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国画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国画构图中特有的虚实、疏密关系?

中国画讲堂2021-02-13 15:44:46

疏密很容易了解,这里不做过多解释,我们先了解一下下何为“虚实”?

虚实,是从中国绘画画材布局而讲的。不同于西方画,对于虚实他们讲的较少,而我们讲得深入,就像戏剧,仅用两块布来代替城墙,突显出主体,而不让复杂的背景乱了主题,可以说这套艺术规律,更符合我们东方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及要求。

那么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举个例子说明!

如上面这张花卉图,尽管没有画背景,但是我们看起来会想象到这些东西摆在桌子上或平地上,总不会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画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为白色,略去繁琐的背景成为白底,以白来衬托画材,而画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画家往往评论中国绘画为明豁,也是这个道理,然而空白处究竟是什么呢?可以由看画的人随意去联想,使人产生更多联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国画中,“虚”就是画幅上空白,“实”即是画幅上的画材。如上图的画,空白处就是“虚”,画材是“实”。

我们常常听到绘画中的虚实、疏密的名词,那么虚实和疏密是一个意思吗?继续往下看!

虚实与疏密的关系

1.虚实和疏密不能混淆

虚实与疏密是有区别的,往往有人把它混为一谈。有人说疏处空白多些,密处空白少些,这话有一定道理。一般说来,山水画中对虚实讲得多些,花卉中对疏密讲得多些。如画兰竹,必须要有线条的疏密交叉关系。画松针也是同样的道理,松针的线条交叉,就是处理部分疏密关系。(如图一)。

图一

在山水画中,一般讲虚实是多些,但也要疏密。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画中往往不画色就以留空白,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无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画色的,也是一种创作,不着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无物的。艺术毕竟是艺术,艺术不等于自然,自然也不等于艺术。因为宇宙万物之色是千变万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现出色的变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说:“知白守黑。”就是说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处理好黑处。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画面上摆实,而不知道怎么布虚。实际上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任何一样东西,放在空间都不可能没有环境背景的,西洋的绘画根据自然存在的规律表现于画面上,所以总是布实的。然而中国画却根椐眼睛视觉的能域来画画的,因为眼睛看东西,必须听脑子的命令,脑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脑子命令看某物的某点,就注意某点,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们看一个人的脸,就忘掉了身体,看到鼻子,就会忽视嘴,不可能如摄影机一样,在视域的范围内丝毫不会遗漏。这就是《论诏》中所写道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的这个道理,中国人的作画就以视而不见作根据的。视而不见就无物可画。无物可画,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么主体就更注目和突出。这就是以虚显实的虚实问题。至于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须进一步研究虚和实的问题,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

2.虚实与疏密有相通之处

图二

虚实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无非是讲画材与线的排列交叉问题,如上面的图二,两个苹果排得近些,而另一个排得远些,中间有两个距离,近的,如①,远的距离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对两个距离间讲的。又苹果是画材,是实的,苹果以外的空白,是虚的。这就是虚实。然两个苹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虚,排得疏些中间的空处,是比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虚。苹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虚了。因此,大虚、大实、小虚、小实,与画材的疏密有关,故一般人就将疏密与虚实混同起来了。

图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线与线的组织,成块的东西较少。当然,有的画也能讲虚实。如一幅兰竹图(图三),从整体上看来,几块大空白叫虚,兰花和竹子称实;从局部来讲,竹子的运笔用线有疏有密,线条交叉的处理就是疏密问题。

图四

又如图四,也是由线组成的,画中没有大块东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虚,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虚。石头是实的,树由线组成,树枝交叉和树叶点子,都是讲线条的疏密,而不是虚实了。

■小结:

“虚实”:即有画与无画的问题,凡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疏密”:即画材与画材的排比问题。

疏密的排比,应有三件以上画材相配,否则便没有疏密。同时从虚实来说:凡无画处为虚,有画处为实。疏的空处为虚,密的空处也为虚。因此,虚实和疏密有相异之点,但也有相似之处。

中国画所谓无画处有空白,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东西的限度的,实际上画中的空白,并不是没有东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东西,故成为空白,因为眼睛不注意的东西就等于没有东西了。

凡三件以上东西摆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个以上的苹果来排比,才能排出规律来,又有变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艺术处理了。如画一个苹果或画二个苹果都没有疏密,只有虚实。如果画三个苹果,便有疏密了。

图五

我们摆三根线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线的交叉摆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样能摆好。有的内行的人,请别人画兰花,他只说请你为我撇三笔兰花就行,而不说撇一笔兰花或撇二笔兰花,这是最内行的话。构图要简单,却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构图,如图五,画中只有一块巨石为画材,而没有别的东西,似乎只有虚实而没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这样布置,他只在左上角盖二方图章,有时又盖上一方压脚章,图章也作画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构图了。八大山人画两只小麻雀,加上题款和印章后,也就成为一幅完整的构图了。因为印章、题款都作画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布置时要看整个构图,故图章题款与整个构图有血肉的关联,不能随便布置。

画竹子和梅花,用线交叉极其复杂,若没有疏密交叉则不成画,所以有人说梅、兰、竹、菊为花卉画的基础,是有道理的。

虚实、疏密在国画中的一些处理方法

实中求虚,比较容易讲;虚中求实,不大容易体会,以虚为空白,其实并不是没有东西,主要在于求其空灵,但是空不是空而无物。

图六

如山水画,画一片密树林,其中密林太密,觉得平了,可插画点房子,或画几株在云雾中的树,使其有虚的意义,房子、云雾是实的画材,不着色,同样有白的感觉,即为实中有虚(如图六)。

图七

再如一幅山水,上部两块大山,实画太实,中间留空白画瀑布,求其空灵,即是实中求虚。所以,实中求虚即为实中求其空灵,并不是虚掉没有东西,而是白色之瀑布(如图七)。

图八

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中,往往以白色之路来破实,求空灵的变化。有时在丛山中,留一空白画人,求其以虚(白)显实。黄先生曾说一烛之光,迎室皆明。”画中以一点一线之白,使作品空灵起来,这就是以实求虚的道理(如图八)。

图九

在花鸟画中以虚求实较困难,山水中较易理解。如图九中,山是实的,天是白的,山下以雾虚之,而云下还有山,虽然云下的山未曾画出,却同样感到是山之延伸,山势很高,山下云雾笼罩,颇为虚中有实之感。画中的不画天空,即为空白,云和天同样是虚,则感觉不同。倘若天空中画一排雁,而天空格外空旷,感到空处是天,引人注意了。即为虚中有实,空而不空也。

虚实、疏密都是相对名词,无实不能成虚,无疏不能成密;虚以实来对比,疏以密来对比。如善恶二字相似,无恶就无所谓善,无善亦就无所谓恶了。

所以,我们讲疏密的问题,不仅是远近的距离,而且还有交叉问题,不交叉易散,交叉了就密,平行线没有交叉点的是最呆扳的线,故作画时,最须注意线与线不要平行,线与画边不要平行。山上的小树可以画平行线,但是近树画平行线就不好。同样画芭蕉时,有的不画直杆子,仅画几张叶子,更易避免平行线。如图十,如果画了直杆子就感到呆板,但如果将杆了斜一点,再旁边添一小芭蕉就增加了它的变化。

图十

凡是画,必须要空中有物,而不是空中无物,但我们往往感到虚中求实较难,实表现得不好,虚中也不能有东西,中国画自宋代以后,常用题款来帮助布实的,花卉也是这样。

综上所述

疏密与虚实两个问题,是构图中的主要问题。以上讲的都是构图、布局的技巧,而布局是通过笔墨技巧表现出来的,即使构图再好,笔墨不好,不能成为成功的作品,构图好,笔墨也好,没有好的思想性,仍旧不是很成功的作品。毕竟绘画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作品是作者自己思想的反映,什么样的作品,就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因此,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并重的,是缺一不可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