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人:画画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相关信息:
时间:2020.01.14-02.09
地址:广东美术馆5、6、8、9号展厅(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开放时间:9:00-17:00(逢星期一闭馆,广东美术馆于1月24日临时闭馆,开馆时间待定)
90岁高龄的丁立人,曾无数次谈起这部经典,如今依旧津津乐道。“奶妈、《西游记》、我、画画,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件事,没什么内在联系,全是偶然因素。可是,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事,由于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将一些因素串联起来,产生一种结果。”
1月17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王绍强担任策展人的“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丁立人《西游记》重彩系列作品一百幅及《戏曲人物》数十幅,配上他朴实而真诚的文字及其各个时期重要文献手稿,展现了其真、善、美的艺术追求,在新春佳节把观众带入西游和戏曲的趣味世界。
嘉宾合照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致辞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艺术家丁立人发言
王绍强馆长向丁立人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丁立人出生于1930年,那个日落而息的时代,对小孩来讲,晚间最大娱乐的莫过于听故事。碰巧,他有一位会讲《西游记》的奶妈。每天一入夜,奶妈便在黑乎乎的房间讲西游故事,情景交融,效果特别好。乃至八十多年后他回想起来,仍觉得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
奶妈当年讲述的《西游记》,许多有趣的故事无形中存入丁立人的脑子里,慢慢地发酵、转化成画画的欲望。他觉得,故事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故事听后就完,一无所有,若将其变成实在,成为具体,可观可触,这有多好。要想具体化,只有靠画,画成图画。
展览现场
六岁那年,他便开始画《西游记》。由于他的父母十分喜爱戏剧,不仅爱看、爱谈,还爱唱,所以家中常聚亲友谈戏、听戏、唱戏,亲友还从上海带来印有西方现代画派作品的西洋画刊,这便是丁立人最早的绘画启蒙。在中国式的“艺术沙龙”中自由成长,幼年接触的各种戏曲视觉经验早已成为其身体流淌的基因,绘画也在心中埋下了种子。
照理讲,像他如此对绘画充满热情的人,高中毕业应该要考美院的,可鬼使神差,他三进三退三所大学,最后读了山东大学的理工系。常人看来,没接受过美院的美术教育对一位热爱绘画的人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是,他笑笑说,“人生经历四所大学,也是一个很戏剧的过程。”
石猴出世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得了好棒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单挑九千年一熟的桃子吃个够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师祖传道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话水渡口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丁立人对过程的体会,最早也来源于《西游记》,“它本是以取经为目的之书,可是真正取经的事,其内容不到一回,只有小半回。可见,取经没什么,去取经才是有戏。目的不重要,过程才重要。”
太虚仙境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柳林先庵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七绝山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一直以来,《西游记》一书丰富、变化、神奇、有趣四个特点令丁立人沉迷,“这四个特点中,我特别欣赏最后那个特点:有趣。我以为有趣最重要。写小说,要写得有趣,画画,也要画得有趣。若是无趣,写它做什么,画它做什么。”
丁立人常说,“画画是用本心在画,是画自己喜爱的东西,是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他说自己画《西游记》,画着画着,便觉得不在画画,而是自己跟着师徒一行的故事,跟着他们踏上了取经的道路。
在展厅里,观众随着一百幅《西游记》画作,重温了唐僧四人一路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冒险经历。画面中用线犷厉,稚拙的形象、热烈的色彩、平涂的色块,既能看到敦煌壁画以及汉代画像砖等传统艺术形象又仿佛看到戏曲形象插科打诨,粉墨登场,耳边余音缭绕、南腔北调、锣鼓喧天......
猕猴为亲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旁有人家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上步灵山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上渡口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这些层次丰富的色彩叠加,洒脱的线条和夸张的人物造型使得丁立人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显得很特别,这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有着理工科背景,学过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在上海昆虫研究所从事昆虫科普图绘制工作时,还经常下乡进行昆虫科普调查和写生工作,这个知识结构和经历反映到画面中,别具生面。实际上是他走的路不同,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就画得不一样了。
这种画法,让观者感受强烈。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涛观展后感到非常兴奋,“画面就是一张白纸,好像丁先生就在挑战这张白纸,很神奇的一种游戏状态。我们其实很少机会能在画面中读到这种自由无碍的精神状态,也很少有艺术家能够把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语言消化到这种出味道的程度,非常了不起。”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心猿归正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直至西牛贺洲 重彩100cm×130cm 2014-2018
老丈指点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孤明独照山 重彩 100cm×130cm 2014-2018
此次展览除了《西游记》外,还有他最早被艺术界所熟悉的重彩系列作品《戏曲人物》。戏剧中的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等人物关系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的视觉张力来体现,努力将民间艺术浓烈的色彩表现与西方现代艺术夸张变形的形体结构相结合,以彩墨形式进行表现,色墨的交融,笔触与色彩的重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
丁立人自称是林风眠迷,他的厚色重彩包括方格图都受他的影响,尤其从古拙朴实的民间艺术中汲取素材。在蔡涛看来,这是幸运的,“那个年代他可以看到那样的民间艺术,在求学时能有关良、林风眠这样有格局的现代艺术家去告诉他世界是这么的丰富、艺术传统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在看他的画面时,一方面你会惊叹于他的创造力,另外会赞叹他消化吸收的内容很丰富,不单一。”
舞剑 重彩 243cm×381cm 2017
红牛与黑牛 重彩 180cm×190cm 2017
关于雅和俗,我们常常会刻板地认为诗词歌赋谓之雅,而民间木刻或年画通常认为是俗。“可丁老的绘画常让我想打破这些刻板的标准,画面本身调和出来的韵致透着雅,所有的配色舒服得跟你听古琴时那些最妙的韵律是一致的,但画面的所有材料包括词语全是特别民间的艺术,最后呈现出特别有教养的新的野性之美。他打破雅俗的籓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绘画世界。”蔡涛继续谈到。
1950年代末,丁立人在上海昆虫研究所从事昆虫科普图绘制工作时,经常下乡进行昆虫科普调查和写生工作,他在无意中发现浙江农舍灶台上的“灶画”。这些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小小壁画,加深了他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不仅对中国民间艺术进行大量调查、收集工作,而且还喜欢上非洲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也开始愈来愈多样化,除了彩墨、油画以外,先生还尝试石雕、木雕、印钮、版画、速写、剪纸、拼贴等各种艺术实践。
朱色高人 56cm(h)木雕 1994
大花脸 44cm(h)木雕 1994
三人同抓一条鱼 30cm(h)木雕 1994
本次展览是丁立人在广东的首场个展,开幕发言时,丁立人谈到他对广东的情感,“我去过番禺、顺德、佛山、台山、南海、开平等等地方,把珠三角跑了个大概,专往乡镇里去,番禺的陈村、沙湾,东莞的常平、石龙、石碣、樟木头的大小村我都去过,广东好亲切,每到一个地方都画了很厚的速写和文字图片。乡村有纯正的东西,像酒一样酿了30年的就是好。”
行走珠三角 (1992 1995 1996) 文稿
在展厅的陈列柜里,展示着如今非常时髦的手绘日记,记录着他的行走轨迹和感悟,文中谈到的图形,他配以色彩丰富的手绘插图和美术字,厚厚的资料记录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观察。一同展出还有90年代创作的木刻雕塑,以戏剧人物民间人物为原型,古拙之中藏着非洲雕塑的原始感。
重走天钥桥路(文稿)
丁立人将艺术形容为难以企及的高峰,而自己始终在山脚下攀爬,在艺术道路上他时刻怀着一种谦卑的心,慢慢欣赏、仔细拾掇着“沿途的风景”。对于艺术的追求,或许如他所钟爱的《西游记》和杰克· 凯鲁亚克《在路上》,重要的并不是去西天取得的经书,而是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的过程,还有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的心。
“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