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明喜丨商都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上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是大自然恩赐于商都地区的自然气候,适宜的气候,使山药莜麦两类农作物,在商都地区大面积种植。两类农作物养育了一代代商都人。
一件宝,山药
山药一年生草本植物。'’山药'’ 是人们的通俗叫法,本名叫'’土豆'’,学名叫马铃暑。开白花或蓝紫色。有的地方叫 '’洋芋'’。它是800多年前,洋人给中国人的毒品,劳动人民用以毒攻毒的办法,使它变成了有益的植物,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成为各地劳动人民致富的金圪蛋。
山药从切署,间一垄种一垄的传统播种,到整署高垄子播种,到现在的育苗播种。每走过一段高产的历程,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曾记得,山药有许多品种,'’ 里外黄 , 粉山药,红山药,紫山药,红暑八号,虎头白'’。
里外黄一一这种山药皮黄肉黄,好吃产量高,大面积种植。
粉山药,红山药,紫山药,红暑八号一一这几种山药产量不高,但它好吃,庄稼人不愿多种。
虎头白一一这个品种是从: '’ 大寨'’ 引进的,所以叫 '’虎头白'’。轻霜是打不倒它的,'’ 老不死 '’ 是它的绰号。由于产量大,集体时大面积种植。
山药有单种做法,有与莜面或其它食物混合的做法。
山药花落后的二十多天后。是捣 '’山精精 '’ 的最好时节,妈妈到地里刨上山药,焖好的山药,晾到一定时间,捣出的 '’ 山精精 '’ 特别筋,拌上带有葱花油的醋奄汤,姊妹们轮流地吃,吃了一块又一块。
'’ 山精精 '’ 在案板上撒上面泼,用擀面杖擀开,锅底倒上胡油,烙出的 '’ 山药饼'’ 特别好吃。念初中的时候,正是白面紧缺的年代,'’ 山药饼 '’ 常当干粮。
进入寒季,院内埋上一坑山药,冻了一冬的山药,颜色变黑,吸收了土的味道。到了春天扒了皮,把它晾干后,磨成干山药面。做成干山面窝头,搓成干山面鱼鱼,搅成干山面拿糕。为了充饥,不想吃也得吃,现在想吃还吃不上,只能心里想上一会儿。
山药与莜面常相恋在锅里 案板上。它与莜面可以做成囤囤,山药丸子,山药鱼,山药块垒,块垒蛋蛋,摩擦擦。它与莜面制成的每一种食品,都是不过期的好饭,各地餐馆里的稀罕饭。
在现代机械不发达的年代,山药制成淀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秋季收获后,一部分为籽种,一部分为一年的食用,入窖贮存。爪子刨烂的,铁锨铲伤的,太阳晒绿的,都是制淀粉的好原料。
小时候的记忆中。村里没电,也没有磨粉机。磨粉一律纯手工制作。父亲用小方木,钉一个宽30cm,长35cm的长方形方框,用锥子将铁皮锥上许多带刺的小孔,钉在方框上,父亲用手轻搓毛刺,试着毛刺夠不夠锋利,试验成功后,一个锋利的磨粉工具制成。磨具制成,父亲在集体挣工分,磨粉的工序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
洗好的山药,不论大小,在妈妈手里游刃有余,车轻熟路,都被磨得粉身碎骨,浆飞沫溅。妈妈有时不注意,指头被擦掉一片皮。自已用白布裹住指头,继续磨着山药。手指长时间接触山药浆,到处是裂开的裂子,妈妈也不当一回事。我想: '’ 妈妈你不疼吗?也许妈妈真的不疼?'’为了磨那二升粉,为了姊妹五个吃上可口的粉条,妈妈多苦多累,脸上常带着笑容。
很小的我,好趣性很强,趁妈妈歇的时候,抓住山药磨一会,失误是免不了的,手掌被擦去一块皮,受到淀粉水的刺激疼的专心,妈妈把棉花点燃,给我曲上一会,缓解了疼痛。只有自已亲身体验,才知道擦起皮,比刀割还疼的历害。
妈妈磨上一天山药,晚上还得加班到深夜,过滤着山药浆,取着山药的精华淀粉。
舀上半锅水,水上放一个箩子,将山药浆舀到箩子里。妈妈不停地加水,不停地抓捏 搅拌,让淀粉尽量吸出,浆渣放到桶里。再用清水滤过三四遍后,没有淀粉的渣子,晒干后是很好的猪饲料。
过好后的山药粉,暂时不能搅拌,静等沉淀。等到第二天,淀粉充分沉淀,倒掉上面的红水,换上清水,再反复沉淀几次,瓷盆底下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淀粉,洁白如雪。用铲子一块一块铲起来,晾在热炕上。晾干后,用洋瓶碾碎,妈妈用半升子量完,装进了小白布口袋。
山药粉可制成粉条 粉饦 粉丝 可煎可炒。既可做主食,还可作辅料,炸鱼,肉丸子 炸肉.........
90后出生的小青年。他(她)们只知道现代高效率的磨粉机械,不知道前辈们纯手工磨粉的辛苦。只知道花上六 七元钱,到饭馆里吃一碗凉粉,推碗放筷子走人。不知道当年的父母们吃一饨凉粉,吃一饨粉条烩菜好象过年。
每次回老家,妈妈亲手促的凉粉,拌着可口的佐料,吃了一碗又一碗。手工擀的粉条,搭配上山药 猪肉做成大烩菜,醇香回味。每次临走的时候,妈妈给拿上山药粉。她自语道 : '’ 自家的地道,纯正,没有添加剂'’。
浓浓家乡味,悠悠故里情。每年老家人都在磨山药粉,人们以淀粉为食,世代传承,地道的老家风味,散发出纯朴实在的人情味。
山药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壮态,并深深地融进了民士民风的俗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