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微循环: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它
微循环
一个既微小又庞大的系统
呼吸、思考和排泄
都和微循环有关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均需要能量来维持,除了学习思考、体育锻炼外,日常的呼吸、吃喝、消化、排泄,甚至是无意识的脑活动都会消耗能量,这一切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通过微循环的调节和直接灌注,才能将能量送达。
人脑约占体重的2%,但消耗了心排血量的20%来维持正常脑功能【4】,一个健康成年人大脑血流量大概是750ml/min【5】。
然而,消耗如此之大,大脑却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功能,必须依靠持续的血流灌注来提供葡萄糖、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加上脑神经细胞不能修复或再生,死亡一个就少一个,所以血流量对大脑影响巨大。脑微血流若断流5~6秒,就会导致脑电波紊乱,断流5~6分钟,则会导致脑细胞出现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5】。
游戏有血量条,但大脑没有储备功能。所以,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医。
外呼吸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为生命供能,二氧化碳则从组织进入血液再进入肺泡。
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成年人的肺泡总面积非常大,约为120㎡;同样地,为了方便内呼吸气体交换,肺的血流量也很大,约5000ml/min【5】,运动时则更大。所以,肺部微循环一旦发生障碍,将导致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堆积和酸中毒,加重缺氧,促进肺部组织破坏,加重肺部感染等【6】。
消化和泌尿系统——除了睡,吃喝拉撒全负责
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从口腔的门齿起至肛门,人的消化道长达8m,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约20~40h,中间每一个脏器都有着自己的微循环,以支撑完成对应的功能。
如负责尿液排泄的肾脏,每天要产生150L~180L的原尿,其中99%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毛细血管的血液里【7】,剩下的形成尿液,一旦离开肾小球微血管的血液循环,则无法完成过滤,没有肾小管周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则无法完成尿液吸收、浓缩以及分泌。
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想要健康,消化和泌尿系统健康是基础和根本所在,需“肾”重对待。
心脏——时常听说的冠心病,究竟是什么?
心脏是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一生不停地进行跳动,依靠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排出,经动脉血管输送到全身,再由静脉血管回流到心脏,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则依赖于冠脉循环。
冠脉环绕心脏,灌注心肌,静息状态下血流量约为264ml/min;剧烈活动时,为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心脏会出现反应性的心率加快,同时冠脉血流量也会增加到静息时的6~7倍,以供心肌需要【5】。如果滋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微循环障碍,则会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
所以,冠心病其实就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软软弹弹
血管与循环健康的秘密
从胎儿时期开始,人类就已经具有独立的血液循环了,保持健康的血液循环既是生命所必需,也是健康的重要保证,这其中,血管的软硬和弹性至关重要。
血管弹性,也叫动脉弹性,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不但可以反映血管健康水平,还可以反映血管对日常工作和体育锻炼等应激负荷的适应性,即血管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一般来说,血管愈软,其弹性愈高,输送血液和调节血压能力愈强,健康状况愈好。
血管变硬,则弹性减退,血管壁缓冲能力变弱。结果,当心脏收缩向动脉泵血时,动脉管壁受到的切应力更大,脑、肺、肾等便容易受到损害,造成认知功能和肾功能损伤【8】。
而改善和预防血管硬化的方法,通常有:1.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减重、戒烟戒酒;3.健康饮食,控制盐的摄入;4.药物干预,控制三高等【9】。
如何自测动脉血管软硬度?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健康研究APP来帮你,配合使用HUAWEI WATCH GT2 Pro ECG款,即可在家精准筛查动脉硬化风险。
1.打开华为运动健康APP,连接HUAWEI WATCH GT 2 Pro ECG款;
3.在血管健康研究APP中连接HUAWEI WATCH GT 2 Pro ECG款,点击“开始测量”就可以开启免费检测了。
交易担保 华为商城+ 点击小程序,购买HUAWEI WATCH GT 2 Pro ECG款 Mini Program
参考文献:
【1】连至诚,侯俊林,俞良文,陈苇菁,连帆,王于,黎永雄,潘正,高卓琳,马志能,钟伟智.人类和动物的自然寿命[J].医疗保健器具,2008
【2】周脉耕[1],李镒冲[2],王海东[4],曾新颖[2],王黎君[3],刘世炜[2],刘韫宁[3],梁晓峰[5].1990-2015年中国分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
【3】鹿新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障碍[J].中国药店,2002
【4】刘品一,黄丽丽,徐运.脑小血管病和脑微循环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7
【5】曾昭炜.健康微循环与长寿[J].微循环学杂志,2013
【6】侯林江,辛洪涛.肺心病的微循环障碍[J].中国微循环,1998
【7】王车江,张庆富,刘勖.肾脏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5
【8】褚稳稳,吴秀萍.动脉僵硬度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9】魏万林,张薇,田国祥.大动脉僵硬的干预策略[J].实用老年医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