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间有味,心中有千帆
“柴米油盐酱醋茶。”
即使是文人,也离不开这“开门七件事”,
苏轼一生坎坷,自京都到海南,
一路遭贬,却一生赤诚。
换做旁人,这样的贬上加贬,
早就郁郁而终了,
但苏东坡却偏偏把这直线下坡路的人生,
变成了“人间值得”。
现存四千多首诗词中,
不少都带着“苏式”烟火气,
各种以“东坡”命名的美食,
更是流传至今。
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相比于“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经典名句,
苏东坡的这首猪肉颂
可以说是格律不通,土到极点。
但这样挥笔而就,不讲笔法的风格,
正是苏东坡的本性使然。
在创作这首诗时,
苏轼刚刚经历过他人生中
最大的转折点——乌台诗案,
因为一首《湖州谢上表》
而获莫须有的罪名,入狱四个月。
一百余天里,苏轼一度认为自己命数已尽,
甚至写好了绝笔。
但因同僚求情,终被放出,贬至黄州。
此祸之后,苏轼对官场庙堂无所期冀,
开始研究吃食,关注民生。
黄州猪肉便宜,
便买来做红烧肉,
多次试验过后,发明了“东坡肉”
这种肥而不腻,软而不散的猪肉美食,
极大的满足了苏轼的口腹之欲,
也开启了他的美食人生。
东坡豆腐
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
贫家百物初何有。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东坡从来不乏好友,
即使一生奔波迁徙,
也能在每一处都交到挚友。
被贬至江苏镇江时,
与金山寺的佛印和尚交好,
二人常常饮酒作诗,开怀畅饮。
某次两人比赛后,
败走的苏轼为佛印烹饪斋食,
便有了东坡豆腐这一美味。
东坡鱼
芽姜紫醋灸银鱼,
雪碗擎来二尺余。
尚有桃花春气在,
此中风味胜莼鲈。
苏轼喜鱼,
无论是鲤鱼、鳊鱼、墨鱼,
还是鳜鱼、鲈鱼、鲍鱼,
甚至处理不好便有毒性的河豚,
均来者不拒。
对于这一鲜嫩美味,
苏轼也有自己的烹饪方式——
先把鱼用盐腌渍,
然后在鱼腹内塞入白菜,
与葱段一起煎至半熟,
再加入调料焖煮,
最后出锅撒上橘皮丝。
夹开软烂的鱼肉,
内含白菜的清爽微甜,
倒上一杯桃花酒,
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吗?
对于苏东坡来说,
似乎是有的,
被贬至惠州后,
因为物资匮乏,吃不起羊肉,
苏轼和屠夫商量把羊脊骨留给他,
一番酒煮烹饪过后,竟也出奇的美味,
“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是苏轼对自创羊脊骨的评价,
而这羊脊骨,也就流传下来,
成为我们常说的“羊蝎子”。
华夏九州,
每个地方都有特定的产物,
若不是半生流离,
想必苏轼也不能尝到如此多的美味,
中华美食史书上
更是会缺少几十种东坡冠名的菜品。
我们常说要把平凡的生活过成一朵花,
苏轼的一生不算平凡,
甚至可以说是坎坷崎岖,
但读起他的诗集,吃到这些美食
却能尝到他失意人生中的乐观与精致。
当初被宋仁宗认为是宰相之才的苏东坡,
一生都在被朝堂排斥,
若说没有失望,是不可能的。
曾自嘲诗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满纸绝望与惆怅。
可逃避和颓废并不是他的选择,
他把起起落落落落的生活,过成一首诗,
东坡开荒,泥炉烧饭,在檐上种炊烟。
除了官居庙堂,还有无数种理想的生活,
接受现实并融入现实,
是东坡居士最简单的人生哲学。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是何等的豁达与乐观,
从此不问世事,
驾一叶扁舟,余生与江海共度。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又是如何的豪情满怀,
过去的事情便让他过去,
今朝开启新的生活,趁年华正好,
尝新茶,品醇酒,作诗对弈,好不快活。
若以现代词汇评价苏轼,
他就是一个“全能担当”,
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恢弘大气,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丰富,语言精妙,
位列“唐宋八大家”;
除此之外,他善书法,
是“宋四家”之一,
喜文人画,工墨竹、
怪石等也都得其精髓神韵,
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美食家。
坎坷一生,颠簸一生,
苏轼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这是唐寅的感叹,
但对于苏轼来说,这句诗或可改成:
“柴米油盐酱醋茶,
诗画琴棋书酒花,般般都在东坡家。”
对于生活,有人感叹“人间不值得”,
也有朋友抱怨:每天的日程就是受苦。
可生活便是如此,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与其羡慕别人的顺遂人生,
不如学苏东坡,
接受生活,享受生活。
关注那些让自己快乐的琐事,
而忽略令心情不悦的身外物。
周作人在《知堂谈吃》中说: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
看花,听雨,闻香,
喝不求解渴的酒,
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生活就是如此,
若无所装点,便如一碗白粥,索然无味,
甚至会因失误错加调料,而变得清苦。
若精心制作,便是一碗东坡羹,
虽素菜清粥,却别有一番人间清欢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