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职场系列---少沉迷于“术”,多一些真诚

多年前,朋友的老板把《万历十五年》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公司管理层的每一个人。一时间,公司上下,很多人都在研究这本《万历十五年》。但是,朋友愚钝,脾气耿直,实在是不喜欢这书里描述的权术之道。视之为小人之道。但后来的后来,朋友发现自己错了,一夜醒来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的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职业生涯突然遭遇滑铁卢。可叹的是,老板熟练的“权谋术”不但逼走了其他的股东,更是把高层的经营管理层几乎全部逼走。当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的业绩一落千丈,从几个亿的净利润直线下滑到在北京买不起一套房!

最近听说的一家公司更是牛逼,几个股东之间上演三国演义,相互在对方的团队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股东之间玩儿起了“改朝换代”的游戏,以至于公司内部流言四起,烧掉了投资人的几个亿,公司的业务却不见起色。

权谋术下何谈基业长青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各种滥竽充数的“国学”教育开始盛行。印象中好像是从“百家讲坛”开坛后开始的。笔者认为,国学本身没有问题,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总结,不乏精华。但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却半杯水装着满腹经纶的样子,断章取义的把我们引向了关注权谋,关注术的世界。记得,有位专家解释论语时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小人是指小孩!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去评论了。为了阐述男女平等,就只能曲解小人的含义?其实,孔子全文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联系上下文,翻译过来就是“女人(你)和小人很难以相处。亲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却又会埋怨你。”有时候靠只言片语,自己理解很容易歪解,不要妄下定论。在这里,小人指的是仆人。

权谋术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于其中就是极其不健康的。他也是造成我们社会信任体系难以建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今天的中国更需要的是阳谋,今天的企业领导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权谋是术,不是道!在互联网+的时代,企业甚至不知道它的对手在哪里。跨界过来的对手让你防不胜防,一夜之间,出现在你周围的对手可能完全不是明面上你一直在防范的对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专注于术的研究和术的使用,会让你局限在自己狭隘的世界中。

更糟糕的是,现在很多的营销培训,也基本上是在大谈特谈这些权术,称之为技巧。这不但不能帮助真正意思上的市场拓展,反而是助长了现在很多的类似于传销的骗术,或者被传销组织利用。他们强调的是眼前,靠权术或谋术来谋取利益,这样的行为肯定不会长久。沉迷于其中的企业也必然不能长久,何谈基业长青?

权谋术满足的是个人的私欲

某种程度上,权谋术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是最大的满足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或借助长官来达到这一权力,当然这种权力太有诱惑力了、太有快感了。但是,这种对个人的自我欲望的实现,恰恰是对组织的最大伤害。很多的初创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沉迷于这一方式。

究其原因,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而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法治的阻碍。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企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的。本文开头的朋友所在的公司,原来已经经历了从人治道法治的过程,但因为法治的结果是,老板的权利受到了限制,职业经理层拥有了较大的授权,老板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收到了挑战。所以老板想要收回权力,故而,《万历十五年》的权谋之术在此时展开也就不足为奇了。人治对于老板来说,那就是一个字:“爽”,三个字就是“爽死了”!说一不二,凡事都曰:“某某说……”,那是何等的风光?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日趋没落!

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从上到下都是人治,做皇帝多爽?很多小企业的老板,之所以不想授权,其实就是不愿意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

前些日子,笔者受邀帮一家企业梳理其战略和架构。表面上看,这家软件企业的部门架构十分的合理,从行政、人力、财务、销售、售前、售后、研发、市场、BD等一应俱全,而且责任分工也十分的清楚。但是,实际上,这家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是山头林立、井水不犯河水!经过仔细的交流和调研,笔者发现,问题出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这家企业的几个股东矛盾重重,谁都想独断专行,自己说了算!所以把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打断,分而治之,每个股东度掌握了其中的一段,所以在看起来特别强调集体的表面之下,绝大部分个人都是”破坏性”的个人主义者。

企业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的出发点,是希望企业进入法治的状态,确保企业在制度下运行而不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常常看到,某企业说,某某要离职了,我们不能离开他啊,离开他了这个部门就不能运作了。我必须不惜代价的留住他。听到这种话,基本可以判断,这家企业不是制度有问题,就是这个领导有问题!

老板都希望别人遵守他为员工定的规矩,但是,老板自己却不想遵守规矩,特别是别人订的规矩,有权力的人尤其如此。这一点在历史的权谋术中和当下企业的各种乱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谋而合?不是不谋而合,是老板的刻意为之!

而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员工,那可是个个都是人精啊,他们可也不傻!既然领导都不守规矩,那我们员工又何必守规矩呢?因此,对于员工来说,只要不守规矩没有代价或代价极低,那我们就不要守规矩。

有这样一个企业,作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的一个主要管理者,在企业外还经营着所谓的不与主营业务冲突的另外一家企业,他经常不在为公司工作,而是大量的时间都放在自己的那家小公司上,忙的不亦乐乎,还时不时的叫员工去帮个小忙。于是乎,在看起来似乎特别强调集体的表现下,一遇到需要在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作出选择的时候,公司里的许多人,甚至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个人利益。

这家公司的效率各位看官可想而知了,不表!

过分关注于权谋术的结果就是:所谓的“集体主义”几乎都全部是老板的强权驱使的结果。而一旦没有老板的驱使,而且集体需要个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没有个人自觉因素的集体主义便会烟消云散。企业也就可能朝着灰飞烟灭的方向而去。

太沉迷于权谋术会导致闭目塞听

很多自作聪明的管理者会为权谋术找各种理由:企业独特、行业独特、集中指挥效率高……,但是,可以明确的说,这些全是狗屎!太过沉迷于权谋术,很容易让企业和团队处于闭目塞听、固步自封的地位。

许多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企业,最后都沉沦了。中国的华为是依靠法治建立起来的一个企业,他今天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瞩。而作为人治的更多的企业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游泳一样,在途中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个浪头就把它打沉了。这种企业的HR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某总说……“。一个只有一个脑袋的企业,在互联网+的波涛中孤立的游泳,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

太过迷恋“术”,不抬头看看“道”的企业,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结果是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企业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过分关注“术”不会有真正的企业实力和领导权威

当下很多的企业老板都在大谈如何展示实力,在市场上“争夺话语权”。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声音”有很大不同。企业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那就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并进而为市场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企业才会有真正的市场“话语权”。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所谓的“权谋术”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少沉迷于“术”,多一些真诚。祝愿我们的企业基业长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