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那些以‘“辰”为偏旁的汉字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孔子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个“北辰”便是指北极星,因其居于中央,众星拱而卫之。此处的“辰”自然就是“星辰”之“辰”。还有一首叫《昨夜星辰》的歌很出名,大伙儿也都不陌生,这首歌曾经风行很长时间,直至如今仍是经典之曲。与“辰”相关的字,比如有“農”,比如有“蜃”,还比如“辱”,它们之间会有何种关系呢?今天所言之“时辰”亦或“良辰”,似乎又暗示着“辰”与时间相关。说起这个字,可以想到的事,可以想到的词儿,也真的有很多。如此,本期且试着说一说这个“辰”字。

且先来看东汉许慎的说法吧。许慎在其《说文》中说:“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匕,象芒达,厂声。辰,房星,天时也。”按着许慎的解释来讲,“辰”,表示“震动”之意。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农历三月,三月阳气已经发动,雷电振天,正是老百姓忙于农务的时令。此时万物已经生长,所以字形采用“乙、匕”会意,像草芒伸展;“厂”是声旁。“辰”也代表房星,“房星”是天时的指针,意味着春耕的时候到了。

郭(沫若)老也曾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讲过,“辰与蜃在古当系一字。蜃字从虫,例当后起。”甲骨文中,“辰”字是象形字,其字形很简洁,好似一直身体舒展,在水中游动的大蚌(如下图):左上角的三角部分,表示坚硬的外壳;其后拖着的是柔软的身子。“辰”字金文字形增加了与外壳平行额一横,在此作指示符号,表示蚌是游动的,同时蚌身不再在蚌壳的正后方,而是蚌壳的边线相接。故而“辰”字本义当是“诸如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亦可理解为“贝壳”。《汉语大字典》的编者进而认为“辰”字很可能是古代一种“耕”作之器,此耕器做成“贝壳”之形(即为“蜃”形之器),再附以提手,则表示操作之意。由此可以知道,“辰”字当是一种“贝壳形”的耕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诸如“農、辱、蓐、耨”諸字皆是以“辰”为形旁。星之名辰者,大概也就是因为星象与农事多有关系,所以古人很多时候用“耕器”来表现以“辰”命名的星。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奇怪,为何“辰”与“蜃”在最初是一个字。这里还有缘故。“辰”字本义是“蜃”形的耕器,或称贝壳形的耕器,在后来发展中,“辰”字本身被借去表示地支以后,先民们为了避免文字使用上的混乱,于是便在原“辰”字的下面加上形旁“虫(huǐ)”字,创造了新的形声字“蜃”字,专门表达“辰”的本义。从那时开始,“辰”的本义“贝壳”义便由后起字“蜃”承担,但汉字总会有延续,后来在一些以“辰”为部首的汉字中却得到了沿用,如“農、辱、耨等字。上古之时,坚硬的贝壳往往是人们切割、挖掘等活动的理想工具,因而常常被用来制作成工具,如“農、辱、耨(除草的工具)”等。

你还会想“辰”为何是“震”之意呢?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在《说文中之古文考》中解释:“辰,(甲骨文)象以手振岩石,乃振之初字。”如果联系到“辰”字的本义来看,“辰”便是表示以坚硬的贝壳去敲击岩石来制作农具。另一学者周谷城也说:“就形体而言,(辰)正象人在崖下凿石之状。”(见于《古史零证》)先民最初劳作所用的农具大多是石制的,今天考古发现的一些石刀、石镰便可为证。如此一来,我们或许就清楚为何许慎说“辰”是“震”义,也了解了“辰”字为何与农事有关,更是了解了“辰”为后起“振”的最初字形的缘故。

也正是源于“辰”字与农事有关,才被先民们借去表示地支,要问原因,还是因为那时候地支最初是为了农事安排而产生的。“辰”字作为地支,其排第五位,常与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庚或壬等相配,用来表示纪年、月、日,亦可单独使用来表示纪月、时。

在太岁纪年法中或在干支纪年法中用以纪年,比如1916年为农历丙辰年,《尔雅·释天》还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用以纪年,表示的是农历三月,《晋书·乐志上》记载:“三月之辰名为辰。”用以纪日,宋黄庭坚《和师厚栽竹》云:“根须辰日斸,笋要上番成。”当“辰”用来纪时,则表示早晨七点到九点之间。宋洪迈在《容斋续笔》卷一中云:“辰时为弟,巳时为兄,则弟乃先兄一时矣。”

今天我们所知的诸如“日加辰巳”之类的纪年、月、日之法,也并不是古时就有。清代赵翼曾说:“古时本无一日是十二时之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如《五行志》'日加辰巳’之类,皆汉法也。”(摘于《陔余从考》)从赵翼的话,或许可以知晓,一日分十二时并以干支相配之法,大概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太初年间正是汉武帝时期),随后历家日益精进。这是题外话了,先说到这。

一些关于“辰”的词,诸位或许也知道。如“辰巳时”指的是上午七点到十一点之间,如“辰牌”表示古代的一种报时工具,也可以指上午七点到十一点之间。还比如“三辰”指的是日、月、星之统称。

物换星移几度秋,时间的运行往往与星辰变化联系在一起,由此“辰”还能引申为时光、日子。如宋代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其意为“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离开你任凭什么好日子都是虚设”。还有“诞辰”一词,意味“诞生的日子”。

同时,“辰”也是龙的代名词,正如“寅”可以为“虎”的代名词一样。在十二生肖(上期说到,十二生肖也是古人为了农作而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作为代号,方便熟记。)中,“辰”与“龙”相配,故而便以“辰”指龙。

当然“辰”的意义不止于上述所讲,它可以表示“美善”之类的形容词,也可以表示“辰”的通假字。还可以作为地名,一种古地名——辰州,秦为黔中郡地,汉属武陵郡,隋朝开始置辰州。明清为府,今天属湖南省。也还可以表示水的名称,辰溪属武陵五溪之一,出贵州省江口县西北梵净山,东入湖南省,始称辰水,注入沅水。甚至“辰”还是一种古老的姓,古书记载说“伏羲之裔巴子,分封于辰,即今辰州,后因氏”。作为姓氏的缘由还是与“辰”作为地名有关,以地为氏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隋朝就有辰子奇一人,据说擅长绘画,这一事迹便被《名画记》记录下来。

也许诸位还都听过“牝鸡司晨”这个成语。要说出处,这个成语源自《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故事嘛,也众所周知,是发生在商周交替之际。是时,商王帝辛攻打苏国得到美女妲己,从此听信妲己之言,残杀大臣,荒淫无度。周武王灭商后感慨地说,就好比一户人家,母鸡一般是不打鸣的,如果母鸡一旦打鸣,这个家注定就要败落。后来还有“牝咮(zhōu)鸣辰”一词,也是说母鸡报晓,这个词出自《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意思与“牝鸡司晨”相同,封建时代常被比喻为妇女窃权乱政。

本期的这个“辰”,与之有关的虽然省略了一些,但还是说这么多。零零星星地既说到“辰”字相关汉字的演化与变化,也说及了“辰”作为地支的用法,还说到了一些与“辰”有关的词儿,最后也说了与“辰”有关的故事传说。希望诸君喜欢。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