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枷

“连枷”在孝义话中可以读laә(三声) gε(一声),是一种脱粒的农具。

“连枷”在司马村读laә(三声) gī。

○《汉语大词典》中,“连枷”的解释有“亦作'连耞’。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的农具,用来拍打谷物使脱粒。《说文·木部》:'柫,击禾连枷也。’宋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诗之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二:'﹝连耞﹞击禾器……其制:用木条四茎,以生革编之。长可三尺,阔可四寸。又有以独梃为之者,皆于长木柄头,造为擐轴,举而转之,以扑禾也。’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七章:'大海和爱兰就用连枷来打豆子。’”。

○《现汉》中,“连枷”读liánjiā,解释为“(名)一种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籽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宁武方言志》中有“连枷”,解释为“打场的工具”。

○《保德方言研究》中有“连枷”,解释为“打场的工具”。

○《应县方言研究》中有“连枷”,解释为“脱粒农具”。

○《山西东部方言研究(左权卷)》中有“连枷”,解释为“把谷子或豆子敲出来的农具”。

○《陇右方言词语疏证》中有“连耞”,解释有“一种打谷的农具。是由两根木棍组成,即在一根长木棍的一端系上一根短木棍(后来用几根木棍绑在一起),利用短木棍的回转连续扑打使谷穗脱粒”。

普通话的“ian”与孝义话的“aә”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显眼:zaә(一声)眼

即“连”是可能读laә(三声)的。

普通话的“j”与孝义话的“g”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既也不见:gài也不见

2.及至后晌时:gǎng至后晌时

3.棘针:gә(三声)针

4.祭祀:gòng祀

5.激励:gǔ励

6.对极的:对guā的

7.继嗣:guε(四声)嗣

8.不计是甚:不guǒ是甚

9.一驾车子:一guà车子

10.孩儿可佳咧:孩儿可guāi咧

11.假说咧:guǐ说咧

12.间隙:gә(三声)隙

13.见不的:guā不的

14.蹇子:guǎi子

15.坚决:guī决

16.红绛绛的:红gànggang的

17.倔强儿:倔guәr(四声)

18.羊角儿风:羊gàor风

19.角落:gә(三声)落

20.教你去你就去:gào你去你就去

21.狡猾:gǒu猾

22.交际:guaә(一声)际

23.结束:gә(一声)束

24.紧缩:gә(三声)缩

25.把钱儿花的尽尽儿的:把钱儿花的guōguar的

26.净净:gāng净

27.精炼:gә(一声)炼

28.精干:guә(一声)干

29.斑鸠儿:斑gәr(一声)

30.踞踞:gә(三声)踞

31.一掬掬:一guә(一声)guә

32.圈住:gǔ住

33.口诀诀:口gε(一声)gε

普通话的“ia”与孝义话的“ε”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早霞不出门:早shε(四声)不出门

即“枷”是可能读gε(一声)的。

○《汾西方言研究》中有“改女子”,解释为“女孩出嫁”;还有“后改”,解释为“女人再嫁”。

○《霍州方言研究》中有“改”,解释为“女子出嫁”;还有“后改”,解释为“寡妇再嫁”。

○《洪洞方言志》中有“改女里”,解释为“闺女出嫁”。

我的理解是,这里的“改”应该写作“嫁”。“改”是“嫁”的古音,就象“枷”的古音为gε(一声)。

我的分析是,写作“连枷”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乡言研究》中有“落哥”,解释为“连枷,打麦工具”。

2.《汾阳方言研究》中有“喇杆”,解释为“连枷”。

3.《金圪垯 说古老精深的临县话》中有“掳杠”,解释为“连枷”。

4.《榆次方言研究》中有“揦戈”,解释为“打豆子和谷子的农具,藤条编制而成”。

5.《阳曲方言研究》中有“落哥”,解释为“连枷”。

6.《平定方言研究》中有“揦戈”,解释为“打豆子和谷子的农具,藤条编制而成”。

7.《榆社方言研究》中有“洛钩”,解释为“连枷”。

8.《代县方言研究》中有“罗枷”,解释为“打麦子的农具”。

9.《平鲁方言研究》中有“连耞”,解释为“打谷的工具”。

10.《浮山方言研究》中有“连架”,解释为“打场农具”。

11.《娄烦方言研究》中有“陆勾”,解释为“连枷”。

12.《忻州方言词典》中有“落柯”,解释为“连枷”。

13.《原平方言志》中有“落柯”,解释为“连枷”。

14.《定襄方言志》中也有“落柯”,解释为“连枷”。

15.《沁县方言志》中有“落柯”,解释为“打场工具(连枷)”。

16.《盂县方言词汇》中有“拉杠”,解释为“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也叫连枷。杠,读个”。


旧文参考:

连明继夜(2019年3月20日)

(0)

相关推荐