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的领导有多可怕?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昭皇帝 始元元年 前86年

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与帝略同年,共卧起。赏为奉车,建驸马都尉。及赏嗣侯,佩两绶,上谓霍将军曰:“金氏兄弟两人,不可使俱两绶邪?”对曰:“赏自嗣父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与将军乎?”对曰:“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

【译文】金日磾两个儿子金赏、金建都担任侍中,年纪和皇上差不多,形影不离。金赏担任奉车都尉,金建担任驸马都尉。等到金赏继承爵位后,配有两条绶带(系印信用的佩带),皇上对霍将军说:“金氏兄弟两人,不能让他们都配两条绶带吗?(俱封侯的委婉说法)”霍光回答说:“金赏只是继承父亲的侯爵罢了。”皇上笑着说:“封谁为侯,不是朕与将军说了算吗?”霍光回答说:“先帝有规定,有功劳才有资格封侯。”于是皇上作罢。(高祖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解析】这段材料说的是金日磾时候,他的爵位该如何继承的事。刘弗陵小小年纪,很难让人相信,能说出这番话。说这些话的作用在哪里呢?

一、察奸

这个时候,霍光刚刚上位。高祖有白马之盟,为万世不变之誓言。如果这个时候,霍光顺着刘弗陵的意思往下接,赞同刘弗陵的意思,后果难料啊。小孩子说话童言无忌,你一个老干部也不懂事吗?很可能就因此被清除出决策层。这其实就是之前有讲过的察奸术,正话反说,奸佞烛见。

二、逼迫表态

另一方面。刘弗陵这是在收买人心,做好人。一般来说,新皇帝登基都会大赦天下,大肆封赏。刘弗陵聪明,赏没有封出去,心意却已经传达出去了。而且同时让霍光去得罪人。让组织成员知道,不是皇帝不想封赏你们,而是大司马大将军拦着不让。

三、捧杀

一旦霍光说了这个话,抬出了高皇帝的白马之盟。如果霍光想结党篡权,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把自己抬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这就是非常直接的阳谋,霍光必须这样回答,霍光所有的回答都是可以提前预判的。因为一旦刘弗陵问出口,霍光不回答就是不敬,同意封金家兄弟为候就是违背高皇帝盟约,不同意则以以官爵结党都不方便了。

总结:运用这种手段去逼迫下属表态,必须是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首先是权力格局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是汉献帝跟曹操说这样的话,曹操肯定就欣喜若狂的赞同了,因为曹操已经不在乎自己在汉献帝眼里是什么了,反正你也拿我没办法。

再有就是皇帝自己说的话可以不算数。比如说刘弗陵,他有一个特殊性就是他还太小了,所谓童言无忌,刘弗陵是有监管人的,霍光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监管人还没同意呢,比如说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等。如果是一个成年人,说出这样的话,下属也赞成了,就收不回来了。

如果收不回来,那事情就变得麻烦一些了。首先需要兑现自己说过的话,其次才能以它罪把自己封的侯爵撸下来,同时以它罪把霍光撸掉,权力的游戏凶险无比,平淡的几句话后面往往暗藏杀机,刘弗陵也是笑里藏刀,霍光这次算是由于谨慎和忠心而逃过一劫,同时也进一步取得了刘弗陵的信任,因为通过了考验。

霍光此言目的有三: 1. 敲打幼帝,让他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违反,不能滥用权力,否则就丧失威信。 2. 敲打周围叵测之人,皇帝因为玩得好就要给人封侯,这就是自曝弱点,难免不会有人心怀不轨,用声色犬马诱惑皇帝,把他变成明武宗那样的昏君。 3. 给新血树立标杆,武帝清空了朝野,那么进人的时候就要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打歪心思,必须建功,不建功,不封赏。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是的

冉闵慷他人之慨 上书给后赵皇帝 为禁军将领们求官职封赏 往往超出了他们的功业所对应封赏的标准 自然 石遵以功劳不够 拒绝了对他们的封赏 让各位禁军将领们怨声载道 失去了对石遵的支持 为后来冉闵政变称帝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这是反其道而行之,以过归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