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松塘,一座走出四位翰林的岭南古村

广东的历史沉淀虽不如中原丰富,但依然散落着很多颇具岭南味道的古村落,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的松塘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为避兵乱,松塘村始祖区世来携叔弟侄辈,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并以姓为名,曰“区村”,古村至今已近八百年。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20多位进士、举人等,其中4人进入翰林院,因此松塘村也被人誉为“翰林村”,2010年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当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成为珠三角、乃至广东省著名的古村落。

松塘村水塘环绕、绿树成荫、村容整洁、底蕴深厚,与“广东四大名山”之西樵山相距约12公里,与康有为故居相距约6公里,免费开放,无需任何费用,村中无饮食住宿,村外食宿众多。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翰林村的特点是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老屋、古井古树、池塘串珠。

松塘第一门,村中有公交车直达,也有方便游客的停车场,无需停车费和门票。

村口有座翼然亭,有点意思的是亭后还有座小小的关帝庙,关帝庙建在此,是因为庙后有一土墩,相传乃黄龙结穴之处。

走进村中,“积德读书”四字立在村口,极其醒目,“积德读书”四字浓缩了展现了松塘村立村之本。

可先看下松塘村的全貌图,最显眼的就是池塘众多,古村可以说是环塘而建,有水就有灵气,难怪松塘村人才辈出。

松塘翰林村的村史简介,“一块宋元明清人文历史的活化石,一轴南国古村钟灵毓秀的风情画”。

松塘村不仅是座有历史的古村落,更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范,包括央视《记住乡愁》在内的众多节目都曾到此拍摄。

村中牌坊上一副对联“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此联字字珠玑,传说是松塘村第二位进士区谔良所著,一副对联也道出了松塘村人才辈出的缘由。

据统计,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至清宣统乙酉年(公元1909年),这座偏居岭南的小村落共走出了22位翰林、进士、举人、优贡和副贡等。

其中,清同治进士区谔良更被李鸿章保奏与容闳常驻美国,共同督办幼童留洋事宜,此外,清光绪年间,区维翰亲率牟勇,获匪惩创,被张之洞奏请赏加道衔。

松塘村更有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翰林院的含金量比之今日的院士还高,所以松塘村也赢得了“翰林村”之美誉,一个村庄偶尔涌现出一两位读书人不难,但如此人才辈出,一定与该村风气有关。

村中除了有众多宗祠,甚至还有一座孔圣庙,由此也可见该村尊师重教之风气。

书舍、书屋在这座小村庄中也不鲜见,正是这“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的村风,延续了古村千百年的传奇。

书舍、书屋多最终也成就了村中宅第多,司马第、太史第,几步一“第”,代表着村中过往的辉煌。

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古屋林立也是松塘村一大特点,村中目前还有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

除了古屋古祠,古井大概也是村中的一大特色,松塘村古井甚多,无处不在,据我目测至少有十几口。

这条巷因这口甘井而得名甘井坊,甘井有两重意思,一为井水甘甜,二是该井源自宋末南迁至此的甘姓先民。

镬耳古屋下还有一口甘泉井,这口清乾隆年间古井的奇特之处在于,每年仲夏,都有一天可见阳光直射彻透井底的奇观。

很多古村落的古井虽存,但井水早已浑浊,而松塘村人历来重视保护环境,特别是极其爱护村中水塘,甚至立石碑为村规,千百年来遵守,这也是迄今为止村中环境优雅的原因所在。

古屋林立,绿树成荫,塘水清澈,从工厂遍布、人车混杂的工厂区,突然遁入松塘村这样的地方,确实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广东电视台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岭南屋语”也曾在古村大榕树下拍摄。

除了那些进士和举人,松塘村近代还出过一位著名人物。

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区梦觉,早期与邓颖超等人组织中国妇女运动,曾当选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区梦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民居,镶嵌在青砖上的“光荣之家”铁牌是1950年春节颁发的,至今已经65年了。

漫步在松塘村的村道上,虽然游客不少,但村容依然保持非常整洁。

村中没有食宿,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家小卖店,请原谅店家的“买”和“卖”分不清楚。

只是时至今日,弥漫全国的村庄空心化现象依然渗透进了这座岭南古村,作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村落,松塘村虽然不如以前人口鼎盛,但尚不缺人气。

这些玩跳水的小孩大都来自广西、四川、湖南等省份,都是随打工父母迁居于此的,作为新移民,也许他们并不了解松塘村的历史和文化。

原住民越来越少,能人大都已外迁,曾经严苛的村规也越来越松散,乡村的基础教育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翰林村”、“举人村”这样的村落,估计已经成为绝唱。

在村口的游客中心,我问阿姨,为什么这些代表着村中荣誉的牌匾不挂在外面显眼处,而放在这室内呢?阿姨说是挂在外面怕被人偷掉,这些牌子可都是独一无二的,偷了就没得再领了。曾经的读书明理、夜不闭户的古村落,如今也要承受道德缺失之痛。

松塘村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古村落中具有代表性且极为成功的一个,当然这个成功是以中国传统观念为衡量标准的,那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乡绅制度其实是极其适合国情的乡村自治方式,虽然这种乡绅制度也存在很多糟粕,但毕竟较为成功地延续了上千年的乡村自治方式,用传统的力量和约束教人为善,积极进取,造福桑梓。记得前年去江门恩平市歇马举人村参观时,那个村庄早在数百年前就有了“学谷制”,这种类似于今天奖学金的制度,极大地鼓励了村中孩童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其实中国尚存的任何一处历史名村,能保存至今并且有所看头的,大多是读书重礼之处,无论皖南还是岭南,南方还是北方,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人,只是不同的环境成就了不同的人,村中功成名就的人会成为激励村民的榜样,功成名就按照中国的传统,也要回家置房光宗耀祖,一座古村落的繁华与精美,都来自这一代代的传承和延续,正是传统的力量成就了中国大地上一座座有故事的历史文化村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