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论中医:驱蛔虫,预防心脏病,治眩晕!

导读:倪海厦,美国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倪师论述:
汉唐40号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  
这是中医延用了近2000年的打虫药,一般中医只知用此丸来驱虫,很少人知道其真正功能所在。历代名医也并无太多的医案记载,故此丸剂虽延用许久,但仍功能不明。经本人研究及临床使用,发现许多意想不到 的效果。
  首先吾人必须先了解,寄生虫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如体内屯积了过多的痰,或过湿的津液在胃肠中或胸腔中,而此津液停留过久,就是寄生虫的温床,如果能改变此一体内环境,则即使误食有虫卵的食物,也不会有寄生虫发生,因为此环境中有三样热、湿、痰,同时并存,故吾人必须用寒药来去热,用燥剂来去湿,用涤痰药来去痰,同时并进,并且加些保护小肠的药,使其顺利自大肠排出,而不损及小肠中正常的湿热,如此可以一了百了,完成清除虫及湿热。
  临床上,本人发现许多有心脏病的人,尤其开过刀之后的病人,心包膜上充满黏液,又浓又稠,舌苔呈现极黄湿且厚,这都表示心包及肺中有过多的湿与黏稠的痰如果不立刻去除,有时引起强烈的晕眩,令人失去平衡,无法站立,同时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不但寄生虫喜欢,一旦有感冒或病毒感染,则易发心脏病,本人用了许多中药来去此湿黏之痰,都无法尽除,结果使用汉唐-40以后,病人立刻在2-3天之内,舌苔尽退,胸腔压力大减,闷刺感不再,且血压很快速下降到正常,效果惊人,因此本方不但可以用来驱虫,且可用来预防心脏病的再发,同时治疗晕眩,可以立刻减轻心脏的压力,是不可缺的心脏病药。
一般人:早晚饭后20粒。
重症人可服至30粒。
预防心脏发病可于三餐饭后服5粒。
服后有湿及痰会自大便排出,故有时会有一日3-4次大便,此为正常,直到舌苔呈白色,即可止药。绝无副 作用。
主要成份:乌梅、干姜、黄莲….等。

紫极老师解读“各种蛔虫、寄生虫”:

再看汉唐四十号,乌梅丸。是治各种寄生虫蛔虫的,这一个方剂,是中医沿用了近两千年的打虫药,此剂出自于伤寒论里面在厥阴篇,现在会用这方子的人很少了,乌梅丸可治很多种病,因为它是从厥阴论治的,它也是寒热药同时用,辛酸药同时用,乌梅丸它里面方剂的解释很多人不会解,甚至乱解,包括一些有名的,解释这 个乌梅丸都是乱解一通,偏偏不知道为什幺里面用这样的药,为什幺要寒热夹杂,为什幺要用辛酸并用。而其它的方子用这个理的很少。
这是中医延用了近2000年的打虫药,一般中医只知用此丸来驱虫,很少人知道其真正功能所在。历代名医也并无太多的医案记载,
为什幺?研究伤寒的人都知道,其厥阴病篇它属于一个无头案,好多人研究到厥阴这一篇后就研究不出来了,认为里面有错解,丢失的东西太多,里面的内容与厥阴病文不对体等等。一旦研究厥阴这地方就无从研究了,就认为它是一个无头案。所以历代名医用乌梅丸不是太多,医案也少。
故此丸剂虽延用许久,但仍功能不明。经本人研究及临床使用,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吾人必须先了解,寄生虫的产生,必须有一定的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