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身体是否健康,看“脸色”就能知道!

《古今医统》曰:“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相信大家此也并不陌生,其中,排于首位的“望诊”,其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而你,真的会“望”吗?

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今天便为大家介绍一下这较为简单的——面色诊。

要知道什么面色谓之生病,首先当然要知道什么是”正常面色“。平人面色特点及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丶面色一致,不现杂色。亚洲人多以红黄隐隐、夹有血色为标准。

2丶有光泽感,光者,明亮,则阳气不伤;泽者,润泽,皮肤湿润,则阴血不虚;面色枯槁者,则耗损阴血。

3丶面色有光泽覆盖,颜色不甚外显;居住于高原地区而脸部红色外显者,则为正常面色,也称“髙原红”。

4丶面色随四时季节而变化,春夏温热季节,面色较有光泽;秋冬凉寒季节,面色较为暗淡;反之冬天面色红润,夏天面色晦暗,都是不随季节而变的表现。

5丶面色随年龄增长由光泽渐变为晦暗。

知道了正常面色的概念,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异常面色。

五脏主五色,肝主青、心主赤、脾主黄、肺主白、肾主黑。患者面部整体呈现哪种颜色,则提示其相应脏腑或其相关经络出现了问题。

从疾病性质来说,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而这五色中又并非只有简单的青、赤、黄、白、黑,其中还可细分,可以更为确切的诊断疾病。

脸色发青

面部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多因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等病人。

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若突见面色口唇青紫,甚则青灰,肢凉脉微,则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发作。

肝胆证候,面上常出现青色。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多伴见胁下症积作痛;面青赤而晦暗,多为肝郁化火;面青目赤,多为肝火上炎。

脸色发红

满面通红者,为赤甚,属实热证。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午后两颧潮红者,为微赤,属阴虚证。是因阴虚阳亢,虚火炎上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颧颊泛红如妆、游移不定,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是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象。

脸色发黄

      面色淡黄,枯稿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所致。

面色黄而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虚湿蕴。是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是体内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肝胆湿热熏蒸所致;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或瘀阻日久而成。

脸色发白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而虚浮,称晄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

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脸色发黑

      面色黑而暗淡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所致。

面色黑而干焦者,多属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见黑色者,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看完了今天的分享,快拿起镜子观察面色给自己下个诊断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