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皮肤瘙痒迁延不愈,师父出手即愈!并讲该病的辨证治疗!
“张胜兵中医”
春回气暖,万物复苏,自然界经过了一冬天的封藏,阳气开始生发,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生意盎然,但是阴寒尚未褪尽,天气乍暖还寒,常常有一些疾病又会反复,或者加重,其中荨麻疹就是其中之一。
我跟诊师父旁边,亲眼见证师父张胜兵治愈一例这样的患者:女,57岁,2020年9月4日初诊。皮肤瘙痒、团块性皮疹,反反复复,迁延不愈很长时间,只能靠抗过敏药维持,吃上就好些,不吃就又反复,苔厚腻中有裂纹,脉滑小数。师父以痰湿热蕴辨证,化痰除湿清热,加以散风通络之品,处方:荆芥10、防风10、苍术10、白术10、陈皮15、厚朴10、泽泻15、栀子10、木通10、滑石30、甘草5、首乌藤15、茯苓15、茯神15、合欢皮15、丹参30、蝉蜕10,肉桂3(后下)。
服七剂,效果明显,痒减疹消,后又续服一周,而获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荨麻疹亦称风疹块、风团,西医将其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等,属于中医的皮肤风疹范畴,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称为'隐疹';《诸病源候论》则分为'白疹与赤疹',至唐.《千金要方》始有'风疹'之名。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将隐疹区分为'白者为婆膜、赤者为血风'。《外科大成.瘾疹》:'瘾疹者,生小粒靥于皮肤之中,憎寒发热,遍身搔痒。经云,劳汗当风,薄为郁,乃疿痤。热微色赤,热甚色黑。由痰热在肺,治宜清肺除痰解表,如消毒饮子;有可下者,大柴胡汤;虚者补中益气汤,或总以加味羌活散治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中医学认为,皮肤风疹多从'风'起。外风所致者起病急骤,内因生风所致者起病较缓。但临证又有虚实之别。体质壮者多为实证易治,体质弱者多为虚证难愈。故临证当结合脉证与体质情况鉴别之。
常见证候
一、风热风疹
皮疹呈粉红色,堆连成片,迅速泛发于周身,局部有灼热感,遇热加剧,得冷缓解,或兼有风热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浮。若风热挟湿者,皮疹形似豆瓣,周边红晕,疹豆间有小水疱,偶见大疱,搔痒甚,抓破后有脂水渗出。治宜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清热饮;若风热挟湿,疹豆中有小水疱者,可用祛风胜湿汤治之。
二、风寒风疹
皮疹为粉白色或瓷白色,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常以身体暴露部位症状突出,遇冷加剧,得暖则缓,或兼见风寒表证,苔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若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表虚证者,当益气固表而疏风,方用固卫御风汤。
三、血热风疹
突然起疹,色鲜红,散在发生并迅速融合成片,搔痒甚,或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抓之随起红色或紫红色条索状疹块,舌红,苔少,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方选消风散化裁。
四、血瘀风疹
皮疹色暗红,每呈块状,多见于臀部,腰围等容易受压处,兼见面色晦黯,口唇色略紫红,舌质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通络,消风止痒,方选活血祛风汤或通经逐瘀汤。
五、肠胃积热风疹
皮疹色红发痒,如粟粒大小,或成块连片,状如云头。发病急骤,兼见胸脘不适,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有力。治宜通腑泄热、疏风解表,常用方为防风通圣散。
六、气血两虚风疹
皮疹色淡,时发时退,年长日久,出没不已,或劳累后加重,兼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宜养血祛风,益气固表,常用当归饮子加味治之。
但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各种代表方剂要进行灵活化裁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荨麻疹一般都伴有皮肤瘙痒,有时甚至其痒难耐,患者痛苦不堪。皮肤瘙痒,是指皮肤生痒感而欲搔抓,但又无原发皮肤损害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是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也可以是单纯性皮肤瘙痒,如《外科证治全书.卷四》云:'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在《诸病源侯论》称其为'风瘙痒'、'风痒';《外科证治全书》称'痒风';《幼科全书》称'身痒'。
中医认为痒乃风行之候,时如虫行。故《诸病源侯论》说:'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夫人虚,风邪中于荣卫,溢于皮肤之间,与虚热并,故游弈遍体,状若虫行也。''邪气客于肌,则令肌肉虚,真气散去,又被寒搏皮肤,皮外发,腠理闭,毫毛淫,邪与卫气相搏,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寒则表虚,虚则邪气往来,故肉痒也。凡痒之类,逢热则痒,逢寒则痛。'
同时也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名言。下面我们看一下皮肤瘙痒的辨证治疗。
常见证候
一、血热皮肤瘙痒
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皮肤瘙痒,搔破呈条状血痕,夏重冬轻或遇热尤甚,得寒则解。伴有口干心烦、脉象弦数或滑数,舌绛或舌尖红,苔薄黄。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选止痒熄风汤。
二、血虚皮肤瘙痒:多见于老年人,秋冬尤剧,春夏转轻。证见皮肤干燥,遍布抓痕,经常搔抓处可呈苔藓样改变,皮肤脱屑如糠秕状,或遍布血痂。伴有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头晕眼花等症,脉象弦细,舌淡苔净。治宜养血润懆,祛风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
三、风湿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搔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或皮肤变为湿烂,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节为甚,脉象滑数,舌苔白腻或薄黄腻。治宜散风、除湿、止痒,方选全虫方。
四、风盛皮肤瘙痒: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日久不愈,皮肤可变肥厚呈苔藓化,状如牛领之皮。脉象弦细,舌红苔薄黄。治宜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方选乌蛇驱风汤。
五、风寒皮肤瘙痒:多发于冬季,皮肤瘙痒常在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遇寒则甚,逢暖或汗出则减。舌淡苔白,脉象浮缓或浮紧。治宜驱风散寒,方选桂枝麻黄各半汤。
此外,湿热黄疸等疾均可周身作痒。凡皮肤瘙痒之症,均忌用热水及肥皂洗浴。瘙痒时,可外擦苦参酒、三石水;皮肤干燥发痒者,可外用润肤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