多听少说,比少听多说好”。很多时候,朋友向你抱怨并不是想得到你的同情或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而只是单纯地想让你听他说完。

回顾我的八卦生涯,好多次与朋友谈话,还没等他们说完,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还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并且认为自己这样是为他好,自己是万能的知心姐姐。到头来朋友的情绪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泄,这个世上反而又多了一个抱怨者。

三是“每一次说话都是一次练习”。我以前觉得平时说话都无所谓的,只要公众场合讲话时注意点就行了。结果发现,平时不努力,用时徒伤悲。不论在饭桌上,还是在别的什么公众场合,我往往会得“失语症”,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社交礼仪也做得很不到位。虽然不需要做到八面玲珑那么好,但是基本的客气话也不太会说,这就有点不太好意思了。

另外更严重的是,有时不经意间冒出一些不太文明的俚语,儿子一听就记住了,做了很坏的榜样。由此可见,平时管好自己的嘴,用好每一次练习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

3,心理调适

选择分享的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好心情手册》

同学们分享的音频整合:

文字版整理:

首先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这个活动主要就是要看书,然后分享自己在这些书里面学到的一些方法,那么下面就是组员的分享。

小组成员1:

我阅读的书是岸见一郎写的《被讨厌的勇气》,第三章的主题是自由,它主要就是说要如何去得到自由,然后可以看到这个第三章的标题,“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它主要就是说,怎么样去获得自由呢?

就是要不要让别人干涉你的生活,你也不要去干涉别人的生活。这个干涉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比如说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对孩子的生活加以干涉,主要的表现就是他会去让孩子——比如说好好学习,或者是不要跟那样的人去交往之类的,但是这些其实都是一个干涉的一个范畴。其实当父母的不应该这样去干涉他的生活。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我们去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活的话,自己也会不快乐,但是人他会有一种本能的欲求,就是他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他就会让自己去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活,但实际上它会有一个方法去解决。那在书里面介绍的方法就是课题分离,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也就是说自己的课题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的课题就是别人的事情。

举一个互动的例子就是我喜欢一个人,但是他可能不喜欢我,我喜欢他是我的课题,但是他是不是喜欢我?其实就是他的课题,就是我根本就没有权利去干涉,也没有办法去干涉,所以我也就不用问这件事情就感到什么费心,因为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就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把别人的课题归到别人,就是自己没有办法干涉的,别人的课题就不要去为他再烦恼,那样的话就可以在这个方面上,他就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其实它的主旨就是要把自己和他人去分隔开,但是这样也不是说是一个冷漠的态度,因为说到自由,其实很多人都会想到要从组织里面去脱离,去从一个学校里,或者是从社会里,公司里去脱离出来,但实际上,他要做的是去改变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改变他的周遭,她只要做的他不在意周遭的别人对他的看法,那样的话,他在这个里面就是一个自由的,而不是说去强迫别人去对他的看法进行改变。

然后另外一个在书里面介绍的一个心理学的论点就是,现在有的就是我们会根据当下去看过去,就比如说我跟我的爸爸关系不好,然后我就会回忆起来,小时候爸爸打过我,就是他会觉得是因为他爸爸打了他,所以他跟他爸爸关系不好,但实际上应该是我们现在关系不好,所以我就回忆起他对我不好的那些时候,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之间关系不好,其实并没有一个原因,他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是这么觉得的,所以只要我去改变我自己的意识,我就可以去改变我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把人际关系的改变的这样一个方法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就是说我的人际关系完全由我决定的,我让我要去跟谁交往,或者是去跟谁不再交往,这样的一些事情都是由我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就是我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把让自己的人际交往,回归到一个自由的领域里面来。

针对小组成员1分享的交流:

小组成员2:

这是我很疑惑的一个点,你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是说我的事情是我的课题,别人的事情是别人的课题,我不要干涉别人的事情,别人也不要干涉我的事情,可是我的课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别人有关的,如果我的课题和别的别人的课题产生了交叉,在你的这个理论下,是不是说要我把我的课题的就是与别人课题交叉那部分让渡出去。就比如说你刚才的那个例子,就比如说我喜欢一个人是我的课题,那个人不喜欢我是那个人的课题,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我的课题从我喜欢这个人变成了我想让他喜欢我。

小组成员1:

你想说如果我的课题从我喜欢他变成了,我想让他喜欢我,然后这个时候自己的课题就跟对方的课题产生了冲突,但是我刚才说过要把课题分离,就是我想让他喜欢我,就是我想他喜欢我,但是他喜欢我,是别人的课题,我没有办法去干涉,所以这个我的课题是不成立的,因为他已经把别人的课题给包括进来了,是我在干涉别人的课题。

小组成员2:

那我懂了,你的意思还是就是说,当我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割舍掉自己课题的一部分。

小组成员1:

他这个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啊,人总是觉得自己必须要跟社会有很多的这种密切的相关,自己跟社会不能割舍,但实际上,你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从社会中割舍出来之后,让他们获得自由。

小组成员2:

可是我就是说,如果说就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课题对我们绝大多数的课题都是和别人相关的,那如果在这种况下,每一个课题,我们都要让度社会不相关的部分的话,那我们就很难活着了。

小组成员1:

我不是说要把这个课题撒手不管,只是这个课题是自己无权干涉的,自己就不要太操心了,是为了让你获得一个心情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自由,并说并不是真的让你去脱离这个世界去生活。

小组成员2:

好的,我明白了。

小组成员3:

我今天分享的呢,是那个蔡康永写的《为自己活一次》,那么就是它的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说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属都应该是我自己。就是说,我自己应该是就是我自己的情感,应该是首先以我自己为出发点的,不应该是为了讨好别人,而且最后的结果也应该是让我自己开心,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开心,那么其中呢,就是他提出这么几个点。

首先我们在社会中活着的时候呢,我们是被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去干什么的标签所束缚着,比方说别人会告诉你说你这个时间应该去学习,在你这个年龄段你应该去结婚,你应该去生孩子,应该去找到自己的工作,应该去赚很多很多的钱。但是呢,在他的看来,这些都是一些看起来比较小的小标签会变得越来越大,然后逐渐的去阻碍我的视线,让我们没有心思去看我们人生中各种各样更加美好的风景,然后被逐步的被这些小标签所束缚,当我们依照这些小纸条或者标签到处指手划脚,做出各种评论,各种判断,当周围的人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回应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啊,愤怒啊,猜忌啊,妒忌啊等等一种很奇怪的情绪呢,但明明外界世界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敌对的关系,但我们却因为这些标签和纸条来对我们产生的束缚,所以我们每天都处于一个不开心的状态?

那么,当这个时候我们有意识的去察觉内心的这种感受的时候,我们其实慢慢的是可以去除掉这一些,不管是别人对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感受去撕掉心中的一些标签和纸条,忘掉各种各样的评判体系,那我们随之而来,这些情绪情感还是可以随意的安放,逐渐脱离掉情绪和感觉的控制,那这样常此以往的话呢,我们遇到事情就可以恰如其分地面对,让自己开心的同时也可以让别人开心。

那么第二个呢,就是一个有关于负面情绪的调控。就是蔡康永认为,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好的存在,就像害怕这样一种情绪,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就像人们对于火的害怕,就使得你不会把手伸到火里面去,这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本领,那么,如果说就是说其实是客观上是不存在好的情绪跟坏的情绪的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必要,那么,如果说我们满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乐观啊,想的是悲观啊,那么我们整个体系的判断体系,我们的这个判断体质没有办法自由的感觉,没办法开始思考的,所以说我们就不要一味地根据乐观和悲观来为我们的情绪乱贴标签,这是非常任性的一种。

最后呢,他在说的是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些,就是我们要努力的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小确幸之类的东西,可能会有的人说我生活一团糟,这些小美好小确幸到底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些什么呢?但是就像熊浩老师曾经在奇葩说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叫做,即便是亘古的长夜,那么一点点的微光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微光会照亮微光,微光会吸引微光然后使得所有的微光一起发光,那么这个时候即便是在黑暗的长夜,那么也会有着因为各种因为你们的微光er绘制出来的,如同白昼一样的力量。

针对小组成员3分享的交流:

小组成员2:

正: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可以自己停止制造“不幸”

反:“不幸”是客观存在的的条件,不是自己造成的。

合:切分客观条件和“不幸”,“不幸”是主观对客观条件的评价,这个评价是自己造成的,是可以停止的。

反:并非所有“不幸”都可以和客观条件切分,有的不行是源自于主观的心理创伤,是无法改变的强迫性行为。

合:一切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目的”和“行为”分开,把目的归入“客观条件”即可

最后得出的结论:

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把过去的一切都当做客观条件,不用它影响自己的决定,而现在做的一切决定都影响着未来,未来由现在创造,不要把过去变成心理负担,过去是完全可以当做中性的客观条件的。

小组成员4: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好心情手册的第二章,这篇文章比较特别的点是作者从坏情绪的根本来源解释和告诉大家如何获得一个好情绪。无论我们是敏感的人还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我们都不可能持续的情绪高亢,都需要经历起伏。其实只有你情绪经历起伏,才能证明你还活着。如果你把消极情绪当做是你的对手或者当作是敌人的时候,其实你这个时候反过来想想,你距离好的心情也就远了。因为让我们不开心的其实并不是消极情绪的本身,而往往是你想去回避消极情绪。

而且因此,你会有更大情绪困扰。有科学的研究,快速愉悦可以产生多巴胺,像现在刷视频,刷短视频或者进行一些短期的聚会。这种多巴胺分泌之后,我们只会渴望更多的多巴胺,最后导致我们需要一种麻木神经的愉悦,需要更多的多巴胺的剂量、所以,这才会导致我们平常所能见到的“成瘾”的现象。

消极情绪是脑中的保险装置,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说,消极情绪是一个良好的事情,这样我们可以充满戒备。在古代的时候,或者在更原始的时期,消极情绪可能涉及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而现在生活变好了,消极情绪在外没有用武之地,而在内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一些影响。它开始向内部释放能量,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一点点困难,导致会有条件反射样的,过分夸大的莫名焦虑的情况。

作者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当我们接受一个比较悲观的外部刺激的时候,往往有两条路会在大脑中呈现。一条是非常快速的直接到达一个杏仁核的地方,我们叫做快速的情绪传导,而另一个是需要经过你的大脑皮层,也是去经历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然后再到杏仁核进行情绪的消化。往往不懂得心理调试的人直接会被快速进入杏仁核的激动的情绪给主导,产生不可控行为。

而这个时候我们想要做到心理调适最重要的一点,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把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不要对抗情绪,而是只需要等待,让这个外部的刺激经过你的大脑皮层,让这个冲动情绪缓和。缓慢无害的疏解,等待在后面的消融和冷静,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溶解坏情绪,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并且释放出一个长久的好心情。

小组成员5:

这次我要分享的是一本叫《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然后重点想分享“第二夜”,也就是它第二章。主要它的标题是“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然后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产生的各种感觉,还有产生各种关系,都是来源于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我主要想说的呢,就是关于人自身产生的一些感觉和情绪。

首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自己?因为这是一种性格,就是对自己没有自信,感觉一切都是由于自己有缺点,然后对自己的缺点是持一种悲观的态度。或者,要么就是比较固执,非常注重别人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总活在别人的怀疑之中,就是总好像要达到某种别人的预期一样。而这种感觉的根源,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自卑的感觉,而这种自卑的感觉并不是客观的一个事实,而是你自己心里的主观的,主观的臆造。这就取决于我们对优劣价值的自我判断。

然后我想说说“自卑感”,这一段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就是自卑感跟自卑情结,我们要搞清楚这两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自卑感是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只要是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感觉。而自卑情结原本指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就是把自卑感当成一种逃避的借口,长期处在一种比较消极的状态。自卑感的另一个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负,即优越情结,这就是两个极端。但是自卑情结和优越情节本身又有密切的联系。太过自卑或者太过自信都是不好的,我们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客观而正确地评价自己,逐渐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能太过自卑,也不能太过自信,即拥有恰当的自信,这样才能比较舒适处理人际关系,处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心理状态中。书上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比较深就是,曾经有一个叫阿德勒的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想烦恼的话,那只有你一个人生活在宇宙当中。“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也就是说我们个体本身与人际关系密切联系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去经历这些东西,我们唯一要做的呢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就是,不要太过自卑,也不要太过太过于自负,拥有恰到好处的自卑感会帮助我们提升自我。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明确人生并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赛,做好自己就足够了,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我所读的这本书中最想分享的最重要的一点。

小组成员6:

我分享的是好心情手册第六章,开心工作,关于如何让我们更快的适应以后的工作生活,这个讲的主要是让我们在工作中也能够享受一种愉悦的感受,就比如现在我们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一种很痛苦的体验,就不想工作,但是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就是快乐和享乐。我们在工作中显然是不能够享乐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快乐的。

这主要强调的是我们内心对于工作的一个认知的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咱们班主任也讲过的,要在学习与工作中能够享受快乐,就比如做好一件事之后会有某种成就感,这也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种过程。然后的话就是可以在工作中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改善我们对工作的体验感受。提升自我效能感,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充满自信,就是自信的工作要有趣得多,简单来说是这样讲的,那么怎么样提升自我效能感呢,主要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要想象成功,就比如杨绛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呀,我们很多人是不够坚强的,但是我们时常假装坚强,久而久之我们就真的坚强了,我们经常要想象成功,假装自己成功了,不知不觉我们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但是我们在想象成功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要模拟推演,就是想象我们是如何成功的,可以模拟想象一下我们以后要怎么样去实现这样一个成功的过程。另外一个就是要寻求外界的支持,主要就是从内外两方面来说嘛,内心的转变和外界的物质的帮助。获得外界的助力,可以让我们更加的充实自己的信心。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要累计成功,就是把成功当作一个量化的过程,就比如打怪升级一样,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也可以积累一些成功,比如细小的成功,从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开始,也可以提高我们在成功路上的对过程的感受。然后就是要增强执行力,比如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但是我们要摆脱拖延症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增强执行力的一个过程。有什么摆脱拖延症的方法呢,比如就是有“五分钟开始”的一种方法,就是我们在工作的开始,往往是有一些困难,导致我们并不想开始,但是我们可以强迫自己把一些娱乐活动放到之后,五分钟之后再做,然后先开始工作五分钟,我们工作五分钟之后,我们就会熟悉这个过程,就会慢慢的想要去完成这份工作。

另外就是一个心流的过程,而心流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一种沉浸感,我们时常会有这种体验,比如打游戏的时候,一打一天就过去了,或者绘画读书的时候就忘了吃饭,忘了喝水,忘了上厕所,比如什么的,这种沉浸式体验,就是形成一股心流,我们如果能在工作中形成这股心流的话,就会大大的增加我们对工作的好感度。

如何在工作中形成这种心流呢?就有一个前提和几个条件,第一个前提就是要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有较好地掌握感,就是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第二个就是要能够娴熟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并且要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就不能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工作;第三个就是工作完成后有明确的目标和反馈,就像打游戏啊那种,打完你就可以获得一种通关的愉悦感,比如绘画,画完就可以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之类的。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关于如何增强工作的体验感的一些事情。

小组成员7:

在互联网上想要快乐很容易,但单纯的享乐主义者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财富和幸福也有临界点,我们又很难一下子达到。接下来的相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持久的好心情。

(一)提升积极率

科学证明积极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不断波动的,提升积极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自己对生活中积极部分的关注,可以使用正负能量转换器,记录每天生活的重要事情、高光时刻、情绪低谷,并给这些事情打分,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还可以在睡前记录三件美好故事,以此来积攒美好。

(二)建立你的滋养清单

一旦进入了抑郁状态,不能一味地放任自己,可以随意去做一件曾经令自己很开心的事情,因为行动是激发活力、消除疲惫的最好办法。之前我们记录每天的快乐事情也可以放到这里。

(三)“会休息”比“会努力”更重要

真正的休息很简单,就是三个字,深呼吸。不要小瞧这三个字,我们的自动化思维和过度波动的情绪、过分起伏的状态本质都是意念的游离,而呼吸,可以把我们拽回当下。

(四)如何应对“至暗时刻”

人生中困难和挫折无法避免,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复原力,同时提升心里弹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不完美。保持真正的独立,这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了让我们建立稳定的人格。

小组成员8: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邵夷贝的《好心情手册》的第三章。我主要讲的是第一部分“一个小时自我了解”。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通过一些类似自我测试,然后思考整理去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优势,书中有提到一种心理学经典的VIA(行为价值观)测试——“24种人格力量问卷”,通过这个问卷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前五大优势,然后根据优势找到相对于的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析梳理。“我的前五个优势,哪些可以和我现在的学习或工作更好地结合?以首要优势为基础,思考我最期待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何在现实中使用或训练我的优势?还有哪些人格优势是目前对我来说最薄弱的?”通过回答这五个问题可以有利于我们梳理,并思考如何使优势变为能力。

第二步理解自己的价值观,作者介绍了“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将价值分为两大类:终极性价值观,指你最希望实现的状态或目标,比如舒适、安全、自由、幸福、内心和谐;工具性价值观,指你期待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比如自律、责任、勇气。通过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排序梳理,可以了解自己最希望实现的目标和通过什么实现目标。最后计划如何将价值观融入生活。

第三步是找到自己的“最低安全阀值”,“阈值”是一个临界值,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大概的最低标准值,在此之上能够保证生存,在此之下则面临生存的风险。作者列出了一些问题帮我们找到最低安全阀值,例如“如果突逢变故、遭遇破产,你的最低物质需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现状逐一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已有的东西、欠缺的东西,也能为自己建立切实的安全感和“后方阵地”。了解和确立“最低安全阈值”,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不再陷入盲目的焦虑和紧张中。它会使人变得更有勇气。

最后一步通过“生活棋盘”寻找重点,棋盘中,每个方格代表一个生活的领域,如健康、安全、社交关系等。现在,请在每个大格子里,用几个关键词列出你认为这个领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物,你想要获得的目标,你最想做的事。然后通过0-10的分值,确定其重要程度及你遵照格子里价值方向生活的程度。它会告诉你: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正在忽视什么。

这一章后面还有关于成为一个自得其乐的人、定期回望自己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小组成员9:

如果说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那么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共同体感觉,通俗来讲就是把他人看做伙伴并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所谓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归属感。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对自己的执着转化为对他人的关心,所谓对自己的执着即是以自我为中心,其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状态是认可欲求的过于泛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过度执着而对他人本身并不在意。而作为自己人生大电影的主人公,我们必然是要以自己为中心的,这时就要区分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考虑别人能带给我什么会另我们常常失望,因为别人多数时候并不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这会使我们愤怒,伤心并逐渐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将自己作为世界中心的弊端。而我们要把自己作为世界地图的中心,这个中心会因为看的人不同而改变但不会围着一个人转,这就需要我们面对人际关系主动迈出一步,参与并融入到集体中,学会首先付出,思考我们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人不能离开共同体而完全独立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广阔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任何团体中都可以做出贡献,不要局限于小的团体,如果在小团体中无法适应,我们就要听到大团体的声音,在其中找到归属感。

小组成员10:

如今,“社恐”成了一个时髦的词。互联网时代通信更为便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似乎变得更加疏远和脆弱了。我从本书第五章“如何轻松舒适地与他人相处”中学习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正确的社交观念。

首先是面对社交恐惧。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八十年的观察研究,他给出了我们三个结论:①良好的关系对我们是有益的,孤独有害健康;②不是朋友多就幸福。高质量的关系有益健康,低质量的关系对身体有害。③幸福的婚姻不仅能保护我们的身体,还能保护我们的大脑。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高质量的关系。我们并不是人人都是社交达人,即便是内向的人,也并不会因比外向的人朋友少就不幸福,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高质量的社交关系,而不是无用的、不必要的功利性社交。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零和博弈,比如,有些家长会问孩子“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样为难人的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同时爱爸爸妈妈,这就是非零和博弈—向外拓展更多的爱,而不是在内部竞争有限的爱。

高质量的关系来自对彼此的关注,更多的关注自我或者关注他人都是不利于发展的,应该将关注自我与关注他人的比重相平衡。

幸福的持久度=50%的幸福起点+10%的环境+40%的可调整活动,我们有50%的后天余地。分享一个小技巧:列出性格优势转化为关系优势的表格,更有利于提高幸福度。

最后是分享社恐的社交认知小技巧:

  1. 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2. 他人不是地狱,他人只是他人

3.   从无关紧要的闲聊开始“社交脱敏”

4.   社交之前不要过度准备

5.   使用合理的情绪疗法分析自己社交之后的感受。

--------------------------------

4,思维方法

选择分享的书籍《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图利的猫》、《别做正常的傻瓜》

同学们分享的音频整合:

文字版整理:

思维思辨小组

我们小组主要分享讨论了两本书,分别是《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和《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同时也有同学分享了课余时间自由阅读的其他书籍内容。

首先是《思辨与立场》,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分享了自己所学所思。

A同学通过对书中“好思维和坏思维”、“认知美德”、“思维病理倾向”的学习,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讨论问题时听到任何观点都能主动去怀疑、审视,以及去证明这个观点是否存在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的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和立场。

B同学通过对书中以超越整体之外的视角看问题的方法的学习,将批判性思维实际应用到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论上,不随波逐流、听之任之。

C同学认为它为人们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习更富有弹性和创造力,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学习。

D同学认为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整合三个方向的思维,即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其将在未来学习中从现实着手,更好解决问题。

E同学通过对游戏化思维的学习,认识到游戏化的核心是帮助我们从必须做的事情中发现乐趣。因而将游戏的逻辑原理应用到学习中,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F同学认为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想法。其将在未来学习中,努力做到反省外显化,即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对于《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尽管此书仅一百余页,同学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分享讨论。

G同学通过阅读理解了如何摆脱思维定势,从行动上舍弃框架、舍弃关键词、舍弃惯用的模式,从而更好激发人类创造力。同时需要刻意练习输入输出,有筛选辨识信息好坏的能力,不把时间浪费在垃圾信息上,而通过深度思考,进行更有价值的学习。

H同学认为在碎片化思考盛行的当下,为了给深度思考留些时间,需要与娱乐保持边界感。在适当的时候远离社交媒体,通过独处思考,放松自己,融入自然,在纷乱中寻回理性。

同时还有两位同学分享了其他相关书籍。

I同学分享了《图利的猫》,这本书主要讲述哲学与思考,或许一时晦涩难懂,但其确可丰富人生体验、深化思维认识,而一切学习都有价值,这必将在未来某个时刻、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境中显现出来。

J同学分享了《别做正常的傻瓜》,通过对如何进行理性日常决策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对于未来的生活如购物等日常决策有了更合适的理性思维,而不会被他人思维影响。

十位同学,十种思维技巧,在阅读、分享、讨论中,每个同学都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思辨能力,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好的掌控能力。

-------------------------

5,时间管理

选择分享的书籍《暗时间》、《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更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

同学们分享的音频整合:

文字版整理:

我们小组主要讨论了两本书,一本书为暗时间,一本书为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更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

大家首先在超效率手册中从克服拖延症上举出了14条方法帮助大家客服拖延,分别是:

1,在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下一周的目标,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目标列表上。

2,限定时间,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不允许停止工作。

3,分解工作,不明确的大型工作是滋生拖延症的温床,为了尽快开始,将一些大任务拆分成易于行动的小任务。

4,短跑理论,意志力是一种能被用光又可充电的类似汽车电池的资源。拖延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内部能源即将耗尽。

5,日程校对,对你的代办事项又充分信任的时候所做的事情,如果日常很多工作,就把他们全部完成,已经完成再停下。

6,加强自律,通过练习自律,建立起精神肌肉,让人在想放弃的时候坚持下来。

7,使用咒语。咒语是经常重复对自己说的话,通过一个咒语和你的特定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可以让自己进入一种高生产效率的状态。

8,根除潜在的绊脚石。如果你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克服拖延,但仍然无法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那问题就可能出在“土壤上”。

9,动力催化剂。动力催化剂减少反应开始的激活成本,节省了你开始行动所需要的能量,尽管反应可自发,但催化剂加速了整个过程。

10,搅拌。搅拌是生产垃圾的艺术,把大脑中的垃圾想尽办法去除,才可以发现藏在底下的净水。

11,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

12,拒绝“应该”。应该不会激励你,只会在不工作的时候感到内疚。

13,预备、射击、瞄准。如果对采取的行动不是很明确,就继续做行动,

14,摒弃拖延恶习。

其次,大家在暗时间中学到,人们利用一些琐碎的时间,比如买菜、坐公交、逛街等时间,对看到的阅读到的知识进行反刍和推理,使我们的认识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学会利用暗时间,日积月累后可以丰盈个人的思想,有很大的收获。

同时给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

该观点表明,“投入时间”的说法本身就很荒唐。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设计自己的进度条同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意思是,将我们的大目标分成一个又一个小里程碑。设计进度条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个目标的几个重大步骤有清晰的界定,能够对每个步骤的耗时作出靠谱的上界估计,就不会被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投入感到恐惧,就不会被这种不确定感压迫到过早退出。

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让我们对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我们的时间。

-------------------------

在分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又推选出一名代表,综述了小组讨论的成果!

(0)

相关推荐

  • 让爱自然流露

    从2015年至今持续开展了4期<非暴力沟通读书会>,越发体会到"再好的理念和知识,如果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通过微信语音的朗读和线下的学习和交流, ...

  • 想提高自己的情商,最好先去阅读这几本书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商不好而又想提高,看书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但是事先声明的是,"情商"是无法看几本书就能够提高的,这个意识你首先要有.看书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了解情商的运作机制 ...

  • 灵魂在路上/燕儿

    文/燕儿 灵魂在路上 -- 记常州图书馆第三期读书会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

  • 2018,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8年1月12日下午在邯郸市育华中学政贤楼三楼录播室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讨论分享会.本次会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各小组分享研究主题进展情况,二是各自研究方向下一步课堂实践安排. 信息技术 ...

  • 漫长寒假,神兽打架?亲子情绪管理“空中小组”了解一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龙霜     单位 | 厦门开心社工服务中心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大家迎来了最漫长也最特别的寒假.假期初期,大家其乐融融,可是时间一长,在 ...

  • 怎么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自我调节管理能力是一种持续自我对话的过程,使我们不必受制于经常上下波动的情绪.习惯做自我对话的人,和他人一样,也会有情绍的高低,不过他们学会了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基至能将陷入低潮的情绪引导到对自已有利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二期辑录---五大主题自选

    上周五4月23日,读书节开幕,开幕式结束后,19级法学院本科生来做志愿者,其中9位与我一起开展了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二期活动. 沿用了第一期的形式,在开展活动之前已经建立了小组,告知了读书方法以及分享形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一期---《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七章 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这场读书会是上周四晚上进行的. 参与的同学是生科院20级的新生,有两个班的同学. 首先选出了思维主持人,并且对他们以及公益委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活动开展的形式及主题的选择. 并且介绍了拆书的读书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五期辑录---《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上周五,我与食品工程2020级的五位同学开展了第五期线下读书会. 这一期拆解的书籍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与往期的差别主要在于,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强调重要的不是知识树,而是问题树.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六期辑录---《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第一章  一分为二 可以回答的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存在哪些一分为二的错误观念? 2,如何防范一分为二的错误本能? 3,如何理解非黑即白之间的灰度? 分享及答问音频: 主分享文字版: <事实: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辑录---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

    第一位 文字稿: 详见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谋生> ------------------------- 第二位 分享书籍:<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辑录2---《成为黑马》

    在这一次的线下读书会,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组是读书解惑,另一个组则是拆解<成为黑马>这本书! 我是听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了解到这本书的,精英日课还解读过作者写的另一本书: 这两本书的思路一以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八期辑录---《好好思考》

    这本书分成五部分,其目录是: 第一章引言 l我们最熟悉的决策方式 l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 l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第二章多元思维模型:终身学习者的利器 l构建深度思考力的底层逻辑 l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六期---《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昨日下午,与工商管理大类2020级10位同学对<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本书进行了拆解. 书分为十一章,我负责第十一章. 书籍前十章,每一章针对人的一种思维本能进行展开.分析了 ...

  •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谋生》

    这次读书会,做了许多变动. 没有确定一本书,每位分享其中一章: 也没有确定几个主题,由参与者选定主题,自选书籍: 而是参考之前学习<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所得,准备探索问题树,而不只是攀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