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壮哉,西岩山
西岩山,位于河南省嵩县、宜阳两县交界处。东临洛栾公路,离公路旁的田湖镇不到十公里;西临南阎公路。
我的老家就在西岩山之东。小时候,遥望山顶那株千年银杏和银杏树下的庙宇,总认为那就是月宫中的桂树和嫦娥的住处。稍大些,每逢天旱,就奔赴山脚下割草,天亮起身,到中午才背着一捆草又饿又渴、汗流浃背往回赶,无力爬到山顶去探讨那个神秘的地方。一次,生产队组织割草,并且套了几辆牛车,中午在山脚下的西坡村用餐。那天,我们已经到了“西岩山”的“膝盖”处(西岩山,就像一位面东端坐的老人)。看那千年银杏就在眼前,我要上去探个究竟,父亲说:山很陡,看着不高,但要绕路走,其实很远,如果爬上去,恐怕天黑也下不来。所以,只好作罢。工作后,也经常回老家,但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探秘了。
年逾花甲,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终于登上了心中久仰的“月宫仙苑”——西岩山。原来望着高尖的山顶却平坦如砥,面积竟有一百余亩。昔日的庙宇已翻修一新:正殿厢房全用琉璃瓦镶嵌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民们集资铸造的仿古大钟悬挂在钟架内。所憾的是那株千年银杏已毁于十年浩劫,再也无法还原那心中久仰的“月中仙苑”的佳境。然而,站在山顶往下一望,山坡上广植的银杏苗已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了,新修的盘山公路宛若一条柔练轻绕其间。西岩山虽处群山之中,却与它山不连,一峰独立。又因为其高度在海拔900米以上,所以周围百里之物尽收眼底:
极目远望:东面的九皋山匍匐其前,伊河像一条银练,从西南群峰中缓缓流出,从容不迫地往东北流入龙门,陆浑水库和龙门水坝乃是系在银练两端的两颗明珠。西面历历在目的是宜阳的花果山。南部:嵩县的露宝寨、天池山、七峰山依次环绕,遥相呼应。向北望去,龙门山隐约可见。
近处,北边的小山蜷伏,其状似龙;南边老虎山横卧,其形如虎。左龙右虎,真乃虎踞龙盘之奇地也!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终于解开了西岩山悠久历史之谜:为什么商朝宰相伊尹命其名曰“视远山”?为什么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有人就在其上建有庙宇?为什么春秋时,居住在陆浑的陆伦王能赐名此山为“西岩山”,并称有“西岩戴雪”之美景?为什么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之际,就按照汉代的国号——“龙兴”,在山上建“龙兴寺”?为什么国都在长安的开国皇帝李世民会登过该山后,特派大将尉迟敬德重修寺院,并用18盘炉子冶炼,铸造成了直径2.5米,高2米的大钟,悬挂于山顶的钟架上?为什么一代女皇武则天会到山上游览,并建了乘凉阁、梳妆台、射雁台?为什么在明朝的弘治年间、清朝的嘉庆年间、民国三十三年,龙兴寺又几经重修?为什么本不富裕的附近山民们,平日节衣缩食,而自动组织起来,兑钱重铸大钟?为什么嵩县人民政府捐资四万多元,翻修寺院,并修通了盘山公路……
恍悟之后更感到惊奇:几十年来,能不远千里地去登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东南游武夷山、西南爬青城山。而近在咫尺、在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向往着的“月中仙苑”,却在记忆中慢慢淡化,而不肯费投足之劳!
真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也!君若欲穷千里目,就要登上“西岩山”!
喜之,乐之,生平第一次为其倾囊练笔写了一首长调:
望海潮.壮哉西岩山
龙兴唐寺,则天频顾,铸钟大将监工。身左守龙,身右卧虎,更加雄壮威风。银屏与七峰,九皋复花果,百鸟朝宗。伊水清清,聚一池绿,倍晶莹。 四周地脉堪惊。降商朝父子,宋代双程。钦慕景幽,西周吕尚,晚年归隐加盟。王莽撵亲甥,篡位争国主,安寨扎营。站在西岩山顶,豪气骤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