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中:治疗时间性病症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三、治疗时间性病症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治疗时间问题
疟疾是最典型的时间性病症,服药的最佳时间应是发病前2小时左右,现行的教材《针灸学》、《针灸治疗学》据此也将针灸治疗疟疾的时间定为发病前2小时左右,一些针灸考试题也继而据此命如下一单项选择题:
针灸治疗疟疾的最佳时机是
A.发病时。B.发病前1小时。C.发病前2小时。
D.发病前半小时。E.发病后1~2小时。
标准答案是 C。
我认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也就是发病前半小时。为什么呢?首先,内服中药和针灸取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口服中药不可能立即起效需等药物被吸收后才能发挥作用;针灸就不同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只要得气就能立即起效,所以,中药内服需要提前2小时,而针灸提前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实际上古人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并有明确的结论了,只是许多人还不知道而已。《素问》共81篇,专论疟疾的就有2篇,分别是“疟论篇第三十五”和“刺疟篇第三十六”,由此也可见古人对本病的重视。对于针治疟疾的最佳时间,《素问·刺疟篇》说得很清楚:“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也就是提前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半小时左右。
实际上不仅是疟疾,只要是定时发作的疾病,都应该在发病前治疗以截断之。看看张仲景是怎么治疗时间性病症的吧。《伤寒论》第54条是这么说的:“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时发热”就是定时发热,治疗应该“先其时”即提前用桂枝汤发汗治疗。
我的经验是,针灸治疗时间性病症,最好是在发病前半小时左右针之,并一直留针至发作时间已过再出针,中间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在我治疗的时间性病症中,只要是用此法者,都是针第1次就能控制发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就诊时间不便或下半夜、凌晨发病等,很难提前半小时针治(应该尽量离发病时间近一些针刺),在其他时间治疗,也同样可以取效。
2.针灸选穴问题
以上我治疗的病例,都是根据“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用五输穴中的”输穴”而取效。现将十二时辰与十二经脉、输穴列表如下,供临证选择使用。
时间性病症用穴表
接下来的问题是:治疗时间性病症,除了五输穴之“输”穴外,是否还可以用该经其他的穴位呢?如丑时病症,除了肝经的输穴太冲外,是否还可以用肝经的其他穴位呢?回答是肯定的。但疗效可能会有差异,就好比同是一个医院的大夫各有所长水平不一是同样的道理。
除了用“输”穴外,若病症是明显的实证或虚证,可用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穴位治疗,方法是运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及《难经》所说“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进行选穴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1987年10月曾治某男,24岁。每于半夜丑时(1~3点)胃脘部疼痛已2年,痛不甚剧,喜温喜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曾做钡餐透视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服中西药物及针灸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效不佳。丑时营气流注于肝经,肝经挟胃属肝,脉证合参,当属肝胃虚寒,此病宜取肝经穴,按五输穴生克补泻肝虚应取合穴曲泉。独取双曲泉穴,针用热补法,留针30分钟。针后当晚疼痛未作,继针5次痊愈,随访1年内未再发作。
十二经脉虚实证生克补泻取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