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金刚经》篇】与外人谦恭有礼,对家人挑剔指责的人是什么心态,如何治?(第30篇·总第2792篇)

作者:张建云

《金刚经》里的家风智慧:第30天。
前段时间5、6岁的小侄女来家里住几天。我特意腾出时间与她玩,后来发现不是我与她玩,而是她与我玩,因为与她在一起我很快乐,她也快乐。她的快乐是与生俱来的 ,我的快乐是被她的快乐激发出来的。我自然对她没什么需求,既不是想讨好她的父母,也不是想与她拉拢关系,更不是想借助与她玩出名、赚钱和当官。
释迦牟尼佛告诫学生须菩提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来,是最高境界的佛。真语,是未加修饰、纯真自然的话。之所以与小侄女一起很快乐,是因为她是纯真的,我被她的纯真返璞归真。
在家庭里说真话是十分重要的家风。有人对外人恭敬有礼,对家人却呵斥怒吼,说自己不能再装,回到家就要卸下面具!
这叫真吗?
不叫,叫恶真。具体地说叫把恶当真。拿一个抽油烟机来说,刚出厂的时候是干净纯真,但用了几个月没有清洗就滋生出很厚的油污。为了不让人看见油污便用一层漂亮的纸、布或其他什么把污垢油烟机包装起来,来人看到的是带有美丽包装的油烟机。等客人走后,油烟机便把外包装一把扯下,说我不能再装了,我要说真话,做真人!
真正的真是去掉油污之后的本体。而很多人,尤其是回到家说不再伪装的这些家伙是把美丽包装给了外人,将油腻污垢给了家人。
如此面目会给孩子误解:做人就要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就要与外人卑躬屈膝,同家人怒斥无礼。这是卑劣家风。多数家庭里不讲真话,尤其夫妻之间,满是恶真。
实语,是现实的语言,但很可能并不是真实的语言。生活的辩证很有意思,不是所有真实都是现实,也未必所有的现实都是真实。
前几年我一度时间陷入学习怪圈。从慎独开始要求自己,无论处理何事,不管面对何人都不说假话 。有人问 :最近忙吗?
忙,是相对于原来很闲这段时间事多、任务多、创作多而言。但我很多年来都时间饱满、创作丰硕、任务繁多,每一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习惯了之后就没感觉忙。可是我如何回答这句问候:最近忙吗?
回答不忙,我比问候者显然忙出10倍不止;回答忙,我一直按部就班,精打细算,丝丝入扣,也没感觉出忙呀!
当我与对方解释我的道理、心得和矛盾时,人家清风掠过地又诞生一个话题,又写什么大作了?
于是我又跟人家说,前年写了什么,去年写了什么,今年写了什么,正在写什么,下一步还想写什么。我的话说不完,对方又换话题了。
这样的交谈让我很累,被谈话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牵引,而我的详尽表达对方也感觉不耐烦,三来二去,辗转腾挪,不欢而散。
后来我分析,那些问我忙不忙、写什么作品的人只是寒暄,我却把客气当真诚,傻乎乎地使劲说。后来再有人问我类似问题我就笑而不语了。但问题又来了,有确实想走进我、了解我、听我讲话的读者也问,老师您最近忙不忙,您最近又写什么了,您最近有什么心得感悟与我们说说?
当我敷衍而过的时候忽然察觉到问候人脸上掠过一丝遗憾和期待。我心一惊:又错了!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与不该说的人说很多,就是失言;与该说的人说很少,便是失人。这是我学习的纠结、思维的僵直、交流的固化。再有领导、同学、长辈寒暄:最近忙吗?我的回答是:还好。您怎么样?再遇读者迫切问道,即便三五分钟也要把话题说清楚,因为很多人与我接触就是要听我讲话和说道理的。
依据现实说话很有必要,安慰一个失去妻子或失去丈夫的人可以说,不要过度悲伤,他走了就走了,不是去那个世界等你吗?
这是实话,现实之话,这话劝人很管用,但未必是真话。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还有一个世界。
如语,是感同身受的话。也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思考问题。譬如孩子懒床,家长应该采取四段式交流法。
第一段:今天起晚了(这是表达事实);第二段:我知道你也不愿起晚(这是归还责任);第三段:经常起晚会变得肥胖,大脑会越来越笨(这是告知损失);四、明天能不能早起10分钟呢(这是给出方案)?
一定要戒掉的四个字:老、又、总、还。你又起晚了、你怎么总起晚、你老是起不来、你怎么还不起。这四个字一定要戒掉!
批评四段式很重要:1、表达事实;2、归还责任;3、告知损失;4、给出方案。而后“把你换成我”。
大多批评都用“你”开头,这给人气势汹汹或严厉问责的感觉,会形成孩子的逆反。所以把你换我很重要。
如:你怎么起晚了?
换:我觉得你起得不太早吧?我们下次能否再早一点?
这就是如语,是同心之语。《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
诳语,就是狂妄的话。譬如酒后许诺,掌声鲜花后的嚣张,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表达都属于诳语。这些话会给我们招来后患。人总容易在纵情时候忘掉自己的危险,同时也把自己弱点暴露无遗。
异语,是不注意场合、人群、气氛而无所顾忌地讲话。有的人在高铁、飞机上大声打电话,到医院、学校不懂得轻声细语,到殡仪馆没有悲戚之情,反而乱开玩笑,这都属于异语。不异语,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佛说佛话。啥意思?这是礼仪的问题。与小孩讲话就要蹲下来童声童趣,与老人讲话就要低下身去温言顺语,到寺院可以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但到了党政机关必然换成白衬衣黑裤子说工作的话,而在清明节祭祀的时候,跪在父母遗像前说一说往事和怀念才是正道。
语言的颜色,就是家风的颜色。一家人如何讲话,就是怎样家风,夫妻就是何关系,孩子就是何命运。从真语、实语、如语和不诳语、不异语开始吧!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金刚经·第十四品》: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作者简介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