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生的希望,急速退热是死的开始
当前大疫当前,最畅销的是口罩,最畅销的医疗器械是体温计,最多的医学检查是量体温。全国14亿人都怕发热,一发热就很恐惧,就千方百计退热。但是我要告诉你,“发热是生的希望,退热是死的开始”,当前必须多次强调,反复说明,让医务人员警惕,让全国人民明白。我的观点是胡说八道吗?是歪理邪说吗?是威胁吗?还是那句话,让证据说话吧。
一、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反应
1、人为什么会得外感性疾病?
所谓外感性疾病,就是感受了自然界的细菌或病毒引发的疾病。中医把外感病源称为“风寒暑湿燥火”。
我们生活的世界,尽管眼睛看到的是繁花似锦,看不到的是时时刻刻被包围在无数种细菌和病毒之中。当你免疫力强的时候,它们与你和平共处,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不会发病。但是当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细菌或病毒的侵入,这时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为什么要发热?
排外,是人体的本能。一切不是人体内的器官,细胞等,人体都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排出体外。因此当有微生物侵入人体的时候,如新冠病毒侵入人体,人体要想办法把他们排出体外,排出体外有2种办法,一个是杀灭,一个是通过咳嗽、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疾病,人体要把病毒排出体外的第一反应是“咳嗽”,但是由于病毒在人体的下呼吸道,通过咳是咳不出来的,只能是干咳。
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康复的唯一途径就是杀灭病毒。
想杀灭病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有外援的特异性药物。所谓特异性药物是指只对这一种病毒有特效杀灭作用的药物。但是因为病毒的种类千千万万,目前没有,以后也不太可能有特异性抗病毒的特效药,现在只有几种广谱杀病毒的药物,杀病毒的能力很有限。
如果感受到病毒数量较大,正常的体温时的免疫能力杀灭不了病毒。于是通知人体恒温控制系统提高体温,增加抗病毒的能力。提高体温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完全依靠高体温来杀灭病毒,提高体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体温升高1℃,自身免疫能力提高4到6倍,因此面对外来微生物的侵入,人体的第一反应是发热,发热的程度与病毒的种类和病毒的数量,以及人的体质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发热是疾病发展的必须过程
对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是没有特效药治疗,为什么会有大量患者康复呢?这就必须要提到的人体自带的研究所和医院谈起。
由于外感微生物,人体要出现免疫反应,如果感受到微生物的数量很少,人体不用发热,或短时间,微微发热,就可以不知不觉识别了病毒,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消灭了病毒,而且以后再碰到这种病毒,人体可以立即识别,立即消灭。这就是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理。
如果患者感受的病毒较多,靠常规免疫系统杀灭不了病毒,这时就会启动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结果是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免疫细胞活性增强,体温升高1℃,免疫能力就提高4到6倍。一方面是免疫细胞要与病毒战斗,另一方面还要争分夺秒识别这种病毒,制造针对这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因此对于感受病毒较多的人,发热是战胜疾病的开始,也是走向康复的必须,没有发热的过程,就没有抗体的产生,就没有生的希望。
因此大量患者的出院,并不能完全说是医院治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主要是靠患者的免疫力,现在几乎所有西医,也基本同意这个说法。因此全世界公认,任何医疗的目的,都是以支持疗法为主。我国的治疗规范也明确规定第一治疗方法是支持疗法,所谓支持疗法,就是要做好后勤,排除干扰。
上述是从理论上分析发热是人体战胜疾病的第一步,发热是康复的希望。
二、非典期间的两个护士、两种治法和两个世界
2003年的广东出现了SARS病毒的流行,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其中有二位是护士,都是女性、年龄相似、体质相似,感染的症状相似,但采用了不同方法,结果却是两个世界
1、生的光荣:立即停止抗生素和激素,全部中医药治疗
【论文题目】《中药治疗拉开抗击“非典”序幕》
【作者】信息时报
【文献来源】信息时报 2007-10-30
【摘要】
“2003年1月28日早上,邓老的弟子邹旭,接邓老到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心脏病患者和一位患有侧索硬化肌肉萎缩的俄罗斯患者。在路上,邹旭忧心忡忡地告诉邓老,他的妻子(急诊科护士长)感染了“非典型肺炎”已经3天了,高热不退。邓老根据所报告的病情症状,提出处理的意见并强调必须停用抗生素与激素。在二沙岛会诊之后,送邓老回程之时,邓老再一次严肃地对邹旭说:你必须马上回去把抗生素与激素停掉!用中药治疗。邹旭回去按指示把抗生素停掉,辩证处方,寄望于中药。值班医生在旁说,停掉西药行吗?邹旭坚持用中药治疗妻子3天后,烧退了,肺部的炎症改善了,看来可以逃过一劫了!”
【证据图片】
2、死的伟大:全部用西医的预防、西医的治疗
【论文题目】《她化作了一缕阳光--记叶欣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作者】沈仁康
【文献来源】
【摘要】
文章说“她做了近20年的护士长,长期的超负荷运行和劳累过度,常年的站立,长久的低头弯腰操作,她体质本不好,颈椎腰膝关节都有劳损,但她上进心强,生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她从来精神饱满。病人反映,她总是一脸微笑。尽管她回到休息室时,有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叶欣47岁,不算老,但“她体质本不好”, “有时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文章说“当时还弄不清原因,以为强力霉素等抗生素能够遏制“非典”病毒。医院要大家吃这些预防药。叶欣就督促大家按时吃药。身材瘦小的容丽瑜(后来她接了叶欣的班,当了护士长)一吃这些药就反胃、呕吐,不肯吃,叶欣一定要看着她吃下去以后才放心。她指指走廊里候诊的病人说:“你看看,每天这么多病人等着我们呢!我们不能病,我们要防护好自己。”
文章说“她吃不下任何食物,她必须补液,一天要吊10多瓶之多”
文章说“病情还在加重。11日,她肺部插管,上了呼吸机。为了不影响血氧饱和度,还使用药物使之“冬眠”。从此,叶欣再没有醒来。”
【证据图片】
http://news.sohu.com/44/66/news209456644.shtml
上述报道提出叶欣死亡有4个因素
(1)劳累,护士很累,护士长更累,劳累使免疫力低下。
(2)用抗生素预防非典是非常错误的预防
2002年11月16日的佛山病例就发现抗生素治疗无效,2003年1月21日以广东卫生厅名义下发的文件也提到抗生素治疗无效,为什么广东中山二院到3月份还要用抗生素预防非典?难道治疗无效预防会有效?
由于西医采取非常错误的预防,使护士免疫力下降,抗生素的副作用增强,因此容易感染非典。
(3)非典病毒是寒湿型病毒,喜欢寒和湿,抗生素是寒性药物,“10多瓶”点滴无疑是加湿。如果叶欣是首例难免误诊误治,可是到3月11日广东已经305例了,大量病例证明,治疗非典没有特效药物,滥用抗生素会病情急剧加重,为什么还要每天“10多瓶”?
(4)错误的冬眠
如果非典病毒是普通的风热型病毒,为了减轻患者的消耗,降低病毒的能力,采用“冬眠疗法”是可行的,但是非典病毒是寒湿型的,用药物把人冬眠了,人的体温降低了,对外反映迟钝了,但病毒却因体温的降低而疯狂了,因此非典患者冬眠后将永远不会醒过来。
西医不知道病毒也有“寒热温凉”,把寒湿型的病毒按普通病毒治疗,属于误诊,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非典,还有用冬眠的方法治疗非典都属于误治。误诊误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还能抵赖吗?因此叶欣如果不死那就奇怪了。
上述两位护士的遭遇只是个案吗?不是,在上文《中医西医2003年非典时期的较量》中说明了很多案例,这里不重复了。
三、谈新冠病毒患者的两重天
只是在SARS时期存在两种治法两重天吗?不是,现在依然明显存在。但是因为“敏感症”太严重,本人这里只提供证据图片,不加任何评论,如果这也敏感,真的没有办法了。
1、李文亮三位同事转危为安的事例
有很多中医救治成功的案例,这里仅举李文亮三位同事的转危为安的事例
【论文题目】《白岩松连线中医张柏礼院士》
【作者】张柏礼院士
【文献来源】央视新闻台2020年2月25日新闻1+1
【摘要】
这次在武汉,一个医院,我不说哪个医院吧,跟李文亮都是同事的三个人,病都比较重,原来他们的领导说没大希望了,说能不能尽量抢救。我们给了药以后,北的刘清泉教授亲自去看望,我们共同研究的配方给进了以后,三天,到现在已经用了快10天了,病人的状况大为好转,其中2个可以肯定,已经复原了,死不了了。所以这就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中医治疗急症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证据图片】
2、50岁壮男去世
【论文题目】《全世界首例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结果》(全文翻译)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02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
【文献来源】2020年2月17日,《The Lancet》
【摘要】
根据其报道的结果,其肺部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透明膜形成,符合ARDS表现。其肺部总体病理学表现与SARS和MERS相似。
【证据图片】
上面两个案例都是个案吗?完全不是,类似的案例很多很多。两种方法,两种结果,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
因此,对发热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惧怕。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在治疗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方面,西医由于没有杀死病毒的药物而显得被动。中医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优势,中西医结合共同为保证控制疫情,治疗疾病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 慕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